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失的租碟店,回不去的青蔥時代

消失的租碟店,回不去的青蔥時代

後來,彭姐把自家樓下的店改成了一個賣配飾、布娃娃和文藝擺件的“時尚精品店”,專門吸引中學女生的光臨。至於那些已經沒有“用武之地”的光盤,則像菜市場的小白菜一樣,被彭姐用繩子捆成一把,“僅此三天、低價拋售”。

01

對很多00後甚至10後的讀者來說,租碟店老闆是一個屬於“不同次元”的職業。碟是什麼?啥叫光盤和DVD?出生和成長於智能手機漫山遍野的4G時代,他們很難理解,“以前的人們”為什麼看電影看電視劇還要跑到實體店裡去“租碟”。

那是一個互聯網和私人電腦還沒有普及的“前智能時代”,當時的我還在讀小學,父母臥室裡那臺21寸的彩色電視就已經代表了我們家所有的娛樂和休閒生活。

那會兒,電視信號的覆蓋率也很有限,我記得當時我們家的電視機只能收到央視、省臺和市臺等為數不多的幾個電視臺。而且由於內容製作方面的滯後,電視臺也會“下班”,每到了下午或者晚上,打開電視就只能看到一個圓形錶盤似的靜態圖片,用單調的配色和靜默的聲音,表明著“無信號”。

互動式多媒體的缺席和直播式視聽資源的限制,催生了租碟店老闆這一古早風味濃厚的職業。在這一行業的鼎盛時期,在我們那個人口不超過1萬人的小鎮,一條街道上就有四五家租碟店,它們混雜在熱氣騰騰的早餐店和眾聲喧譁的服裝店中間,用花花綠綠的影視海報來吸引過路人的注意。

我第一次進租碟店是在1999年,那時候《還珠格格》正在湖南衛視熱播。可是那時候電視臺的信號覆蓋還不是很正規,經常會有“竄臺”的現象,一部電視劇正在播出呢,突然間信號就跳到了另外一個臺上。坐在電視機前的我們,只能氣得直跺腳。

我記得有一次,電視上正播放到小燕子離開皇宮以後被困在了棋社,然後被一個黑心腸的老闆娘百般虐待。正當黑心老闆娘“磨刀霍霍向豬羊”之際,電視裡的畫面突然變成了當年某個“補腎藥品”的廣告,氣得我從椅子上站起來又坐下去。

坐在一旁的媽媽拿著一個塑料做的蒼蠅拍,不停地拍打著電視機的外殼,似乎那些光滑的金屬表面上落滿了看不見的蒼蠅。我爸爸則像一隻長臂猿一樣、手腳麻利地攀上了我家的屋頂,把那根自制的鋼絲天線扭來扭去,那因為著急而大汗淋漓的樣子,彷彿他手中握著的不是天線,而是拆彈專家手下的地雷。

“到底好了沒啊?小燕子都快死了,怎麼還沒有信號?”我媽媽把頭伸出窗外,衝在屋頂上的爸爸喊道。

“好了好了,你關機再看看。”爸爸著急地回覆道。

可是等我們關機又重新開機以後,連補腎廣告的畫面都沒有了。電視機裡出現的是嘈雜的聲音和滿屏的“雪花點”。很遺憾,那天的爸爸沒能讓消失在電視機裡的小燕子再次出現。

於是乎,我們一家三口,就對著滿屏的“雪花點”,討論著小燕子後來到底怎麼了。

02

小燕子後來到底怎麼了?我想了一晚上都沒想明白。做夢的時候,還在愁這件事。結果第二天,爸爸就拍板說咱們買個VCD,想看啥片就看啥片。當然,爸爸說出這個提議的時候,媽媽是很反對的。要知道,那時候的VCD可算家裡的一個“大件”,就好比現在買一臺蘋果筆記本電腦,是要做很久的心理鬥爭的。

好在媽媽也受不了滿屏的“雪花點”和“在廣告中插播電視劇”的行為,最終也支持了爸爸這一決定。於是乎,我們跑到百貨商店裡買了一臺VCD,然後就馬不停蹄地在家附近的租碟店裡租了全套的《還珠格格》,押金二十塊,一張碟一天只要一塊錢。

有了租來的影碟,我在家花了兩天時間看完了《還珠格格》,當時班上的很多同學還在等著廣告中插播電視劇呢,每天課間休息的時候,都在熱烈討論“小燕子後來到底怎麼了”。

那會兒,只要我隨便說一句:“金鎖沒有嫁給爾康”,然後就有一大堆男生女生圍過來問我具體的細節,滿臉好奇地對我說:“真的假的?為啥不嫁啊?”

