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越原生家庭》三:人際關係中的三角模式

今天繼續為大家解讀《超越原生家庭》。

上一講我們談到,人際間的差異會引發人的焦慮,不同的人會對這種焦慮產生不同的應對方式,包括:順從、反叛、攻擊和斷絕關係。在原生家庭中要面臨“融合”與“分化”,也就是“親密”與“獨立”的平衡。

“分化”程度高的人具有目標指向性,能夠區分思考和感受;而傾向於“融合”的人則是以關係為導向,常常把主觀情感當作事實的真實反映。

如果對原生家庭中的關係進行了充分的反思,我們也會發現在自己的家庭中,有哪些從原生家庭中習得的模式在持續發揮影響,進而有機會去改變它。

接下來我們就開始今天的解讀:人際關係中的三角模式。

年幼時的蘇常常目睹父母之間的激烈爭吵。父親會面紅耳赤的訓斥母親,母親則會大哭一場,最後向父親妥協。蘇常常會替母親感到難過,並憎恨父親。

每當父親氣沖沖地離開房間,她都會去安慰母親。

蘇慢慢長大,母親開始向她傾訴父親的其他暴行。十幾歲時,蘇開始反抗父親,這是她的母親從沒做過的事。當父親毆打她的兄弟姐妹時,蘇就會怒不可遏,這樣一來,父親就放過他們反而去打蘇。

《超越原生家庭》三:人際關係中的三角模式


在離開原生家庭之前的幾年中,蘇開始認識到,母親的膽小怯懦也是造成家庭問題的原因之一。每當母親不敢公開維護自己的權益時,蘇會說她是個“窩囊廢”。

母親一聽就哭,這時父親會指責蘇對母親太殘忍。接著蘇和父親就會大打出手——蘇和她的家人陷入了一種“三角關係”中。這是一種常見的家庭關係模式。

“三角模式”到底是什麼呢?從本質上說,它可以指任何一種涉及三方的人際關係,每個角可以代表一個人、一群人甚至一個物品、一種活動,就像很多妻子抱怨的那樣:“工作是我老公的情婦。”

家庭中最基本的三角關係是由父親、母親和孩子組成的。

它是如何形成的呢?我們前面談到過,每個人在人際關係中都有最為舒適的親疏程度。如果過於親密或過於疏遠都會引發焦慮。但如果周圍還有很多其他人,焦慮就會被沖淡。

因為當某個成員焦慮過度時,他可以找第三方傾訴,等自己冷靜下來,再回到原來的家庭關係中。這就構成一種三角關係。這種關係可以維持數小時、數天甚至數年。

家庭中的成員越多,三角關係模式越多,家庭內部壓力也就越容易得到緩解,這也意味著人口眾多的大家庭具有更高的穩定性。這是三角關係具有積極作用的一面。

但現實生活中,大多數家庭的三角模式反而加劇了家庭矛盾。這些三角關係之所以產生,往往是由於關係雙方很難把注意力放在兩人之間,很難維持一對一的關係。

“分化”程度越低,就越難做到這一點。

在任意一組三角關係中,總會有兩方關係更為親密,是“圈內人”,而另一方比較疏遠,是“圈外人”。有些三角關係的角色會發生轉換,任何一方都有被排斥在“圈外”的時候;有些角色則較為固定,此時關係親近的兩方往往忽略掉他們的分歧,而聯手對付“圈外”的第三方。

《超越原生家庭》三:人際關係中的三角模式


一個常見的例子——夫妻雙方吵架時,其中一方往往喜歡把孩子拉進來,說:“兒子和我的看法一樣,他也覺得你錯了。”

這句話隱含的意思就是,“要是我們都認為你錯了,那你就一定錯了。你最好改過來,按我們的意願行事。”

這時候,夫妻中的一方就和孩子結成同盟,很明顯,這種同盟關係既能減少自身的焦慮,又能聯合起來控制第三方。

家庭中的同盟關係可以表現為很多種:

有一種非常隱蔽,比如一個父親強勢、母親軟弱的家庭,當父親和兒子在一起時,母親一般會順從父親,表面上好像父母之間是同盟關係,共同對付兒子。

但當父親不在時,母親就會向兒子傾訴自己的真情實感,並允許兒子做一些父親禁止的事,還瞞著父親。他們感到這種隱蔽的做法打敗了父親的權威。

但隨著兒子長大,他開始做一些母親也不贊成的行為時,就會對母親撒謊,就像他倆合夥兒欺騙父親一樣。

另一種同盟關係是父母和“好孩子”聯合起來,一起對付家裡那個所謂的“壞孩子”。這個“好孩子”總是表面上遵從父母的要求或價值觀,常常被認為是“完美”的,而“壞孩子”被看作是一無是處。

