捷克斯洛伐克TNH、LTP坦克,祕魯和伊朗的主力裝甲

在1930年代中期,捷克斯洛伐克的坦克設計達到了世界的一流水平;他們的第一輛輕型坦克是CKD公司設計的P-II坦克,同時它也是該國第一批自主量產的輕型坦克。另外,LTvz.35坦克也是捷克斯洛伐克最具代表性的坦克之一,該坦克成功出口給了多個國家,並贏得了無數的讚譽。鑑於以上的坦克設計經驗,後來CKD公司又開發出了TNH和LTP坦克,這兩輛坦克憑藉出色的性能成功出口到了秘魯和伊朗,在戰爭初期捷克斯洛伐克的坦克一直是伊朗和秘魯的軍事主幹力量。

捷克斯洛伐克TNH、LTP坦克,秘魯和伊朗的主力裝甲

捷克斯洛伐克的LTvz.35坦克


伊朗大量購買的TNH坦克

1935年3月22日,世界版圖上出現了一個陌生的名字,那就是“伊朗”。這是波斯帝國的新名稱,也是巴列維實現現代化國家改進的第一步;執政者正在試圖把伊朗改造成一個工業化國家,在此前提之下擴大軍事力量也成為了他們第一個要解決的問題。

擴大軍事力量的第一步就是購買坦克,其實伊朗軍隊內仍有幾輛破舊不堪的雷諾FT坦克,但是已經不能勝任30年代的軍事任務,所以伊朗需要購買更現代化的坦克來武裝軍隊。當時的英國是世界上最大的坦克出口國,但是購買英國的坦克不太現實,因為蘇聯以及伊朗周邊的國家和英國的關係頗為緊張;而法國和德國的坦克又無法出口,所以伊朗只能另謀策略。

伊朗購買的第一批現代化坦克是美國的“瑪蒙哈寧頓CTL-1坦克”,當然這只是伊朗為了取代雷諾FT坦克的臨時方案,因為瑪蒙哈寧頓CTL-1是一種小型坦克,它根本無法滿足現代化的戰爭需求。與蘇聯一樣,伊朗也成立了一個軍事採購委員會,專門研究其他國家的火炮或者裝甲車。在1935年初,以伊斯梅爾·汗(Ismail Khan)將軍為首的伊朗委員會結束了巴黎的談判後,就抵達捷克斯洛伐克與CKD和斯柯達公司進行交談。

捷克斯洛伐克TNH、LTP坦克,秘魯和伊朗的主力裝甲

美軍的“瑪蒙哈寧頓CTL-1坦克”,該型坦克也曾被伊朗購買


當時伊朗軍方表示需要購買100輛3噸重的輕型坦克,斯柯達和CKD公司都能滿足他們的要求,此時的斯柯達MU-4坦克正處於待出售狀態,CKD公司的PI坦克也正在尋找買家,不過讓伊朗感興趣的卻是CKD公司的P-II坦克。CKD公司的設計師埃米爾·奧普拉特卡(Emil Oplatka)和伊朗多次談判後,終於獲得了交易合同。

捷克斯洛伐克TNH、LTP坦克,秘魯和伊朗的主力裝甲


其實在伊朗完成巴黎之行後,CKD公司就意識到自己的坦克有明顯的缺點,尤其是懸掛系統還存在著很多問題;所以在伊朗到達捷克斯洛伐克之際,CKD公司就已經開始改進PI、P-II和AH-IV等輕型坦克。改進過後,P-II坦克被命名為“TNH坦克”,坦克的前後差距非常大,TNH很大程度採用了更先進的P-IIa坦克設計方案。TNH坦克採用了“亞歷山大·蘇林懸掛系統”,坦克的負重輪減少至每側4個,但是車輪的直徑比之前更大;拖帶輪和負重輪的數量也有所改變,坦克的每側各增加了兩個。

捷克斯洛伐克TNH、LTP坦克,秘魯和伊朗的主力裝甲

CKD公司的專利“亞歷山大·蘇林懸掛系統”