在得知我是通過租碟的方式“追劇”以後,同學們彷彿發現了新大陸,紛紛要求家裡的父母買VCD,然後去租碟。就因為這件事,租碟店的老闆乾脆把那套《還珠格格》的光盤送給我了,說是感謝我給她帶來了這麼多的生意。

我們家附近租碟店的老闆是一位看不出年齡的中年婦女,大家都叫她彭姐。自我有記憶起,“彭姐”就是一副胖胖的樣子,滿臉富態地坐在家門口曬太陽。

小鎮上的房子都是村民們自己蓋的,一般都是住在二樓或者三樓,然後把一樓當成店鋪。剛開始的時候,彭姐家的店面是賣糧油的,後來趕上了“文藝界百花齊放的好時代(彭姐語)”,她就鼓動丈夫把家裡的糧油店盤出去,自己開一個租碟店。

不斷往家裡搬送的新傢俱證明了彭姐這一經濟決定的正確性,據她自己說,生意好的時候,她們店一個月可以賺兩三千塊錢呢。這在當時的小鎮,已經算得上是一筆“鉅款”了。

但是頭腦靈活的彭姐不滿足於每個月兩三千塊錢的鉅款,她恨不得靠著店裡那些種類繁多的光盤一夜暴富。為了在激烈的行業競爭中脫穎而出,彭姐可是絞盡了腦汁。她先是十分創造性地提出了“租二送一”的新方法,就是如果我們同時租兩部劇或者兩部電影,就可以免費租一部同等價格的電視或者電影。

然後,她又想出了“熟人介紹,贈送精美海報”的促銷方法。其實本來每一部電視劇或者電影的光盤盒裡就有一張或者兩三張宣傳海報,彭姐不過是把這些花花綠綠的東西“借花獻佛”了。那時候,最火的是《還珠格格》,所以彭姐為了“薄利多銷”,就把印有小燕子、紫薇和金鎖的海報拿到複印店裡彩色複印了好多張,幾乎人手一份地發給那些老帶新的顧客朋友。

03

拿人手短,收到了《還珠格格》海報的小學生,就特別喜歡呆在彭姐的租碟店裡。有的時候,身上沒有零花錢租碟,我們就在店裡看一看光盤的封面介紹,過一過眼癮也是好的。

彭姐也很熱心好客,看到我們這些小朋友成群結隊地過來了,她就會搬出來好多張小凳子,依次排開,還會拿出點瓜子花生之類的零食,讓我們坐在一起,一邊聊天一邊嗑瓜子。

小鎮上的居民都是“世代友好”,鄰居之間都是知根知底的,所以工作忙的父母讓自己的孩子下完課以後在彭姐這裡玩,也很放心。到了吃飯的點,父母們就會像來幼兒園接人一樣,來彭姐的租碟店裡,喊自家的孩子回去吃飯。

放學後,我們喜歡呆在彭姐的店裡,因為對於童年的我們來說,租碟店就是一個“潮流聚集地”,在這裡可以看得到最時興的電視和電影,可以獲知第一手的明星資訊。

所以,不知不覺中,它已經成為了我們這一代人的童年據點,我和我的小夥伴們當年一起在那裡做家庭作業,然後趁著做作業開小差的當兒,討論兩句“金鎖和紫薇誰更漂亮”的八卦問題。

沒過多久,《還珠格格》的熱潮過去了,《情深深雨濛濛》又來了。還是同樣的編劇,同樣的演員,同樣的觀眾,卻演繹出了不一樣的萬象生活。彭姐極其敏銳地把握到了市場的動態,立馬把何書桓和依萍的合影海拔貼在了租碟店的門面上,然後用紅底黑墨在海報的旁邊寫著巨大的十六個字:“金牌製作,新片上映,傾情推薦,不看後悔!!!”。

缺乏邏輯的幾個口號式的標語後面,連續跟了三個感嘆號!再配上海報裡依萍那表情複雜的大眼睛,讓彭姐自家制作的土味廣告看上去又像是眼巴巴的懇求,又像是心懷不滿的要挾,軟磨硬泡地讓路過的居民們前來租碟。

