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唯一次禁止过春节,所有百姓不放假,说句祝福话语都会被抓

引言

王安石在《元日》中说“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这首诗给我们描绘了在新年一片欢乐、热闹的景象。在鞭炮声中送走旧年,迎来新的一年。每当这一天总会在我们的脸上看到幸福的笑容。

如今的春节对外出的游子而言,是回家的一次机会,对于老人而言,是对孩子回家的期盼,对小孩而言,是可以拿到压岁钱,穿新衣的喜悦。自古以来,春节都是作为我国每年第一大的节日,因为这一天的意义非凡。可谁也不曾想到,在千年以来的历史长河中,“春节”存在的时间仅仅只有百年,是经历了无数次的演变,甚至一度遭遇过封杀,经历坎坷,才有着如今的春节格局。而这一切得益于人们对优秀传统文化的坚守,对阖家团圆的向往。

追根溯源

春节对于中华民族而言是宝贵的遗产,追溯春节的根源,我们知道“春节”的前身叫“年岁”,古时候,大多数人信仰天象、历法这一类的自然文化内容,于是在当时就会选择一个黄道吉日进行祭祀,来拜谢天地祖先。如今的迎财神,送灶神就是由此演变而来。

历史上唯一次禁止过春节,所有百姓不放假,说句祝福话语都会被抓

▲过春节

这样的习俗在中国整整延续了三千年,期间经历了几次演变。在元日,人们祭祀在结束后会去走街串巷,到亲戚朋友家玩耍,利用新年时机促进人们的关系,家里的小孩还会拜贺尊长,就相当于我们现在所说的拜年。

明清时期,春节被叫做元日、元旦或新年。但是1914年北京政府提出了“拟定阴历元旦为春节”,就这样,“春节”这个名字由此诞生。直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我国开始采用公元纪年法,从此旧历大年就被叫做春节。

惨遭封杀

其实在春节被正式认定之前,发生了一件让全国都有争议的事情,这次,“春节”差点被扼杀在了摇篮里。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就任了临时大总统,刚上任,他就下令推行新历,废除旧历,以1912年1月1日作为中华民族建年的起始。


历史上唯一次禁止过春节,所有百姓不放假,说句祝福话语都会被抓

▲孙中山铜像

20世纪推行阳历原是想“开新”,但是人们之所以不满,是因为国民政府太过于激进,因为它下令废除了延续几千年的旧历新年,,还禁止了各地百姓沿袭旧历的一些习俗,不允许百姓贺年、拜年、摆春宴。

虽然有了禁令,但是延续了千年的习俗不可能说改就改,人们依然按照旧历过新年,只不过比往常低调了一些。但是为了迎合政策,大家还是会在1月1日这一天假装贺新年,在门口贴上春联,但是屋内却并无春节般热闹。


历史上唯一次禁止过春节,所有百姓不放假,说句祝福话语都会被抓

▲春节习俗舞狮

直到农历腊月,人们才真正的开始为了贺新年忙碌起来,并且百姓偷偷庆贺到正月十五,就和现在一样。当时的政府为了让百姓遵守“规定”,还连续颁布了好几条禁令,首先是不让政府官员过节,然后扩大范围,企图停止这种过年的现象,当时还设立了一个部门,专门对老百姓进行监视,一旦有人违规,立马进行逮捕。

政府监管力度大,让人们苦不堪言,上海有一家人,买了贡品在新年期间迎财神,但是被发现了以后立马就被逮捕,有一名军官,在旧历新年期间,对人说了句“恭喜发财”就被抓到狱中进行反省。


历史上唯一次禁止过春节,所有百姓不放假,说句祝福话语都会被抓

▲过新年迎财神

这种日子实在不能坚持下去了,于是人们决定起来反抗,人们开始公然的违抗规定,大摇大摆、大张旗鼓的过起农历新年,国民政府无奈之下只好承认旧历春节,就此废除了禁令。

为了顺应民意,政府还给春节进行了官方的认证,才有了如今的春节,这是我国唯一一次禁止春节,在全国人民的共同努力下,春节得以沿袭下来,让我们现在还能感受到春节带来的欢乐。

文人争议

其实,当时的“春节”除了遭受到政府的打压外,也被很多的知识分子所厌弃,当时有一批年轻人还将之称为“废历”甚至将使用废历的人视作民国的叛徒。总之他们就是对春节不满,还对春节习俗进行了种种的批判,以为迎财神这一习俗,当时申报上还刊登了一篇名为《打破迎财神之迷信》的文章,其中认为迎财神是一种低俗的行为,批判百姓的愚昧。


历史上唯一次禁止过春节,所有百姓不放假,说句祝福话语都会被抓

▲过新年吃团团饭

他们认为红包容易导致小孩养成挥霍的习惯,形成贪财的陋习,甚至有的小孩还会误食铜板丢掉性命。总之他们利用种种言论,将传统的习俗胚盘的体无完肤。

就连陈独秀也说过新年没有意义,但是令人哭笑不得的是,这些慷慨激昂的知识分子主张废除春节,但是回家以后依然接过家里的猪头腊肉,和家人贺新春。

结语: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很多优秀的传统文化正在逝去,源于鲁迅《 拿来主义》中的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就告诉我们要延续中华民族优秀历史文化,坚定的维护优秀文化,未来才会有更多的发展可能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