伊朗坦克採購委員會於1935年5月到達布拉格,在這次訪問中他們訂購了30輛AH-IV坦克和26輛TNH坦克。除了坦克之外,伊朗還測試了博福斯和維克斯坦克炮,但是他們最終選擇的還是捷克斯洛伐克的斯柯達37毫米坦克炮。其實伊朗人頗為爽快,因為捷克斯洛伐克的坦克原型都還沒有設計出來,他們就已經簽訂了合同,當然這種奇怪的舉動更能證明伊朗對坦克的迫切需求,然而捷克斯洛伐克也沒有辜負他們,CKD公司還額外送給他們一輛PI的原型坦克以作為補償。事實證明,伊朗的選擇是正確的,CKD公司對國外買家格外重視,他們對坦克的開發也非常認真;而且用於試驗的原型坦克在1935年9月就製造了兩輛,不過並沒有安裝炮塔,只能夠測試坦克的機動性。

捷克斯洛伐克TNH、LTP坦克,秘魯和伊朗的主力裝甲

1935年9月,試驗的原型坦克:TNH(左)、AH-IV(右)

THN坦克的重量、體積功率剛好介於P-II和P-IIa之間,發動機功率也是如此,使用的是“布拉格 TN”85馬力發動機,總體來講比P-IIa坦克的發動機弱一些,但是功率仍然可以達到10馬力/噸;裝甲方面THN和P-II坦克一致,當作步兵支援坦克完全足夠。

捷克斯洛伐克TNH、LTP坦克,秘魯和伊朗的主力裝甲

TNH坦克的簡易圖


伊朗參觀完坦克後非常滿意,而試驗中TNH坦克明顯要比P-II坦克強很多,它的最高時速可以達到32至37公里/小時,此結果不僅是因為坦克裝備了強大的發動機,同時還得益於TNH坦克使用了新的懸掛系統。後來,該坦克得到了進一步的完善,安裝了炮塔武器;指揮塔在炮塔右側,不過由於斯柯達還沒有完成火炮的生產,所以坦克暫時使用的是37毫米的Beta炮。

捷克斯洛伐克TNH、LTP坦克,秘魯和伊朗的主力裝甲

正在進行爬坡測試的TNH坦克


正當捷克斯洛伐克工程師還在為第一批坦克進行改進時,伊朗採購委員會依然留在布拉格,在1935年9月10日又訂購了50輛AH-IV坦克和50輛TNH坦克。新的坦克訂單對CKD公司來說非常重要,因為之前的P-IIa坦克在試驗中表現不佳,而此次的100輛新坦克訂單可以讓CKD公司彌補之前的損失。

即使是英國也不可能遇到這種大批量的坦克訂單,而捷克斯洛伐克坦克的成功也不是沒有原因的;第一,該國的坦克非常實用,而且可靠性高;第二,價格低,當時的每輛坦克價格在3570伊朗雷亞爾左右,比同一時期的英國維克斯MK.E坦克價格低很多。

量產後的坦克和原型坦克還是有微小的改動;完成試驗之後,TNH坦克的機槍支架被去掉;駕駛室側面還添加了觀察口,發動機也增加了消聲模塊。由於斯柯達生產武器比較緩慢,所以到了1936年8月斯柯達火炮才被安裝到TNH坦克上,在試驗中斯柯達火炮的表現非常出色,坦克的最後一道試驗工序已經完成,CKD公司準備火力全開大批量製造坦克。

捷克斯洛伐克TNH、LTP坦克,秘魯和伊朗的主力裝甲

1936年,量產後的TNH坦克


捷克斯洛伐克TNH、LTP坦克,秘魯和伊朗的主力裝甲


捷克斯洛伐克TNH、LTP坦克,秘魯和伊朗的主力裝甲


TNH坦克的裝甲和LTvz.34一樣,都是由克拉德諾的波爾迪公司(POLDI)製造,而坦克的組裝則在布拉格的CKD公司進行。1936年底,CKD公司已經生產了23輛坦克,到了1937年5月,伊朗訂購的TNH坦克全部完成生產。

在1937年2月22日時,伊朗軍方已經收到了一部分TNH坦克,同時他們還用11輛坦克組成的裝甲部隊在德黑蘭街上游行。1938年春,伊朗又準備向捷克斯洛伐克訂購200輛TNH坦克,不過此時的CKD公司已經擁有了大量的客戶,伊朗和CKD公司的合作項目被迫擱置,直到1939年捷克斯洛伐克被德國佔領後,坦克項目再沒下文。

捷克斯洛伐克TNH、LTP坦克,秘魯和伊朗的主力裝甲

伊朗購買的TNH坦克,此時正停止德黑蘭街上


伊朗雖然購買了大量的捷克斯洛伐克坦克,但是他們幾乎沒有使用過;1941年8月,蘇聯聯合部隊佔領伊朗時,伊朗軍隊並沒有抵抗;而他們的國王“穆罕默德·雷扎·帕拉維”在政權垮臺後也逃離到了其他國家。

