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一句網課裡聽到的“奧利給”引發的對親子關係的深思

周姐陪著大兒子聽著電腦裡網課老師正在講解數學題。這時,老師的兒子喊著媽媽進來了。意識到這是在上網課,老師的兒子連忙給媽說:“對不起,我弄錯時間了。”就退了出去。臨關門時還調皮地補充了一句“媽媽奧利給!”

數學老師微笑著朝兒子揮了揮手,給大家陪笑的說了句:“不好意思了咱們繼續。”但他兒子的那句“奧利給”被網絡這邊的幾十位同學和陪同上課的家長都聽到了。

小學生們都能聽懂,大人都一臉懵。耳機裡隱隱能聽到學生們憋笑的聲音。周姐問自己兒子他剛說了什麼?

兒子回答:“他在給老師鼓勁打氣。”

網課中這一段小插曲給大家帶來了一點點輕鬆的氛圍。這一幕讓周姐不禁陷入了沉思。

孩子的數學老師與老師兒子的互動,讓她感受到了別人親子之間的互相信任與契合。反觀自己與兩個兒子的關係,總是雞飛狗跳。

尤其是疫情期間在家輔導功課,陪上網課,家裡總是打罵哭喊的場面。親子之間更談不上溫情脈脈了。

孩子調皮搗蛋,總是與自己擰著來。情緒大,脾氣還衝。讓他往東總往西,就是不聽你的。前幾天自己實在是罵也罵夠了,打也打過了,兒子還是不能按時做作業,不能把自己的東西收拾好,脾氣更暴躁。

喊他爸找孩子談了一次話,孩子很反感。更加不愛學習。對父母態度也不好,這兩天還頂嘴說:“就是要氣死你!”

更讓周姐頭疼的是,這三個多月疫情期間玩手機,不知道從哪學了一句口頭禪“傻逼”。不管什麼事兒,都要給你來一句。

這眼看著馬上要開學了,到了同學老師面前,也這樣隨口就說人傻逼,遇著人就來一句?不敢想象後果,得多丟人多不像樣。

前兩天就是因為這個事兒打的打他的。

“天天說,你說它的時候都不知道自己在說這句話,隨口就來。要是個好詞也就算了,這罵人的話也能這麼亂用?”

“傻逼!就是傻逼!哇——”伴隨殺豬般的哭聲周姐打得更兇了。

之後越是教訓越說得兇。周姐就是因為這件事才跑來找我出主意。說自己實在是沒轍了,孩子好像是故意在跟他對著幹。

她又氣又急,“我也沒說錯呀,為什麼孩子就是不理解自己的良苦用心呢?”

我安撫了她一陣,告訴她,你的用意當然是極好的,但問題出在溝通方式上。

他現在最著急的問題是要改正孩子老說“傻逼”這句口頭禪。孩子模仿能力強,在說這句話時自己卻不自知,已經變成了一種習慣,而且他也不知道這是一個多麼不好的貶義詞。

長期這樣只用一個詞來表達所有的情緒,表達能力會被弱化。而且語言是一種思考的工具,講得清楚等於想的清楚,所以他只用一兩個字概括性的來表達所有的內心活動,時間長了大腦也會跟著退化。

要想讓孩子意識到這個問題的嚴重性,必須要改變親子之間的溝通方式。

我給了周姐幾個實用的親子實操方法,能快速提升親子關係。這些秘訣就是:

跟孩子說話時,蹲下來或彎下腰來保持平視。當然你們也可以坐著。叛逆期親子教育的特點是需要家長與孩子更多的形成平等的互動關係,過度的管控反而會激發親子之間的衝突。切不可因為他的情緒化而失去了你的親子關係的邊界,理解他的情緒和感受,這是建立良好親子關係的開始。