事實證明,彭姐的經商之道還是很有效果的。依靠著“緊跟流行的時尚敏銳感”,彭姐租碟店裡的生意越做越紅火,硬是後來居上地把街道上的其他幾家競爭對手給比下去了。

好在她做人也大方,做生意也從來不“趕盡殺絕”,每次碰到自己店裡邊沒貨了,她就會鼓勵顧客去街角的那家租碟店或者菜市場門口的那家租碟店裡去看看。更有甚者,她還會私下裡告訴其他的租碟店老闆,最近哪些電視劇時興,哪些電視劇沒人租。

她會把自己的心得體會和經商經驗無條件地分享給競爭對手。久而久之,小鎮上的同行們也不再把彭姐當成冤家,反而感念她的順水人情,說彭姐這人真心好。

04

“蘇有朋和古巨基誰比較帥?”“范冰冰、林心如和趙薇三個人誰以後會比較火?”這些都是出現在我們租碟店聊天會里的熱門話題。我們這一代人,小時候基本都看過瓊瑤老師的作品,也被那些感情氾濫、情話連篇的主人公們迷得不得了。我記得瓊瑤劇最火的那幾年,小學生的筆記本上都抄滿了歌詞,不是“策馬奔騰、共享人世繁華”,就是“對酒當歌,活得瀟瀟灑灑”。

身處小鎮的我們,每天受困於坐井觀天的三畝地中,不曾見過人世繁華,所以瓊瑤劇中的浮誇和不接地氣,就滿足了我們對於成人世界和浪漫愛情的所有想象。於是乎,那幾年彭姐的租碟店也幾乎就變成了瓊瑤劇的專賣店和旗艦店。

同樣的一部《情深深雨濛濛》,彭姐買了二十多盒的副本光盤,擺在了貨架中間最醒目的位置,滿屋的四壁都貼滿了依萍、如萍還有她們的“前世今生”小燕子和紫薇的海報。這還不夠,彭姐還買了一個磁帶機,把《你是風兒我是沙》《好想好想》《自從有了你》那一首爛大街的口水歌循環播放。

那時候還沒有時下流行的網絡詞彙“洗腦”和“中毒”的概念,但我們這群小朋友的確是被彭姐租碟店的魅力給“征服”了。放學後坐在租碟店的門口做作業(抄作業),我們一邊不過腦子地把課本上的那些生字詞謄抄在“小字本”上,每個字抄十遍,一邊搖頭踮腳地在嘴巴里哼著那些倒背如流的歌詞。有的時候太過於忘乎所以了,手上明明抄寫著朱自清先生的背誦課文《荷塘月色》呢,寫著寫著就變成了“讓我們紅塵作伴活得瀟瀟灑灑”,寫完以後還沒發現,等著第二天被語文老師罰去教室後面站牆角。

後來,一部“從韓國原裝進口”的《大長今》橫空出世,以破局之勢改變了彭姐租碟店裡瓊瑤劇一家獨大的場面。彭姐就好像行業裡的風向標一樣,開始轉變進貨的方向,買了一大批韓劇的影碟,放在店裡最醒目的貨架上。

身穿韓服的氧氣美女李英愛的海報取代了趙薇、林心如和范冰冰,出現在了彭姐租碟店的四周牆壁上。店裡的磁帶機播放的音樂也改成了“嗚啦啦嗚啦啦阿里嗚啦”,然後彭姐還買了很多韓文字母的貼紙,免費送給租碟的顧客。

“這些彎彎曲曲的字,都是啥意思啊?”我們看不懂韓文,但是覺得這些神奇的東方符號看上去很有意思,便好奇地問彭姐。彭姐攏了一下耳邊的頭髮,笑呵呵地對我們說:“這些字的意思是要你們這群小朋友好好學習、天天向上呢,以後讀高中、考大學,學好外語自然就看得懂啦。”

