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創業開店?先把工打好再說!

打工只有兩個風險,“失業”的風險和所謂的“失去自我”的風險。

“失業”的風險,源於生產資料的所有者和使用者(即勞動者)相分離。勞動者需要使用生產資料才能從事勞動並創造價值,但是生產資料的所有者卻不是勞動者。一旦勞動者的技能與崗位要求不匹配時,就會引發生產資料所有者對“是否應為勞動者保留機會及待遇”這個問題的重新評估。理性的生產資料所有者會將該機會及待遇分配給符合要求的其它勞動者,這也是合格生產資料所有者的基本職業道德,否則就是浪費資源。這一點與前文提到的“開店經商應當旗幟鮮明地追求利潤”的道理是類似的。

所以,打工有“失業”的風險在理論上說得通。我們開店行動的本質也正是想從單純的勞動者轉變為生產資料的所有者,從而規避“失業”的風險。

想創業開店?先把工打好再說!

所謂的“失去自我”的風險,源於人類這個生物具有天然的、改造世界的能動性,這是基因決定的,理論上每個人都有極強的潛力。因為資源的有限性和社會分工規律的限制,以及信息的不對稱,絕大多數人的實際能力、潛力都與其所從事的分工處於於“錯配”狀態,難以充分發展。打工能解決生存需求,無法解決發展需求。但又因為人必須先保障生存才能進一步獲得發展,所以很多人覺得打工是被逼無奈,做的事情不是自己喜歡的,或者不是自己想要的生活,所以沒有自我。

筆者對此一半贊同,一半不贊同。贊同的是,確實每個人都有極強的潛力卻未能很好地發揮出來,被物質條件、社會條件限制。不贊同的是,實際上極少有人能真的知道自己想要什麼,能知道自己不想要什麼就已經很不錯了;憑感性和喜好做選擇,除非已經衣食無憂,否則只能是認知技能匱乏的表現。如果認知技能匱乏,我們如何知道自己想要的就是自己真正想要的?

所以,關於“失去自我”的風險,似是而非,可有可無,是抽象的風險。

以上這兩個風險,一個具體,一個抽象,也就是打工風險的全部了。除此之外的,筆者認為基本上都是利好,比如有保障的收入、分工合作的使命、豐富的人際關係等。理論情況下,只要個體不斷努力,就能不斷獲得生存與發展狀況的改善。

所以筆者理性地認為,除非是通過打工獲得生存與發展的機會確實存在障礙,或者生存已經不成問題但在原職業中獲得發展的成本過高,才應當通過開店經商或者創業的方式進行探索,因為開店的風險可比打工多得多了,而且更辛苦,比如:

一、開店的經濟成本和時間成本比打工高得多,一旦失敗,無論經濟損失和時間損失都會遠遠高於打工。

二、開店的方方面面都需要開店者親力親為,他人只能協助,邏輯上不可能交由他人來替代完成,這對智力和體力都是一個極大的考驗。

三、開店很難獲得可靠的合作伙伴關係,因為成為夥伴後身份相同、地位平等的原因,個體間的利益訴求差異,會比平時放得更大,極易導致紛爭,除非是夫妻關係、直系親屬這樣的利益共同體,或者是高度互信的朋友。

四、開店一定會遇到資金短缺問題,無論是因虧損而造成的的資金短缺,還是因為想擴大規模而造成的資金短缺,都一定會發生“錢不夠”的情況。這時該止損還是該舉債,對初入門的店老闆來說,是很大的心理壓力。

五、如果招聘有員工的話,開店過程中一定會遇到人員管理和勞動爭議方面的危機,如果不能妥善解決,不但會造成經濟損失,還會影響店鋪的經營。

六、開店需要掌握很多理性的原則,需要不同常人的心理素質,還需要很多一般人難以掌握的做事技能,而我們絕大數人都是資質平庸、沒有什麼天賦的人,需要不斷地學習和訓練,這些會在後面詳細介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