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看農博士新公社社員的“樣板田”

自從我們農博士新公社成立以來,已經有越來越多的種植園區和種地大戶加入進來,其中不乏有技術、愛鑽研的老鄉,通過自己的方式提升了作物的品質和效益。

看看農博士新公社社員的“樣板田”

農博士新公社社員胡世丹,是個地道的遼寧女孩,她的父親是當地的櫻桃種植能手。

看看農博士新公社社員的“樣板田”

而她在北京讀完大學後,就看中了河北的地理優勢,在廊坊固安的周家務村自己建起暖棚,種起了櫻桃,想把家鄉的味道帶給更多的人。

看看農博士新公社社員的“樣板田”

胡世丹請教專家,學習技術改良土壤,在她的努力和堅持下,終於讓在大連表現很好的櫻桃樹種,克服了水土不服,在河北也開花結果,成為了當地別具特色的農業名片。

看看農博士新公社社員的“樣板田”

農博士新公社社員何吉書,報名社員的初衷有些與眾不同。簡單說,他並不單純是向我們尋求技術的,而更是想分享自己的種植經驗。

看看農博士新公社社員的“樣板田”

何大叔種生姜十幾年了,是行唐種姜第一人,目前已經帶動了周邊300多戶生薑種植戶,總面積高達一萬多畝。

看看農博士新公社社員的“樣板田”

他種姜有一套自己的技術,包括打孔放風、遮陽網遮陰、澆水施肥等等,農博士對他的做法也給與了肯定。

看看農博士新公社社員的“樣板田”

桃樹落花後,這疏果的工作就提上了日程,科學的疏果可以減少畸形果,有效提高果實品質。

看看農博士新公社社員的“樣板田”

農博士新公社社員,邢臺市任縣楊固村的魯杏禮種著400畝的桃樹。對種植大戶來說,很多是僱工幹活,自己縷清楚幹活的標準,就更能科學高效的管理了。

看看農博士新公社社員的“樣板田”

於是一落花,他就邀請農博士陳敬誼老師去手把手教教他疏果的技術。

詳細內容,敬請關注5月4日、5月7日和5月8日中午一點播出的《農博士在行動》。

責編 | 大靜

編審 | 彭小哲

監製 | 馮迎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