成功出口至秘魯的LTP坦克

1935年初在巴黎會談時,CKD的工程師就和秘魯軍隊的“馬丁內斯”上尉談起了坦克裝甲車的合作項目,秘魯的目標是購買歐洲的中型或者輕型坦克,所以CKD公司早就把秘魯當成了自己的潛在客戶之一。

在1932年至1933年之間,秘魯和哥倫比亞的戰爭對前者造成了非常嚴重的傷亡。當時的南美洲只有兩個國家擁有坦克,分別是玻利維亞和巴西,而且這兩個國家都和秘魯接壤,所以軍事力量相對較為弱的秘魯認為自己的國民安全受到了威脅。

CKD公司在和秘魯的“馬丁內斯”上尉交談時得知,秘魯對意大利的L3/33坦克也有購買意向,因為意大利的坦克本身就很便宜,每輛L3/33坦克的價格大概在20萬捷克克朗左右。在經過初步的瞭解過後,秘魯才意識到捷克斯洛伐克的坦克和意大利的坦克價格其實差不多,所以在1936年1月27日第一輪談判後,秘魯表示願意購買10至20輛坦克,不過他們並沒有給出確切的數字以及所需的坦克型號。

到了1936年10月時,秘魯採購委員會抵達布拉格,他們親眼目睹了TNH坦克的表現後才發現他們需要的並不是這種坦克。根據秘魯軍方的規定,坦克必須安裝37毫米坦克炮和機關槍,總體重量在5至6噸左右,最高時速最少要達到20公里/小時,航程為160公里左右。

就在秘魯還猶豫不決的時候,另一個客戶出現了,那就是立陶宛。立陶宛想要購買的是一種重量在5至6噸的坦克,因為這個國家的橋樑限重較低,所以他們的目標坦克重量一定要在橋樑限制的範圍之內。捷克斯洛伐克和立陶宛的談判才剛剛開始,後者就已經顯得有些不耐煩了,因為立陶宛對瑞典的蘭德斯維克L-120坦克更感興趣,而且瑞典還願意按照立陶宛的要求對坦克進行深度定製,所以捷克斯洛伐克和立陶宛之間最終沒能達成合作協議。

看到瑞典蘭德斯維克L-120坦克的成功後,捷克斯洛伐克也開始設計自己的LTL輕型坦克。正當捷克斯洛伐克為秘魯改進LTL坦克時,法國的施耐德(Schneider)公司又開始在暗中搗亂,他們企圖向秘魯推薦自己的坦克;其實斯柯達(CKD公司的競爭對手)和施耐德是合作伙伴,所以這件事情的背後很有可能是斯柯達在從中作梗。

捷克斯洛伐克TNH、LTP坦克,秘魯和伊朗的主力裝甲

LTL坦克的簡易圖


在經過了長時間的談判後,1938年2月5日秘魯軍事委員會終於肯簽下了24輛坦克的合同。在製造初期,坦克最先被命名為LTL輕型坦克,但是在4月份之後製造的坦克被更名為LTP輕型坦克。在原計劃裡,坦克的重量為6.3噸,正常時速為40公里/小時,並且可以在最高4500米的海拔下工作;最後一項對秘魯來說非常重要,因為秘魯是一個高海拔的山脈國家。1938年6月CKD公司設計的原型坦克基本已經成型,不過坦克的最後幾道生產工序比較麻煩,所以到了7月11日坦克才能交付給秘魯軍方。

捷克斯洛伐克TNH、LTP坦克,秘魯和伊朗的主力裝甲

還處於試驗階段的LTL坦克


和伊朗一樣,最初秘魯軍方對坦克還是比較滿意的,但是在後來的測試中才發現坦克的重量達到了7.325噸,比原計劃足足重了1噸。雖然使用了相同坦克炮和機槍,不過LTP坦克的重量卻小於LTvz.34坦克;LTP坦克的裝甲和LTvz.35一樣,但是LTP坦克的長度只有4.1米,比LTvz.35短了0.5米。LTP坦克使用的是瑞典的6缸斯堪尼亞(Scania)1664發動機,此前該發動機被瑞典用於蘭德斯維克L-60S坦克。得益於CKD公司和瑞典的合作,所以捷克斯洛伐克的坦克才得以用上這麼強大的發動機,讓LTP坦克的功率達到17.1馬力/噸。

