插秧的日子要到了,你們家鄉開始插秧了嗎?對此你有什麼想說的?

帥鄉小齊


“手把青秧插滿田,低頭便見水中天。心地清淨方為道,退步原來是向前”。這是布袋和尚的佳作,描述的就是插秧的場景,只不過將插秧與人生、感悟等聯繫在一起,自有一番意境。而且,再過幾天就是東北粳稻種植區的插秧季了,在這裡談談我們東北黑龍江地區插秧時的幾點注意事項,大家來一起探討一下。

1、提前做好稻田的插前封閉工作。稻田的雜草防除難度相對旱田要小一些,畢竟有水層的參與。只要不排幹水、始終保持田面有一定的水層,封閉藥劑就能發揮功效。而且,稻田的插前、插後封閉是稻田雜草防除的成本最低、效果最好、工作強度最低的方式,因此做好插前封閉藥劑的施用工作是很重要的。一般來說,插前封閉在4月末-5月初的階段就可以進行,可以適當的延長封閉時間保證藥劑封閉的效果。需要說明的是,插前封閉的過程中雖然稻田中沒有秧苗,但是也存在藥劑用量超過指導用量而出現藥害的情況,特別是在移栽期間出現持續的低溫天氣情況下,使用丁草胺類的除草劑發生藥害的幾率極大,在2019年我們黑龍江農墾地區就發生了大面積的插前封閉藥劑殘留藥害的情況。一方面是氣溫低,一方面是農民盲目的增加封閉除草劑用量造成的。

2、做好稻田秸稈的清理工作。水稻的種植需要水層的參與,特別是水整地期間需要機械和水層的參與,稻田裡殘留的秸稈在機械和水層的作用會大量的漂浮在水層的表面。如果漂浮的秸稈不及時清理的話,會對移栽秧苗造成一定的漂苗、影響土溫上升以及影響秧苗返青質量和成活率。所以,移栽之前選及時的清理掉田面水層上的秸稈也是很有必要的。而且,這些秸稈堆積在田埂的排水口也會影響到進水和排水的通暢。

3、做好插秧機的檢修、調試工作。東北地區的水稻移栽很大一部分是依靠機械來完成,特別是黑龍江農墾地區基本上實現了100%的機械移栽。但是,插秧機的工作負荷較大、保養也不到位,經過一年時間的存放,很容易出現一些部件生鏽、間隙變大、油液變質等情況而影響到插秧機的正常工作狀態和插秧質量。所以,在移栽之前最好是對插秧機進行全方面的保養和檢修。而且,在移栽之前建議進行小面積的試插秧,對插秧機的運作狀態、抓苗數量以及插深等進行調試工作。同時,也可以檢查機械植傷的情況,如果機械植傷比較嚴重的話,就需要再次對插秧機進行檢修和調試。

4、根據不同的地力、品種調節插秧的密度。稻田的地力差異以及水稻品種的差異,也會對水稻的插秧密度有一定的影響。一般來說,肥力高的地塊、壯秧、以及分櫱力高的水稻品種,建議適當的稀植、降低種植的密度,以大穗、多穗粒數以及高結實率等產量因子性狀來追求穩產和豐產。而對於肥力低的地塊、秧苗素質差、分櫱力的品種,建議適當的密植,通過增加基本苗數的做法來保證穩產、豐產所需的有效穗數。同時,對於抗逆性相對差一些的口感好的優質水稻品種,也建議適當的稀植保證品質。而對於常規的粳稻品種,可以通過適當密植的方式來豐產。

5、帶水移栽。這一點是最容易被稻農朋友忽略的因素,由於移栽時需要稻田排水,所以很多的稻農朋友都是採取排乾田面水層、待移栽結束之後或者有返青態勢之後再補充花達水。但是,這樣做很不利於水稻的返青。特別是在出現大風天氣的情況下,秧苗移栽過程中根系在田面形成的小土坑很容易因為缺水、大風的作用造成秧苗根系的死亡,出現“風害”的自然災害條件。這種情況在2016年黑龍江的插秧季表現的較為明顯。所以,在排水的過程中,適當的保留3釐米左右的水層,對於加快秧苗的返青以及提高返青質量來說是很有必要的。