但其實“好孩子”的所作所為幾乎跟“壞孩子”一樣,只不過沒被父母抓住罷了。這就是所謂的“替罪羊現象”。

全家都把注意力集中在一個看起來“不太正常”的人身上,其他成員就可以忽略自身的不足和缺陷,也可以把深層次問題隱藏起來了。

這個深層次問題往往是父母之間的關係問題,還有他們對彼此關係的焦慮。

“替罪羊現象”往往十分微妙和隱蔽。被當作“替罪羊”的人常常無意識地充當了其他成員想讓他充當的角色,甚至故意做一些讓全家人不高興的事。

他往往對父母之間的分歧最敏感,也最害怕父母分開,就像開頭案例中的蘇那樣。正是因為害怕父母關係破裂之後自身安全得不到保障,所以他故意為父母提供一個關注點,讓他們不再關注雙方關係,從而繼續生活在一起。

《超越原生家庭》三:人際關係中的三角模式


在一些大家庭中,可能存在著把祖輩或父母的兄弟姐妹拉進來的三角關係。比如,奶奶和孫子結成同盟,以加強自己在父母面前的地位;母親的兄弟和兒子結成同盟,共同對付強大的父親。

接下來我們通過一個家庭的情況看看三角關係是如何運行的。

扎克和桑迪是一對夫妻。婚後兩年,他們的關係一直很不錯,親疏距離也很平衡。後來,女兒莉絲出生了,一個新的三角誕生了——桑迪開始把精力傾注於女兒,對丈夫有些忽略。

事實上,任何三個人在一起生活時,都不能從彼此之間得到相同的關懷和注意。扎克覺得自己受冷落了,開始有點怨恨莉絲。但作為一個父親,嫉妒女兒讓他覺得荒唐,也不能跟妻子交流。

他開始從工作和同事那裡尋求更多的關注和滿足。這就產生了一個新的三角關係——扎克的工作、扎克和桑迪。在這個三角關係中,桑迪感到自己被排斥在“圈外”。

這樣一來,夫妻雙方都感到自己被對方忽視,都認為第三方,比如女兒莉絲,或扎克的工作,奪走了自己本應得到的關愛,影響了夫妻雙方的關係。

在莉絲3歲時,弟弟小扎克出生了。母親把大量精力轉移到兒子身上,這時候莉絲成了三角關係中“圈外人”。

於是莉絲開始故意模仿嬰兒,希望引起母親的注意。莉絲也可以爭取父親的寵愛,從而彌補母親的損失。這樣一來,莉絲、父親和母親之間就形成了一個新的三角關係。

你可以通過一個小練習來確認你們家的三角關係。請想象你坐在父母家的客廳,與和你性別相同的家長交談。

我們以女性為例,那麼假設你正在和母親談話。這時父親走了進來,坐在你們身邊。你跟母親的談話會發生什麼變化?你能意識到這種變化嗎?你有什麼感受?你想要做什麼,而實際上又做什麼?

接下來繼續想象,你先是跟父親交談,這時候母親走了進來,你和父親之間的談話會發生什麼變化?你原本想要做什麼,而實際上又做了什麼?你會改變關注的焦點嗎?在這個三人關係中,你屬於“圈內人”還是“圈外人”?

《超越原生家庭》三:人際關係中的三角模式


好了,以上就是今天的解讀,下面為你總結一下:

我們已經瞭解到家庭成員之間經常出現的三角關係。如果你跟某人的關係親近了一些,就感到自己對另外一個人“不忠”和“背叛”,那你很顯然處在三角關係中。

在忠於自我的道路上,要避免加入家庭成員之間的鬥爭,成為別人的同盟或三角關係裡的一員,“一對一”的親屬關係才是一個健康的家庭系統應有的關係。

在“一對一”的關係裡,每個人都是獨立的,不同成員之間都是平等的,家庭內部沒有關係的失衡,這樣才更有利於自我的分化。

以上是本期節目的所有內容,感謝閱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