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宗仁:我感到高興,因為從我的錯誤中一個新的中國正在誕生

特朗普的美國敢於悍然陳兵中東,虎視眈眈威脅伊朗,最硬的底牌就是:伊朗沒有核武。

李宗仁:我感到高興,因為從我的錯誤中一個新的中國正在誕生

核彈扳手腕

追溯歷史:

1945年7月16日,美國在新墨西哥州的阿拉莫戈多沙漠上成功地爆炸了人類歷史上第一顆原子彈。

1945年8月6日美國在二戰結束時在廣島市投擲了世界第一顆原子彈。

1949年8月29日,蘇聯爆炸試驗成功了自己的原子彈,成為第二個擁有核武器的國家。

1952年10月,英國在澳大利亞沿海的一艘船上試爆原子彈成功。

1960年2月13日,法國成為了世界上第四個擁有核武器的國家。

1964年4月,中國擁有了核武器 成為了第5個擁有核武器的國家。

......

李宗仁:我感到高興,因為從我的錯誤中一個新的中國正在誕生

發射

之所以追溯這幾個國家的核歷史,只是一種交代。

從前蘇聯成為世界上第二個擁有核武器的國家以後,核威懾作為一種戰略就一直延續到了現在;最著名的幾次核危機有:

1、核陰雲飛渡朝鮮戰場——在朝鮮戰爭的第一年,即1950年6月至1951年6月,美軍在朝鮮戰場上節節失利,杜魯門政府不僅在口頭上發出使用核武器的威脅,而且在實際上採取了四次企圖使用核武器的行動,造成了四次頗為驚險的核危機,當時前蘇聯的核彈研究才剛剛起步。

2、1962年"古巴導彈危機"——當年在核武器研製方面後發制人的前蘇聯將72枚核彈頭運到古巴,聲稱這些核彈頭"能夠將從佛羅里達到太平洋西北部的美國大城市一掃而光"。好在當時的肯尼迪選擇了封鎖古巴,按下了已經豎起的核彈頭。最後,經過聯合國的斡旋和美蘇兩國的政治博弈,以蘇聯把導彈撤離古巴,美國不進攻古巴的承諾結束了這場一觸即發的核危機。

3、1973年中東核危機——以色列為了保持在中東抗衡中的軍事優勢,較早地擁有了核武器。1973年,埃及、敘利亞等國從西、北兩線同時對以色列發起突然襲擊。埃軍一舉突破了以色列自詡"堅不可摧"的巴列夫防線,敘軍也猛攻戈蘭高地,全線突破以軍北部防線,形勢對以色列而言十分嚴峻。面對四個阿拉伯國家的圍剿,已經無路可退的以色列準備用核彈炸燬阿斯旺大壩,讓富庶的埃及變為澤國一片。好在以色列總理梅厄吃了尼克松的"定心丸",頂住了來自四面八方的壓力,堅決反對動用核武器並立即簽署了"全線死守24小時"的特急命令,那隻已經按到核按鈕上的手才終於縮了回來,一場核危機僥倖避免。

......

李宗仁:我感到高興,因為從我的錯誤中一個新的中國正在誕生

蘑菇雲

這幾次著名的“核危機”,都差一點點就讓這個世界走上毀滅之路。

而今,美國對伊朗之所以這麼囂張,無外乎就是慣用的“核威懾”,如果伊朗像以色列那樣真有核武器的話,特朗普還敢核訛詐嗎?

想當年,我國第一顆原子彈的爆炸成功,經歷了艱辛、困難、風險的歷史進程,真是來之不易的歷史性成果。這當中除了要突破核子理論、爆炸物理、電子測試、自動控制、精密工藝、總體設計以及核材料提取等各個領域中無數大大小小的技術難關......

不是說伊朗沒有這些技術,伊朗是缺了發展核技術的環境。

幾次核危機以後,世界意識到核武器是懸在人類頭上的“達摩克利斯之劍”,應該全面禁止並最終徹底銷燬,實現無核世界。

於是,全球《不擴散核武器條約》於1968年7月1日分別在華盛頓、莫斯科、倫敦開放簽字,截至2003年1月,條約締約國共有186個,伊朗也在其中。

就是有這些條條框框約束,全球才任由幾個擁有核技術和核武器的國家到處顯耀什麼“海陸空三位一體核打擊”、“核武小型化”等等,等等.....

中國發展核武器是為了打破核訛詐,始終恪守不首先使用核武器“三原則”,最終目標是為了消滅核武器。但當今世界形勢波詭雲譎,為提升我國戰略威懾效能,支撐我國大國地位,維護我國國家安全,我們必須增強可信可靠的核威懾和核反擊能力,增強戰略制衡能力。

李宗仁:我感到高興,因為從我的錯誤中一個新的中國正在誕生

網絡圖片

最後想說的就是,中國自力更生髮展核武還有一個特殊的歷史情況,那就美國和前蘇聯動不動就“核威懾”,當時,中國正處於經濟甚為困難時期,可以說國人勒緊了褲帶,把原子彈研製出來,那種自力更生、艱苦奮鬥、科學求實、團結協作、無私奉獻的精神將也不是哪個國家可以超越的。

當年有則報道:中國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成功那天,一位意大利記者採訪李宗仁時,李宗仁出言不俗,說:“我由於自己的失敗而感到高興,因為從我的錯誤中一個新的中國正在誕生。……什麼時候我們曾經有過這樣一個強大的中國呢?”

是的,我們有一個強大的中國!

李宗仁:我感到高興,因為從我的錯誤中一個新的中國正在誕生

感謝關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