捷克斯洛伐克TNH、LTP坦克,秘魯和伊朗的主力裝甲

LTL坦克的機動性和武器要強於同級別的坦克


LTP和LTL坦克之間最大的區別就是前者的駕駛艙觀察口視野更廣;機槍座也進行了加固處理,並且採用了全新的捷克斯洛伐克ZB 30機槍;炮塔的形狀更接近於LTvz.34坦克,指揮塔則是直接使用TNH坦克的,但是通風口被移到了後面。完成試驗後坦克被塗上了三色迷彩和“LIMA”的字樣,意思為“利馬”指的是秘魯首都。在1938年8月4日坦克被送到格但斯克的“畢蘇斯基”(Piłsudski)貨輪上,然後運到紐約再次轉移到“弗裡達”貨輪上(Frida steamship)於9月13日才到達秘魯的卡亞俄港口。

捷克斯洛伐克TNH、LTP坦克,秘魯和伊朗的主力裝甲

被塗成三色迷彩的LTL坦克


捷克斯洛伐克TNH、LTP坦克,秘魯和伊朗的主力裝甲

LTL坦克的後視圖


坦克在秘魯的利馬軍械庫完成檢查後又被送至高海拔的拉奧羅亞城市,之後坦克並在安第斯山脈上進行間斷性的機能測試。即使在4200米的海拔處,坦克的速度依然可以達到33公里/小時,在普通的陸地上坦克的速度最高可以達到40公里/小時。在安第斯山脈上完成測試後,1938年9月23日CKD公司終於可以批量生產LTP坦克了,但此時德國已經入侵了捷克斯洛伐克,後者不惜任何代價籌備軍事武器,軍方以5752英鎊的價格收購CKD公司的LTP坦克。因為後來簽署了《慕尼黑協定》捷克斯洛伐克被迫割讓土地,所以軍方收購坦克的行動也逐漸消停。

1938年11月14日,6輛LTP坦克被送至德國漢堡的“帕特里亞”貨輪(Patria steamship)上,於12月7日抵達卡亞俄港口。CKD的工程師隨著坦克一同前往秘魯,並給他們傳授了坦克的使用方法。剩下的16輛坦克在1938年11月完成生產,在完成了出廠試驗後直到1939年2月27日才送到秘魯。

24輛LTP坦克到達秘魯後被更名為“TANQUE39”,意思是:1939年的坦克。僅擁有24輛坦克的秘魯軍隊成為了南美地區規模最大的裝甲部隊,後來捷克斯洛伐克的布拉格T6履帶拖拉機和裝甲運兵車也陸續出口至秘魯。德國佔領捷克斯洛伐克後,CKD的工程師有一部分選擇留在了秘魯,所以該國的坦克就一直有專業的人員指導和維護,在後來的實戰中坦克的性能被髮揮到了極致。

捷克斯洛伐克TNH、LTP坦克,秘魯和伊朗的主力裝甲

第一批送至秘魯的LTL坦克,被塗上了“LIMA”字樣,同時坦克也被更名為“TANQUE39”


1941年7月5日,秘魯和厄瓜多爾之間爆發了戰爭,之前預備好的坦克終於派上了用場。7月23日秘魯軍隊向玻利維亞港方向發動進攻,此時坦克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厄瓜多爾幾乎無法阻擋秘魯軍隊的攻勢。到了1942年1月兩國簽署了和平條約,秘魯瓜分了厄瓜多爾的一半領土,約為27.8萬平方公里。

捷克斯洛伐克TNH、LTP坦克,秘魯和伊朗的主力裝甲

秘魯軍隊與LTL坦克合影,此後並開始進攻厄瓜多爾


秘魯宣佈和軸心國沒有任何關係後,美國為他們提供了30輛M3A1輕型坦克;理論上來說美國的坦克要比捷克斯洛伐克的坦克好很多,不過秘魯更喜歡CKD的坦克。戰爭結束後“馬丁內斯”上尉代表軍方又簽署了24-36輛現代化的LTP坦克,根據記錄這一批坦克裝備的是37毫米的斯柯達A7坦克炮,使用了全新的太脫拉(TATRA)發動機。

不過,最後一次交易並沒有成功,1951年捷克斯洛伐克單方面終止了合作。秘魯沒有辦法只能為早期的坦克尋找新配件,以延長戰後坦克的使用壽命。第一批購買的坦克最少使用至1988年,其中還有11輛LTP坦克保存至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