為何孩子不願在外上廁所?聽過認床沒聽過認馬桶,家長應該怎麼辦

文|媛媽育兒日記原創,歡迎個人轉發和分享

說到“寶寶必須在家才能拉臭臭”的話題,想必有過同款經歷的家長都難以忘懷。

我朋友就是這樣被孩子“折磨”的,她家孩子2歲多,語言能力發展得不錯,出門玩還是比較省心的,有什麼需求都能溝通到位!

然而!有一次她帶著孩子去淘氣堡,就因為“拉臭臭”的事累得夠嗆。

事情是這樣的,孩子玩得正開心突然愣了幾秒鐘,然後迅速跑到她旁邊拉起手就要走。

“你怎麼了?”朋友問。

“回家!回家!”孩子一臉痛苦焦急!

她心裡也犯合計,不知道孩子到底怎麼了?但還是急急忙忙帶著她回家了!一路上急得臉都通紅。

回家後孩子直奔廁所,竟然拉臭臭去了!氣氛瞬間輕鬆。後來又來了一句:“媽媽,我們接著玩兒吧!”令她哭笑不得。

從那以後,朋友再帶孩子出門,都會提示孩子如廁的事,但她家孩子就是對在外上廁所心懷抗拒,一定堅持回家如廁!

為何孩子不願在外上廁所?聽過認床沒聽過認馬桶,家長應該怎麼辦

有次早教班下課間隙,孩子扭扭捏捏,滿臉不自在,朋友跟她說:“這裡也有衛生間,我們去廁所!”

可孩子滿口說“不”!眼看著第二節上課了,孩子還在執拗,乾脆拉著孩子回家了,課也沒上成,惹一肚子氣。

朋友完全不能理解,外面廁所到底怎麼了?匆匆忙忙不說,孩子憋著難受,自己也跟著著急,太無奈了!從來只聽過認床,沒聽過認馬桶這個事。

為何孩子不願在外上廁所?聽過認床沒聽過認馬桶,家長應該怎麼辦

01必須在家拉臭臭,孩子這是什麼壞習慣?

其實孩子不願意在外面拉臭臭真的很普遍。

據調查,200個孩子中有53個孩子從來不在幼兒園、學校拉臭臭,其中有憋大便習慣的佔到90%,僅有8%的家長表示孩子會在學校獨立拉大便,很少、幾乎沒有的比例高達52%和40%,74%以上家長關注過這個問題,但不知如何解決,還有16%的家長從沒關注這個問題。

換言之,在這件事上很多家長的心態是:問題出現才想到應對,沒出現時基本不會關注。

我們應該瞭解孩子行為背後的原因,才能“對症”引導!

為何孩子不願在外上廁所?聽過認床沒聽過認馬桶,家長應該怎麼辦

02其實孩子心裡有苦衷

1)不習慣蹲坑或姿勢不舒服

現在很多家庭都用馬桶,而且如廁訓練時,父母也會特意為孩子準備屬於他自己的小馬桶,或是舒適的移動兒童坐便。

可外邊的廁所為了方便衛生,幾乎都是蹲便,即便有坐便也是成人專用的。

因此,對孩子來說在外面蹲坑,或使用成人坐便拉臭臭,是場很艱難的挑戰!

為何孩子不願在外上廁所?聽過認床沒聽過認馬桶,家長應該怎麼辦

首先,孩子的腿部力量不夠,蹲下太久做不到,腿部肌肉長時間處於緊繃狀態,也會讓孩子精神緊張。小便還算能接受,但拉臭臭就是對身體肌肉的極限挑戰了。

其次,很多孩子都掌握不好姿勢,很容易尿或到褲子上,家長再指責一番,什麼心情就可想而知了。

聽一位媽媽說,她家是個男孩,剛上小學一年級,老師打電話說:這小夥子上廁所必須緊緊拉住老師的手,每次老師的手都被拽得通紅,讓她想想辦法。

老師嘮叨幾句,家長也提醒他,怎知小夥子乾脆就不在學校上廁所了,開始憋臭臭,有次拉在褲子裡,後來只好由家長來送褲子。

的確,對小便站著拉臭臭卻要用馬桶的男孩子,蹲坑在心理和身體上都是挑戰!

其次就是孩子的想象力很強,往往賦予了蹲坑洞洞無限的神秘感。

我家小孩以前就不僅一次問過:“媽媽,那個洞是啥?”“媽媽,我馬上掉下去了,是不是?”“媽媽,我的屁股會不會捱到臭臭?你拉一下我”,真是讓人無奈又想笑!

有幾次好說歹說在外邊上了廁所,結果都是撲通撲通分分鐘解決戰鬥,然後小傢伙放下聳起的肩膀,鬆下一口氣說:“媽媽,剛才可嚇死我了!”或者像模像樣地說上一句:“洞裡的大手沒伸出來!”

