困擾武則天一生的問題,最後被狄仁傑2句話給解決了,原因如下

作為在歷史上,唯一一個女皇帝的武則天,在晚年選擇繼承人的時候,也遇到了問題,讓她很是糾結,因為在整個歷史朝代裡面,都沒有女皇帝,都是男的,所以在這個問題上面,並沒有一個案例,可以讓她來作為參考,必須去面臨這一個新問題。

困擾武則天一生的問題,最後被狄仁傑2句話給解決了,原因如下

去研究一套新的方法,來解決這個問題,其實在朝政和俗務方面還不叫好解決,在俗務上,就是自己的私人生活,不管怎麼樣去過,都沒有什麼問題,當時的男性皇帝,都有自己的妃子生活在後宮,作為女皇帝的武后,當時後宮養男寵也不足為奇,在朝政方面,就是對朝中的有能力的大臣,自己能夠去分辨是非,不要一意孤行,多聽取下面大臣的建議和意見,一般朝政度差不到哪裡去,還有一點就是這兩家是,對於國家的發展和運行沒有多大的問題。

困擾武則天一生的問題,最後被狄仁傑2句話給解決了,原因如下

但必須的面臨的一個問題就是,如果武則天去世以後,那麼在繼承皇位上面,到底是誰來繼承,是自己的老公那邊,“李氏”家族,還是自己這邊的“武氏”家族,讓她很是為難,因為她用了很多的精力和手段,讓李氏慢慢的褪去,讓自己去建立了武周,這個問題武則天並不是到後了後來才去想的,其實在他當上皇帝的時候,就在糾結這一個問題,現在年齡越來越大,讓她對這個問題,就更加的想把它搞清楚,想研究一個解決的方法。

困擾武則天一生的問題,最後被狄仁傑2句話給解決了,原因如下

其實武則天稱帝的時候,有一個比較突出的故事,對她在稱帝的時候有了很好的幫助,武承嗣就是裡面的主人公,想必很多人對他不是很熟悉,武承嗣父親是武元爽,同時也是武則天的侄子,其實武元爽是武則天的哥哥,在她很小的時候,母親和自己受盡了侮辱,同時也是被他們欺負,後來武則天稱帝后,第一件事就是去收拾以前,兩母女在武家受到的欺負,把那些人都發配到海南去服役,這裡面就有自己的哥哥武元爽,最後也死在了海南,

困擾武則天一生的問題,最後被狄仁傑2句話給解決了,原因如下

後來武則天稱帝以後,需要管理朝政,也沒有自己的心腹,其實她在管理朝政的時候,下面的大臣,對她有很多意見,同時在群臣中反對的聲音也特別的多,為了能有一個幫手,她就把在海南的武承嗣叫回京城,來幫她做事,回到京城的武承嗣,並沒有因為武則天是自己的殺父仇人,而對她進行報復,反之對她特別的忠誠,後來在剷除反對聲音的時候,武承嗣最初了很大的貢獻,讓武后很是高興。

困擾武則天一生的問題,最後被狄仁傑2句話給解決了,原因如下

最後為了能讓武則天在皇位的位子,做的穩當,武承嗣做了一件事情,從此以後武則天在朝政上可謂是威風八面,就是武承嗣在一塊是石頭上刻上了一行字,意思就是武則天稱後,是一個吉星高照的日子,能讓國家更加的富強,當把石頭做好的,武承嗣叫了一個人到宮中來獻禮,當大臣們看見以後,對這塊石頭持有半信半疑的態度,但必不敢說出來,為了活命,大家都在裝糊塗,在當時的情況就是,只要你不是忠李派,基本上都不會面臨殺頭的風險。

困擾武則天一生的問題,最後被狄仁傑2句話給解決了,原因如下

雖然這件事是武承嗣主導的,但後面的推動肯定是有武則天的授意,她這樣做的目的就是,為了不讓忠李派在朝政方面有影響力,讓她在宣佈事情的時候出現反對的聲音,同時還有一個重要的事情就是,徹底對李氏繼承權磨滅,這麼一來就只可以在武氏家族裡面去選擇,此時的武承嗣也明白這個道理,之所以對武則天那麼百依百順,就是想讓武則天立他為太子,武則天也不是沒有想過,因為在當時的武氏家族裡面,武承嗣算得上是傑出額人才了,當武則天有這樣想法的時候,就被李昭德給阻擋了。

困擾武則天一生的問題,最後被狄仁傑2句話給解決了,原因如下

作為旁觀者的李昭德看事情就很透徹,給武則天分析到,現在的武承嗣已經被封為魏王了,如果在對他立為太子,你可知道這裡面的風險有多大,武則天想了想說道,他是我的侄子,而且還對我那麼的百依百順,在我稱帝的路上也做出了很大的幫助,完全就是我心腹,有什麼風險。

李昭德聽後,只對武則天說了一句話,就讓她擺脫了這種想法,說的是:《從古到今的為了得到皇位,親兒子都可以把父親殺了,何況他還是你的侄子》。

困擾武則天一生的問題,最後被狄仁傑2句話給解決了,原因如下

武則天聽後心想,這樣說來,不管立誰為太子,都是存在風險的,對繼承之位就不去立了,

作為太子的李顯,也沒有繼承權,這就是武則天的高明之處,她還需要武承嗣為她做事,她這樣做就是為了,給武承嗣希望,讓他覺得是有機會。

隨著年齡越來越大,繼承權的事情不能再拖了,必須的有一個解決的方法,她需要人的幫助,來協助她一起解決,這個人就是狄仁傑。

困擾武則天一生的問題,最後被狄仁傑2句話給解決了,原因如下

其實在繼承上面,所面臨的歷史性的問題,就是《李氏》和《武氏》到底選擇哪個家族的人員來繼承,當把這個問題拋給狄仁傑的時候,狄仁傑就對武則天說了兩句話,一 母子和姑侄,哪個更親? 二 自古有兒子為母親立廟,哪有侄兒為姑姑立廟的? 這兩句話李昭德也說過,只是當時的時機不對,沒有起到任何作用,那為麼狄仁傑說這話就有用呢?因為時機成熟了,當時的武則天都已經七十三歲了,必須要很快的去決定這個事情。

困擾武則天一生的問題,最後被狄仁傑2句話給解決了,原因如下

雖然武則天建立的武周政權,但在百姓中和一些朝中大臣,對李唐還是很懷念的,後來的武承嗣因為權力越來越大,在朝中目中無人的做法,就這些舉動根本就不可以讓他,作為繼承人。

武則天對狄仁傑的那兩句話,進行了揣摩,意思就是如果他選擇了李氏的人來繼承,肯定會武周政權給推翻,一個沒有對未來長遠的眼光和寬闊的胸襟是做不出來的,是需要很大的勇氣的,但是武則天建立的武周政權,真的就那麼容易被推翻嗎?肯定是否定的,因為誰也沒有那個力量去推翻,對於這些,狄仁傑並沒有明說,只是點到為止。

困擾武則天一生的問題,最後被狄仁傑2句話給解決了,原因如下

武則天也不愧是歷史上唯一一個皇后,當她把這兩句分析出來後,經過了慎重的思考,就秘密派人去把李顯給接回了到時的王朝洛陽,同時也把李顯作為了自己的繼承人,在困擾了武則天一生的問題上,聰明睿智的狄仁傑是裡面共腦最大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