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馬桶成農家新寵

智能馬桶成農家新寵

凡是到過農村或者曾經在那裡生活過的人,不可能不知道農村的方便之所。

智能馬桶成農家新寵

幾十年前,農民方便的地方叫茅缸。就是在住房後面或右側三五丈(左側為房子上首,廁所骯髒之處,不能安在主屋上首)的地方,挖一個大坑埋一口敞口的大缸。為了隱蔽,不至於太尷尬,多選擇靠近茅草灌木的地方,故土話稱為茅缸。因上無遮蔽,周圍無圍擋,下雨要打傘,冬天要受凍,方便之所確實不方便。但這種如廁之所在那時的農村存在了很長時間,到今天本地還有歇後語說這件事:茅缸邊上一根草——離死(屎)不遠。

智能馬桶成農家新寵

茅缸使用實在是不方便,於是農民就在茅缸上搭建簡易的棚架,兩邊編制圍擋,以遮風避雨,也保護了隱私。農人稱此為茅廁。

智能馬桶成農家新寵

再後來,條件好一點了,農村的廁所也建在了房子裡面,除了留一個出糞口清理肥料外,基本把廁所封閉在一個獨立的房子裡面,講究的人家還設有獨立的門,可以關鎖。糞池也不是容易損壞的大陶缸了,而是磚頭券砌的圓柱形深坑,上面用木架做成座椅狀,俗稱“馬座”,如廁時可以坐著,不僅舒服,而且安全。

茅廁以及加了“馬座”的廁所,與茅缸比進步很多了。但有一個共同的問題,就是臭氣大,極易滋生蚊蠅,衛生水平不高。隨著農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人們不僅要求方便之所更方便,也要求方便之所更衛生。加之科學種田,農民對糞肥的需求也有所降低。於是,結合新農村建設,農民新建房子配建的廁所都普遍使用了抽水馬桶。可以說,在廁所使用上,城鄉差別漸漸縮小了。如今,農村的老式旱廁已經很少見了。

智能馬桶成農家新寵

最近,應邀回農村老家做客。發現堂弟家已經沒人叫方便之所為廁所了,叫洗手間。洗手間裡的坐便器都使用了智能馬桶,這讓我大吃一驚。縣城裡的許多人家還沒用上的智能馬桶在農村見到還怎不讓人驚歎?要知道,這智能馬桶時興起來也不過幾年功夫,就是在大城市,甚至國外,也只有少數居民在使用。在蘇北農村的一戶普通農家見到,可見農民近幾年來生活品質的快速提升,一些方面甚至已經走到城市的前面。

智能馬桶成農家新寵

談話中得知,近些年,農民進城務工,不僅賺了錢,還接受了很多新知識,新理念,懂的東西多了,思想更解放了。加之他們的下一代大多在城市落腳,也帶回來很多新鮮的信息。農村已不是過去封閉的村組,農民也不是那種足不出戶的鄉下人。這種城鄉融合式發展,帶給新農村建設更多更好的空間和未來。

智能馬桶成農家新寵

臨走時,堂弟告訴我,他們家裝了智能馬桶後,好多鄰居來看稀奇,試用後紛紛表示也要改造安裝。同時,家裡的智能鎖也已經買好了,等裝上智能鎖,我們不管什麼時候來,也不管家裡有人沒人,打個電話,他在千里之外的百米塔吊上就可以幫我們開門、開燈、開空調,和我們交談。那一來,我們等於在農村多了一個家,隨時可以進來住幾天,連鑰匙都不用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