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國時期,是一個硝煙瀰漫的時期,湧現出了許多能征善戰的將軍,代表人物吳起、白起、李牧、王翦、廉頗等。但是戰術如果不以戰略為根本,那將可能毫無意義,甚至起負面影響。“遠交近攻”戰略的提出,無疑對秦國乃至後世都產生了深遠的影響。這個策略是後來任秦昭王宰相的範睢首先提出來的。遠交近攻”是指聯絡距離遠的國家,近攻鄰近的國家。這是戰國時期范雎為秦昭王統一六國所提出來的外交和軍事策略。
范雎是魏國人,他是魏中大夫須賈的門客,想要侍奉魏王,但在隨須賈使齊的過程中被誤會與齊國有私,逃到秦國,通過秦國使臣王稽覲見秦昭王。當時的秦國局勢被昭王之母宣太后和太后之弟穰侯魏冉所控制,范雎把握住這一點後,成為了昭王奪取政權的重要助力。
他首先指出當時秦國的對外政策在魏冉的操縱下不盡合理之處,提出了“遠交近攻”的戰略,要親近地處中原的韓、魏兩國,以此威脅楚國和趙國,這使得秦國在外交策略上有了大的突破,范雎也因此成為與昭王關係較為親密的客卿。在解決完外部事務之後,他就開始提議廢除太后以及太后諸弟穰侯、高陵君、華陽君、涇陽君的特權,將他們驅逐出國都。范雎成為國相,封地在應城,因此范雎封號稱應侯。
范雎為昭王乃至秦國做出的第二個貢獻是,施行反間計使趙國讓馬服君趙奢的兒子趙括代替廉頗統帥軍隊,結果秦軍在長平大敗趙國軍隊,進而圍攻邯鄲。但是此後不久,范雎就與武安君白起結下了怨仇,他向昭王進讒言把白起殺了,於是昭王任用鄭安平攻打趙國,反被趙軍圍住,鄭安平投降了趙國。對此,范雎自知罪責難逃,就跪在草墊上請求懲處治罪,因為按照秦國法令,被舉薦官員犯罪,舉薦人同罪,但昭王沒有治罪,反而賞賜了范雎。此後王稽又因與諸侯有勾結而被誅殺。范雎感到恐懼,推舉蔡澤為相後辭歸封地,不久病死。
范雎出身貧寒,但是他審時度勢的眼光為他迎來光明的政治生涯,他出色的謀略也使得秦國越來越強大,但是他性格上的缺陷不僅斷送了自己,還為國家招致了災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