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四獎章|志願者汪勇:不可思議的76天

五四獎章|志願者汪勇:不可思議的76天

五四獎章|志願者汪勇:不可思議的76天

“走近‘中國青年五四獎章’獲得者”系列報道

編者按: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青春,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風華。

在時代的大潮中,何樣的夢想在熠熠閃光?

在激揚的歲月裡,怎樣的奮鬥在勃勃不息?

在祖國各地,他們像一朵朵蓓蕾,含苞、綻放,漸次開出絢麗花朵。

在各行各業,他們像一株株幼苗,成長、成才,逐漸變為參天大樹。

而這一路的意氣風發、拼搏汗水,是比“結果”更加珍貴的“過程”。

2020年五四青年節來臨之際,讓我們一同走近第24屆“中國青年五四獎章”獲得者,讀一讀他們不凡的青春故事——

五四獎章|志願者汪勇:不可思議的76天

@文/本刊記者 陳敏

上了《新聞聯播》、火線入黨、被順豐公司破格提拔為分部經理、被國家郵政局授予“最美快遞員”稱號,獲得第24屆“中國青年五四獎章”——汪勇在35歲迎來人生的榮耀時刻,卻平靜得像一滴水。

他仍然穿著順豐工服,對於“中國夢實踐者、大俠、超人”之類的讚譽,笑稱自己只是“組局者”:

“此次疫情,我見到的很多人都是英雄,局裡的每一個人都是拿命在扛,每一個挺身而出的人都有擔當。”

最近,汪勇剛策劃完成了一本《金銀潭日記》,收錄同行的醫護人員和志願者的手寫故事,還特意空著第一面。4月22日,他將試印版拿給金銀潭醫院院長張定宇,對方一口答應寫序,而這兩本試印版,將由武漢中山艦博物館等收藏。


汪勇在介紹《金銀潭日記》

“很慶幸平凡的自己當初選擇了出手相助,現在能看淡名利,是因為疫情中所看到的生死、所得到的感動,教會我的東西太多了……

不可思議的76天,電影都不敢這麼演,我常常跟自己核實,這是不是一場夢。無數次心酸,但也遇到那麼多美好。

英雄隱沒在人海,當人們需要時,他帶來了春天。

為天使插上“翅膀”

1月25日,2020年正月初一的清晨六點。

汪勇第一次用私家車送金銀潭醫院的小護士回家,腿抖了一路。下車時,小護士流著淚要發紅包,他謝絕了,說自己“是提著腦袋來幹這件事的”。

前兩天,武漢封城,地鐵和公交停運。他在偶然闖入的“醫護人員車輛需求群”裡看到了小護士的求助信息。如果他不來,這個凌晨五點多下夜班的小護士,只能在寒冬步行7公里,花4個小時回家。

當天,汪勇在路上接送長達12個小時,車窗總開著,不敢摘口罩,口乾舌燥,心驚肉跳。擔心感染家人,當晚他住在順豐點部的倉庫值班室,卻在溼冷的冬夜無法入眠。他想第二天不幹了,心裡又巨浪翻騰,金銀潭醫院收治的多是新冠肺炎重症患者,敢來的司機不多,他真的也不管嗎?

“從1月26日起,武漢中心城區機動車禁行。當時有篇文章刷屏了——《千難萬難,我要上班》,白衣天使們說自己快急瘋了, 因為天使沒有翅膀,飛不到上班的地方,最後說千萬不要問他們是怎麼去醫院的……我清楚,他們都是頂著雨夾雪,一步一步走過去的。”

汪勇本想一個人扛下所有,繼續接送“天使”們往返,但隨著用車需求量越來越大,他就在各個志願者群裡呼籲,成立了一支出出進進大約有30位的司機車隊。從1月29日起,這個頭腦活泛的小夥子又陸續談下摩拜單車、青桔電動單車、滴滴快車的支持,終於給金銀潭醫院的天使們“插上了翅膀”。

五四獎章|志願者汪勇:不可思議的76天

凌晨,汪勇等著送醫護人員回家

接著,援漢的一位護士在群裡說天天吃泡麵,太想念大米飯了。

汪勇上心了,立馬請夥伴們去掃街,拿到還在營業的餐飲店電話,自己負責溝通。從早上九點,他一直打電話,被掛掉就再打,“雖然談了很多家都失敗了,但一點都不影響我的情緒”。

