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不過靜水流深處

最美不過靜水流深處

清晨,戶外的空氣格外清爽,樹上的鳥兒蹦蹦跳跳,向人們道一聲“早安”,三三兩兩的人群有的舞劍,有的練太極,有的散步,他們的姿態,悠然,滿足,自由,閒適,安靜,恬淡。

窗外,“翠幕深庭,露紅晚、閒花自發。……。有花香、竹色賦閒情,供吟筆”。多麼幽美的翠幕深庭,寂靜的枯枝又悄悄地冒芽,長出新葉,幽蘭又開始瀰漫花香;年年歲歲,歲歲年年,葉生葉落,花開花謝;葉落於根,花開見佛,花落成佛,有種懾人生命的氣息。

最美不過靜水流深處


歷史,是一條長河,走著走著,就落在了秦音漢韻,唐風宋雨,明月清風的後頭;人生,是飄忽不定的行雲,走著走著,就慢在了風車與年輪的後頭。面對人生這座“城池”,只有經歷了最鑽心的疼痛,難捱的日月,委屈的淚水,堅韌與無望之後,才懂得放下;於繁華落盡,撿拾起自己的心情,做一個不動聲色的安靜之人,如繁花落在房簷下的流水裡,悄悄地聽著雨滴的聲響,不再情緒,不再思念,不再回首。

遠離浮華,修練造詣,才能走得更遠。最美莫過於清淨中流露的淡雅,篤定,沉寂,專注和純粹的氣質與品格,最耀眼的美莫過於安寧。很多時候,河面看起來風平浪靜,波瀾不驚,其實河床底部卻水流湍急,孕育著洶湧;生命的浪花,只為奔赴海洋而跳躍。

最美不過靜水流深處


每個人生命中的驚喜、幸運、收穫,往往都是源自於努力和不輟。人不論走了多少路程,抖落歲月的塵埃,還原生命的本真,始終都要以一顆感恩的心,回報社會和身邊的人。

活著的人之所以感覺痛楚,常常是因為太過於執著。懂,行有所得,有所不得,有風雨彩虹,也有悲慟歡歌。尋一份恬然,讓心靈有一處靜謐的歸宿;村上春樹在《挪威的森林》中有一段魚和水的對話:“魚說,你看不到我眼中的淚,因為我在水中。水說,我能感覺到你的淚,因為你在我心中”。

最美不過靜水流深處


儘管世上時空廣闊,人與人之間因為缺乏理解,包容,安慰,所以才會讓人有無處可去的感覺;為找到一個靜享孤獨,容下完整、純潔靈魂的地方,需要一生的尋覓。

“放下”是一場“揚棄”的過程。誰不曾青春浪漫,誰不曾忙到腳不著地,誰不曾經歷失敗與坎坷,只是因為不敢辜負生命裡的那一寸光陰,一心想把有限的生命的花朵,綻放得更加美麗,才一往無前。

其實“追求得到之日即其終止之時,尋覓的過程亦即失去的過程”,每一次傷口癒合之後,都用“美好”來原諒,最後只剩下回憶的殘骸;因此,選擇靜靜地“放下”,讓過往的一切在歲月裡慢慢消融。

一個人獨處的時候,最像自己,因為可以閉起俗世的雙眼,開啟靈魂的初心。人在旅途,總會見到那些宅院、寺廟、園林、碑林、鐘樓、古塔;還有村落、牌樓、祠堂、墓地……,建了,倒塌,整修,再建;那些發黃的記憶,無不靜靜地承載著一種幽靜與靈魂,

許多久遠的故事,已經融化在血液裡;那些古村落,吊腳樓,秦磚漢瓦,窯洞,土屋,小橋流水,飛簷,四合院,無不體現了人與自然的統一,人與人的和諧,靜靜地流淌著國風,沉澱著厚重的文明。

最美不過靜水流深處


靜,是雨後的清涼,是一葉小舟駛向遠方,是一滴露珠躺在葉子之上。若將每一天都過得風輕雲淡,那麼,就把酒喝成茶的悠長,把茶喝出酒的醇香,美到模糊了茶與酒的模樣 ,美到像花一樣無聲地綻放,美到像石子一樣默默地堅強。

泰戈爾說,“天空中沒有翅膀的痕跡,但我已過”;“世界以痛吻我,要我報之以歌”,是啊,靜水流深,潮起潮落,滄笙踏歌,如願而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