不跟孩子說以下三句話:“你還小”,“聽我說”,“你不懂”。這幾個字是非常具有殺傷力的,因為它透著對孩子能成為自己人生負責人的不信任。

改成“你不小”,“聽你的”,“你很好”。這便是對孩子的一種深層次的尊重。

不要總是打著“為你好”的旗號。為你好的思路是有一種情感所求在裡面的,長期這樣是會情緒錯位的。孩子耳朵裡聽到的是愛的表達,身體卻被懲罰,攻擊。這樣長大的孩子,以後會分辨不出什麼才是真正的好,什麼才是真正的愛。

在溝通過程中要多講一講父母付出時內心是怎麼想的,付出本身讓父母獲得了什麼樣的回饋。多感恩孩子給了自己這一份職責,感恩孩子的陪伴,和帶來的快樂與歡欣。

把擔心轉化為關心。擔心是一種負能量,它會給人一種負面的心理暗示,而且擔心的話語最容易變成嘮叨和過度的干涉。

關心而不強制,尤其在對方沒有聽你的勸告而遭到麻煩時千萬不要落井下石的說一些懲罰性的話語。

“看,叫你先做作業再玩你不聽吧,現在幾號了這都要開學了,看你怎麼辦!”這是對他的一種羞辱,是失敗後的心理碾壓。

人往往因為愛而改變,不會因為懲罰而改變,但你不說懲罰性的話時關心就傳達過去了。孩子會感激你的嘴下留情。這種轉變有著立竿見影的效果。

與孩子共同建立規則。單方面的父母制定的規則是命令,命令只能服從,孩子沒有為自己爭取的權利。而規則就是用來打破的,孩子的叛逆遲早會被激發出來。

共同制定規則,共同遵守規,商量好之後是不可以妥協的。說好了吃零食就不能吃晚飯,就必須餓一晚上肚子等明早的早飯。嘗過一次飢餓的滋味,就不會再亂吃垃圾食品了。

很多父母會心疼放棄,半夜偷偷給做點吃的。但這可是培養規則感,捨不得孩子吃苦的父母,也養不出懂規則的孩子。將來被社會教育不會比現在的餓肚子好過。

父母主動贏得孩子的尊重。孩子不會看你怎麼說,而會看你怎麼做,父母因為善良,做事極致,人際關係好而受到孩子的尊重。這種尊重來自孩子發自內心的欣賞,這才是良性的關係。打罵,命令,不會讓孩子尊重你,只會讓孩子懼怕你。

創造與孩子的一些特別時光。比如說睡前的儀式感,良好的餐桌氛圍,節假日一起出遊,孩子重要時刻的陪伴與參與。有趣的,瘋狂的,甚至是非正確的一些離經叛道的小事。這將成為你們感情的調味劑和感情的紐帶。

這些記憶將不僅是你,也將是孩子人生最寶貴的一筆財富,會在他以後獨自一人時不感到孤單,失落時成為重要的力量來源。

父母不做孩子間的裁判。要允許孩子之間的事情讓他們自己去解決,因為父母永遠不可能做到真正的公平,當兩方要求互相有衝突時無法同時滿足多個孩子的需求,無論怎麼做都有可能會讓另一個感到偏心,委屈。所以讓他們自己創造解決方案,自己去爭取想要的。

青少年的問題一直是父母比較關注的,沒有誰天生生下來就很聽話懂事,也沒有誰天生就喜歡做題和學習。我們要知道孩子一生下來就是一個獨立的個體,孩子有孩子自己的人生軌跡,父母所要做的就是陪伴他成長和稍加指引就夠了。

所以,我給周姐說:“我們的解決方向,重點不在具體的教他怎麼做,而是要解決孩子內在的能力提升。讓孩子知道,我們不是要來改變他按我們的意志走,而是幫他建立如何面對現實問題的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自信。

因為每個人都是希望不斷提升自己的,孩子也一樣,在他的小團體,小環境中,也希望更有優勢,而不是更落後。”

目標一致後,周姐和兒子關係變得越來越親密,也成為了周圍人羨慕的親子關係模範了。那句“奧利給”也會時不時出現在他們家庭的歡聲笑語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