直到下午他才遇到一拍即合的人,對方願意以成本價為醫院供餐。

既然提著腦袋做事,很多事情突然就看透徹了。汪勇寧肯自己吃泡麵,也要貼錢給醫院買食材。之後,他又籌到牛奶、雞蛋和水果,“盡我所能不虧待為武漢拼命的戰士”。

他要用愛,為天使護航。

五四獎章|志願者汪勇:不可思議的76天

汪勇和“天使”們合影

一盞燭光,亮了暗夜

在醫療隊入住的酒店,汪勇看到一位醫生下樓時,大冬天穿著單薄的一次性拖鞋,便馬上在群裡對接棉拖鞋的資源。

武漢市東湖醫院內五科的護士趙娟回憶說,當時她們匆忙進入隔離病房,都沒帶換洗衣服,這位勇哥“不懼危險、風雨無阻、沒日沒夜”地送他們上下班,繼而又送來了衛衣、羽絨背心、秋衣秋褲……

“他只是一名快遞小哥,在封城的特殊時期是怎麼籌到物資的?收到東西我們開心地笑了,笑著笑著又流淚了。疫情奪走了很多人的生命,我們身心壓力都很大,汪勇的出現,就像我們夜行路上的一盞燭光,不亮,卻給了我們繼續逆行的溫暖和勇氣。”

漸漸的,不願求人的醫生們主動呼喚“勇哥”:眼鏡的兩條腿都被護目鏡壓壞了,援漢四十多天能不能理個髮,想給援鄂醫療隊的隊員過生日……

而汪勇有求必應,修好眼鏡,送去理髮師,滿城找生日蛋糕,還對接了三四萬件防護物資:“他們上去是戰士,回來就是小夥子和小女孩。上前線這麼多天了,洗漱用品也用完了吧,我又對接洗面奶、面膜、指甲剪。人家捨命來幫武漢,我就是為他們服務的,這個事情辦不辦得成我不知道,但我一定要辦,努力給他們多一點溫暖。”

五四獎章|志願者汪勇:不可思議的76天

志願者理髮師在為醫護人員理髮

新的醫療隊來金銀潭第一天換班時,就會聽說,有事找“勇哥”。

其實汪勇才35歲,但他那種“你們守護病人,我來守護你們”的大哥範兒,暖了無數人的心。

在物資緊缺的時候,志願者捐贈給他60件防護服,汪勇只穿了一件,看到“前線醫生防護服破了用透明膠粘”,餘數都捐給了武鋼醫院;

而醫護人員發了增強免疫力的藥,自己吃一半,給他留一半;將原本只能戴4個小時的N95口罩,戴上6個小時,為的是每兩次“摳”出來一個給他。

“他們在高濃度病毒的環境裡,還為我省出口罩……”一向快言快語的高大男人,說著就哽咽了。

群裡一位被病毒感染的護士,康復後說要去捐獻血漿,希望繼續幫助病患,讓汪勇忽然看到了清晰的答案:“為什麼我能堅持這麼久?都是醫護人員教我太多太多。誰也沒有他們難,最初缺防護物資,餓肚子,睡不好,可他們心裡裝著病人,再難從不放棄。”

汪勇回憶最開心的一天,就是1月27日,陸軍軍醫大學醫療隊支援金銀潭醫院,疫情後一直奮戰的小護士,終於可以休息一天。

“我一個人笑了好久,覺得軍隊來了,就沒大事了。”

2月21日,當汪勇接到復工通知時,群裡的醫護人員都要把自己檢查CT的額度讓給他,而醫院則直接開出免費檢查單,以感謝他的付出。

“這種生死情誼,只有經歷過的人才懂。”汪勇說,“援鄂醫療隊離開時也跟我說謝謝,說如果不是你們無微不至地照顧,精神上撐不了這麼久。其實,我更感謝他們。如果有酒,你願意聽我和醫護人員的故事,可以讓你心酸到哭,感動到哭……最危險的時刻,我們是一起扛過來的。”

五四獎章|志願者汪勇:不可思議的76天

3月25日,是重慶援鄂重症醫療隊離開武漢的日子,汪勇專程來送行。臨行前,醫護人員紛紛在他的襯衣上簽名留念

不計得失,不論功名

汪勇不是一個人。背後有男人,也有女人。

沒錢的時候,找兄弟。

他在2月底的朋友圈曬出了一張2萬元的借條,當時他把工資和獎金都貼進去抗疫了,沒錢還房貸,只好找“貪狼”借款。

“貪狼大哥,就是傳說中我背後的男人。武漢本地人,我們同一天共同接送醫護人員,都到得早走得晚,就這麼熟了。”