05

《大長今》熱播的那會兒,應該就是彭姐租碟店的“高光時刻”了。隨後,互聯網技術的發達和家用電腦的普及,讓租碟店的生意日薄西山,變成了不再吃香的明日黃花。

有條件的小鎮居民們漸次購買了電腦,安裝了寬帶。雖說是通過電話的方式撥號上網,但精打細算的居民們發現按包月計費的方式,總比去店裡租碟按天收費來的划算。

在我的印象中,我去彭姐租碟店租過的最後一部劇,應該是宋慧喬和Rain主演的韓劇《浪漫滿屋》。那會兒我家的網速超級慢,一集45分鐘左右的電視劇,可能要緩存1個多小時。而且一旦我上網的話,我媽媽在家就打不了電話了。所以我忍無可忍,便自己掏錢,跑到彭姐的店裡租了一套光盤,放在電腦的內置光驅中播放。

我花了兩天的時間,追完了《浪漫滿屋》,去還光盤的時候,彭姐店裡的光景已經明顯蕭條了。以前那種人滿為患、排隊五分鐘的場景不復存在,只剩下她一個人坐在櫃檯的後面編織毛衣。看到我進來了,她滿面春風地起身迎接,說著些家長裡短的客套話。

我掃視了一遍周圍的光盤,發現似乎很久都沒有進新貨了,就問彭姐:“怎麼還都是這些老片啊?”

彭姐給我倒了一杯白開水,無奈地說:“進了新片,也沒幾個人看。大家都買電腦了,誰還來我這裡租碟啊。買了新碟又回不了本,現在就這樣走一步算一步了。”

可彭姐的租碟店,終究沒有撐過2010年。我記得那時候最火的電視劇是TVB的宮鬥劇鼻祖《宮心計》,在90後的記憶中,這部劇稱得上是路人皆知、萬人空巷了。姐妹撕逼、朋友反目的宮鬥情節更是引發了社會各界的廣泛熱議,只不過那時候的觀眾們不太會去實體店裡租碟了,而是選擇在自家的電腦上通過視頻網站在線觀看。

後來,彭姐把自家樓下的店改成了一個賣配飾、布娃娃和文藝擺件的“時尚精品店”,專門吸引中學女生的光臨。至於那些已經沒有“用武之地”的光盤,則像菜市場的小白菜一樣,被彭姐用繩子捆成一把,“僅此三天、低價拋售”。

06

十年過去了,當初火遍大江南北的《還珠格格》依然雷打不動地出現在寒暑假的電視上,只不過裡面的主演都走上了各自不同的人生之路。小燕子時隔多年重新出現在某綜藝節目的評委席上,憑藉著妙語連珠的點評和神仙顏值多次“喜提熱搜”。紫薇則嫁得如意郎君,成為了一名幸福的妻子和母親。上進心很強的金鎖,則在一場路人皆知的風波中,“轟轟烈烈”地退出了影視潮流的最前線。

還有那《浪漫滿屋》中的神仙眷侶,早已經沒有交集。多年以後,韓國大美女宋慧喬在另一部萬人空巷的電視劇《太陽的後裔》裡同男一號宋仲基喜結連理,可沒過多久,兩人就開始了各執一詞的離婚糾葛。而這些比電視劇情節都還要跌宕起伏的真實故事,是當年的彭姐和我們,無論如何也沒有猜到的。

時光總是會改變我們最初的模樣,我們永遠也猜不到十年後的自己會過著怎麼樣的生活。十年後的我,再也沒有去租碟店裡租碟,而是通過手機軟件的方式,在線追劇。我甚至為此充了騰訊視頻、愛奇藝和優酷視頻的三個包年VIP。

沒有了廣告的“純享版視頻”,卻依然逃不過被倍速觀看的命運。是現在的電視劇品質比不上以前了嗎?還是我已經脫離了看電視劇的年齡階段?我也說不清,到底是哪裡出了問題。當我一個人在離家千里的城市裡,躺在沙發上刷視頻的時候,即使同樣的一部電視劇,都再也找不回當年陪同父母或者小夥伴們在VCD裡看片的味道。

那些盜版叢生的租碟店,早已在風起雲湧的媒介進化中完成了自己的歷史使命,很快就被各大在線視頻網站所取代。的確,這是技術的變革,時代的方向。

只是,當漸次步入油膩中年的90後們,拿著最新款式的手機,用N倍速度觀看視頻時,仍然會忍不住想起記憶中那個節奏緩慢的時代,想起把光盤放入VCD時的等待和耐心,想起一邊追劇、一邊和朋友八卦聊天的輕鬆和喜悅。

那是屬於我們的少年時代和少女時代,那是瀟瀟灑灑的年紀裡,策馬奔騰一般的快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