除此之外,還有煉苗、移栽前帶殺蟲劑和蕓薹素、移栽後及時的防治蟲害等需要注意的地方我就不一一的敘述了。

以上是我對這個問題的一些看法, 如有不當之處請海涵。


寒地水稻種植技術


我是廣西柳州人,我們家鄉在4月清明前後就開始插秧了,由於今年受到寒冷天氣的影響,秧苗普遍長得不太好,比較矮小,而且黃葉也比較多,長勢不是很好。我是今年剛從大城市辭掉百萬年薪回來務農的,前陣子也拍了不少的農耕視頻,農村生活給我的最大感受是農民很辛苦,農業還很落後,三農需要國家給予更多的關注。但是在農村的這段時間我也有另外一種感受,農村很簡單,很樸實,但是很幸福,很溫暖!



農夫茗程


亮仔老家河南信陽羅山,現在培育的秧苗正在生長中,要不了幾天就可以移栽插秧了。在老家的日子不多,對老家的移栽情形不是很瞭解。不過,這些年,我在浙江地區承包種植水稻,對於插秧我想說的就是,農戶最在意的還是插秧的質量,一般請人工完成不好控制,而田間耕作和秧苗管理不大,都會按照經驗來不敢馬虎。下面我跟大家說說,我在插秧過程遇到的一些問題,以及總結的一點經驗。

種植水稻,達到一定的產量,需要一定的畝穗數。通過插秧完成合理的畝穗數,就需要有足夠合理的秧苗。在插秧的時候,按照合理的間距和橫距,以及合理深度均勻的栽插。保證田間植株合理的密植度,以及深淺一致,從而保證田間有個良好環境,通風良好,受光照均勻,更好發棵以達到足夠畝數數,還能有效抑制病蟲害少發生。

在實際移栽插秧中,就難達到理想狀態,特別請人工來完成。請來的人工,熟練程度不一樣,插秧的習慣也有區別,最主要人們的心思不一樣,真正認真負責的不多。容易出現插秧不均勻,深淺不一,還有大量漂秧存在。為了減少損失,我也是想了一些辦法,雖然效果不是很少,還是起到了一些作用。

針對人們習慣不一樣,插秧的間距不一樣。採用了田間兩頭使用兩條繩子水平拉直,兩條繩子之間保持1米距離。人站在兩繩之間,順著兩繩左右插栽,剛好在手臂的活動範圍之間,能提高效率也相對省力,還能避免少插栽一些秧苗。這樣,即使間距大一些,橫距還是能保證足夠的基本苗,減少了基本苗缺少存在。

至於插秧的深度,過深過淺都不利,最好保持在2釐米。深了使分蘗節不能正常分蘗,容易形成地中莖,減少發棵數,也就減少畝穗數。淺了容易紮根不穩,容易漂秧,後期也容易倒伏,也是不利產量的。插秧深淺控制,完全靠經驗熟練掌握,每個人的插秧力度和方法不一樣,自然深淺會有區別。我見插栽的不理想的,我就建議他用食指和中指伸直固定秧苗,大拇指按住秧苗在中指的第二節位置。這樣插下去,到大拇指按著的地方停下,差不多也就是2釐米,下面秧苗的空隙不大,也不易漂起。

在解決人工容易出現的問題同時,也注意田間情況。目前,都是秸稈還田,在整地之後,會有一些地方出現大量秸稈聚集,這樣秧苗插在上面,不僅會漂秧也會不利紮根,就需要清理掉或踩到泥下面。還有一些田間水位不能達到水平,就會出現很多深水地,在插秧時,放掉一部分水,以防止漂秧。

總得來說,在插秧過程中,影響插秧質量的還是人為佔比最多。除了想一些方法來避免,主要還是多到田間查看,及時改正。另外,插秧也是很辛苦的,那時天正熱,沒事的時候,多去送一些水和點心什麼的,別人心裡高興,也會多用心一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