貪狼和其他八個素不相識的武漢人,組成了一個志願者車隊,取名“九槍衛楚”,衛護疫情下的武漢。這九人身份各異,有回國創業者、退伍老兵、經理、房地產員工等,除了接送醫護人員,總能神奇地對接到各種物資,從速凍食品到沐浴露,成就了汪勇在醫院護士心中“哆啦A夢般能變出所有”的名氣。

五四獎章|志願者汪勇:不可思議的76天

汪勇(中)和“九槍衛楚”團隊合影

被困的時候,有兄弟。

最開始汪勇也有脾氣,“我在跟一家大公司溝通時,姿態就很高,覺得我們幾個志願者累死累活,做了這麼多事情,你們為什麼就不能幫幫?還有一次,事情沒處理好,我氣憤到臉紅……”有位方鍾欽大哥,開著家“潮粵香”海鮮酒樓,從1月26日就每天免費給醫院提供上千份餐食,勸這位小兄弟,“疫情之下,要時刻冷靜地知道,怎麼做對的事情,有益的事情”。

“困難就在那裡,你只是憤怒指責,就永遠找不到出口。”之後的汪勇顧不上沮喪難過,“因為只有冷靜判斷、採取行動,才能解決問題”。

低谷的時候,有同伴。

2月7日,因疫情嚴峻,汪勇花了兩天時間籌備的餐廳被通知停業。他又聯繫上Today便利店(武漢連鎖便利店品牌),打動了這家店的負責人汪蕾,對方願意提供三四百份餐食給金銀潭醫護人員和滴滴司機志願者。

“為了搞到米飯,汪勇想盡辦法。”汪蕾說,“金銀潭醫院距離Today工廠三四十公里,開車來回需要一個半小時。汪勇依靠的,只是自認不錯的身體,還有那輛既送人又拉物資的車。”

不久,Today便利店的倉庫也被通知要關門。汪勇在半天內,找到了能提供1.5萬份方便麵的供應商,然後與武湖街道辦事處溝通申請,終於拿到了Today後補手續的復工令。

“武漢有段時間非常困難,而我一個人能力有限,所以我不停地在找人,一起解決問題。花果山老闆說一倉庫水果都給你了,魚行老闆說這些魚你要都拿去……正是這麼多人挺身而出,齊心協力,才能爬坡過坎。越是幫人,我越是得到了更多人的幫助。”

武漢封城76天,汪勇的微信好友從不到200人,滾雪球一樣增加到3000人。他時常覺得那像一場夢,“我是不是真的做了這麼多事情?就像打遊戲,到了一個關鍵點就出來一個大怪獸,但幸運的是,總有人一起和我打怪。”

很多人感謝在最困難的時候遇見他,而汪勇也感謝自己背後的人。

正月初一免費送醫護人員去上班,是汪勇第一天當志願者。

“我那時不清楚什麼是志願者,只知道待在家裡,今後一定會後悔。後來在各種群裡,對接了十多個志願者團隊,只要提要求,他們就去想辦法滿足,聚是一團火,散是滿天星,功成身退……我才理解有一批人,當國家有難,當社會需要,會不顧個人安危,不計得失,不論功名,默默奉獻自己。這個名字,就是志願者。”


《新聞聯播》2月24日報道了汪勇的故事

一滴水的心裡,從此澎湃著江海

2月21日,汪勇被順豐跨等級提拔為武漢礄口分部經理,2月底從倉庫搬回家。如今他正帶領團隊,對接東西湖區姑李社區。順豐旗下的基金會,將承擔起這個社區數十位孤殘老人的基本生活需求。

回首最初的起點,正是1月25日凌晨,滴水成冰。汪勇躡手躡腳離開家門之前,偷偷拍了張家門的照片。

“我不知道什麼時候才能回來,也許回不來……我愛這個家,深愛著家裡的所有人,但關門後沒回頭看一眼,知道只能全力以赴,才能不辜負拋下的家人。”

汪勇從那天起睡在倉庫裡,跟家人每天編故事,不敢說實話。因為太忙,只有深夜12點半到凌晨1點,他才能回覆妻子的信息。看到視頻裡兩歲多的女兒想爸爸,親他的照片,他忍住淚,想著清晨五六點就要出工。