其實,從生理上講最舒服的蹲姿是身體呈35度,而對於孩子來說,身高和成人馬桶的高度差,也是阻礙因素。

為何孩子不願在外上廁所?聽過認床沒聽過認馬桶,家長應該怎麼辦

即便幼兒園的馬桶,也無法和家裡舒適的小馬桶比

,這讓他們沒辦法找到拉臭臭的最佳姿勢。

只要任何一個因素讓孩子覺得不舒服,他們都會拒絕在外拉臭臭。

2)先天性格趨向

有的孩子本身性格內向,不善於表達感受,又擔心在外上廁所耽誤玩耍,便抑制自己的需求,久而久之就形成了憋便憋尿的習慣。

尤其1.5-3歲的孩子,處於害羞期和自我意識形成階段,拉臭臭問題是來得突然卻又無法快速控制的事情。

因此,到了上學年紀,孩子自尊心、羞恥心更強,開始有了隱私觀念,就更不願意也不好意思在外邊上廁所了。

為何孩子不願在外上廁所?聽過認床沒聽過認馬桶,家長應該怎麼辦

3)外部環境的刺激

有些時候,孩子不願上廁所與大人的過度關注和期待有關,如果全家人都為這事著急,每次孩子獨立拉臭臭了,就挨個誇個遍,會讓孩子感覺根本沒有隱私。

一件小事,弄得像孩子身體有問題一樣!

過度關注和期待,只會拉長孩子自主拉臭臭的時間,不利於身心發展。

不過,憋便對孩子身體危害很大,家長還是應該想辦法冷靜科學地解決這個問題。

為何孩子不願在外上廁所?聽過認床沒聽過認馬桶,家長應該怎麼辦

為何孩子不願在外上廁所?聽過認床沒聽過認馬桶,家長應該怎麼辦

03如何應對孩子只在家拉臭臭的問題?

1)放鬆心態,耐心引導和等待

家長不必太焦慮,從來沒有哪個孩子是不會拉臭臭的,隨著年齡增長都會逐步改善。

何況,拉臭臭是孩子的正常新陳代謝,有利於身體健康,是個輕鬆舒服的過程,孩子會抗拒也是其他外界原因。

因此,家長不要太過焦慮,放鬆心態,本來孩子就很緊張了,如果你再誇大關注,就會適得其反,給孩子壓力。

為了不讓孩子憋便,也感覺到舒適和輕鬆,你可以始終陪在孩子身邊,告訴他:“這一次是你自己完成的!”

不評判,沒期待,孩子自然不會有心理壓力。

2)儘可能創造適宜的環境

有條件的話,最好給孩子準備一個呈35度的小馬桶,或者可以隨身攜帶的小腳凳。

當然,也有親民之選,可以最大程度上利用現有的工具!

  • 應對小便:

小孩子接納這個行為就可以了,穿好紙尿褲,多帶幾條換洗的褲子或者飲料瓶。

網上還有尿壺、便攜的小便斗開口,男孩女孩都能用,可連接各種口徑飲料瓶,外出時還是挺方便的。

為何孩子不願在外上廁所?聽過認床沒聽過認馬桶,家長應該怎麼辦

  • 應對大便:

如果真的有需要,可以展開支腳便攜便盆最適合,即便出遊、上飛機等各種交通工具,都比較實用,而且乾淨衛生,不會影響環境。

為何孩子不願在外上廁所?聽過認床沒聽過認馬桶,家長應該怎麼辦

3)利用繪本、故事引導

家長還可以選擇和上廁所、馬桶,以及如廁習慣相關的繪本,對孩子進行引導。

我之前帶孩子讀的是《神奇馬桶》、《拉粑粑》、《一起拉粑粑》等!《老師我想上廁所》這本書的效果也不錯。

為何孩子不願在外上廁所?聽過認床沒聽過認馬桶,家長應該怎麼辦

一方面是讓孩子對馬桶感興趣,知道馬桶、蹲坑的作用;另一方面是讓孩子接納拉臭臭這件事。

我們還可以跟孩子模擬在幼兒園或者外邊想上廁所應該怎樣做,告訴孩子如果上課時有想拉臭臭的感覺,一定要舉手告訴老師,老師會幫助你!

對上學後的孩子,家長也要定期和老師溝通,把孩子不想提的私密要求告訴老師,一起配合,解決孩子的難言之隱。

4)保持好情緒

有的孩子喜歡憋大便、拉褲子,但他們不是故意的,家長儘量不要責備,這樣會強化問題。

讓孩子知道排洩是人正常生理需求,和吃飯睡覺一樣,不要有壓力,即便拉褲子只要換一條就好了。

不要讓孩子產生內疚心理,感到羞恥,憋便拉褲子本身就印象深刻,小心給孩子造成陰影。

孩子的成長髮育很重要,心理健康更重要,他們心裡的“苦衷”父母要用心體會並巧妙處理。

二胎寶媽、營養師,為大家分享育兒生活中的心得;圖片皆源自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我刪除;另外,碼字不易,如有個別錯別字,請別介意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