五四獎章|志願者汪勇:不可思議的76天

汪勇和他深愛的女兒

有一次,汪勇送了袋菜回家,不敢進單元門。妻子在樓下問他:“你真要離我這麼遠嗎……我看到你就想哭……”他的微信頭像就是妻子和女兒的合影,見面卻說不出甜蜜的話,電話還在不斷響起,他只能匆匆離去。

“我對家人是不負責任的,這點我很愧疚。”

為醫生買眼藥水、紫光燈,冬天買棉拖鞋,春天買護士鞋,下雨天送雨傘,這個細心的男人,當時卻是完全顧不上家的。

有一段時間,醫生的手機被消毒水弄壞得特別多,汪勇就去找人修,修不好的,就自掏腰包買給他們。他跟記者說得理所當然:“哪能要錢?醫護人員發紅包,我一個都不收。他一個人來武漢,後面是一個家庭。這是他們每天要跟家人報平安的手機。沒有手機,不報平安,那他家人不是要亂了嗎?”

還有一次,凌晨兩點,有位醫生向他求救,說是自己的父親病了,希望用車,卻終是無處可去。老人常去的醫院,都被徵用為新冠肺炎定點醫院。因病情延誤不治,老人最後不幸離世。

“最危難的時候,他們是為武漢犧牲的那批人……劫後餘生的我們,要對逝者表示尊重,就要思考生命的意義,做有意義的事情。”

正因為很愛家人,汪勇當時才選擇離家護城,並告訴記者,那時他和身邊的兄弟,已做好了犧牲的準備。

“雖然我身體不錯,還年輕,但是事事沒絕對。一開始就要考慮好,對家人、老婆負責。我們沒寫遺書,但把所有的銀行卡號、支付寶賬號,還有保險,都記下來,發個朋友圈,僅自己可見。如果真不行了,就把微信密碼告知親人。”

被《新聞聯播》《人民日報》等媒體報道之後,汪勇幾乎每天都能收到中小學生的信件。有一個三年級的小學生讓他媽媽找到了汪勇,捐出了所有的壓歲錢,“為武漢加油”。

談到這裡,汪勇笑了:“我也很驚訝,居然有這麼多小孩子在關注我。當下的‘00後’真是了不起,我曾經擔心孩子們會被遊戲佔據了,但在這次疫情裡,我看到孩子們也是一腔熱血。”

孩子們給汪勇留言的,他都會單獨回覆。

“我希望能給孩子們心裡種下一顆種子。長大了我有能力,不管是身邊人,還是國家有危難,一定要去做力所能及的事情。疫情末期,我比較注重自己的羽毛,就是因為發現越來越多的學生關注我,給我寫信。我平常比較大大咧咧,不那麼注重細節,是結果導向。現在我所做的每一件事情,都要經得起推敲,不能讓人看到瑕疵。”

4月15日,湖北工業大學舉辦2020年愛國主義教育系列活動,汪勇受邀,在直播裡與大學生們互動交流,“從大學校園走進社會時,不要浮躁、不要害怕、不要彷徨,只需找到自己內心真正最重要的東西,向著目標努力前進。”

面對公眾發言,汪勇並不緊張,說自己大專畢業,沒有什麼好口才,只是如實表達自己的想法,“學習重要,道德和擔當也重要。我希望能傳遞更多正能量”。

這幾個月,汪勇的心變大了,裝著那麼多幾個月前還很陌生、如今如同親人的人。共同的情感,在彼此心頭流淌,彷彿一滴水融合了另一滴,溪匯成了江海。

這滴水,不只是快遞員、滴滴司機,還有他看見的每個人——

送走了親人,擦乾眼淚繼續上前線的醫生。

披星戴月,不辭辛苦送來5噸蔬菜的退伍老兵。

無人過問,仍日復一日埋頭工作的清潔工人。

小區封鎖時,挨家挨戶每日送餐的網格員。

雨雪交加里,守在高速公路鋪一身雪的警察。

下了夜班,為滯留武漢睡在地下通道的人送去新棉衣的公務員……

他們都是面對無助的流浪的眼睛,就會採取行動的人。

他們都有一個名字,中國人。

你為我,我為他,國就成了家——就這樣,在14億人的守望相助裡,900萬武漢人撐過了76個封城的日子,而一滴水的心裡,從此澎湃著江海。

汪勇仍珍藏著那張出門前的照片,再次歸來,他更愛家。


人民日報新媒體微視頻《平凡英雄》。正是有汪勇這樣無數的平凡人,才復甦了2020年的春天

監製:皮鈞終審:藺玉紅審校:陳敏 劉曉責編:tamako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