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到三年的炮轟北大營,張作霖死的時候日本就想這麼幹了

日本對中國素有野心,歷史上也曾經多次嘗試以朝鮮為跳板侵略中國,但都因為巨大的實力差距而失敗,比如唐朝時白江口一戰損失慘重,安靜了千年。到了萬曆時期又打了一架,又輸了。到了清朝末年,日本通過明治維新逐漸強大,而清政府卻十分的落後,終於在甲午戰爭中打敗了清政府。

1904年日俄戰爭中,日本又打敗了俄國,1910年大韓帝國成為日本的殖民地,此後日本開始把目光瞄準東北。那麼為何日本要扶持張作霖呢?

晚到三年的炮轟北大營,張作霖死的時候日本就想這麼幹了

張作霖並無宦途履歷,與中央政府亦無密切因緣,而在滿洲,則有特殊之勢力與地位。張氏心中唯有權勢利慾,別無他種知識。如果利用此特殊之地位,照其心中所認識者而行,則張氏將為滿洲專制之王,而日本亦得利用張氏,在滿洲為所欲為。

張作霖出生在奉天的一個貧苦人家,早年曾經參加甲午戰爭,後來投身綠林,成為一名馬匪,後來被清政府招安,逐漸成為赫赫有名的大軍閥。

當時日本在中國有兩個代理人,一個是張作霖,另一個是皖系的段祺瑞,在直奉大戰中皖系潰敗,從此張作霖成為了日本人的獨寵。日本對張作霖的借款有求必應,而且扶持張作霖的軍工產業,當時誰不知道東北張作霖打仗是最有錢的。

晚到三年的炮轟北大營,張作霖死的時候日本就想這麼幹了

後來張作霖逐漸做大了,就想要撇開日本。1925 年郭松齡倒戈反奉,張作霖之所以能最後逆轉形勢關東軍起到了決定性作用,但是這種幫助不是無償的,張作霖必須能夠履行《二十一條》才行,張作霖當時就簽字了,不過事後卻一拖再拖,始終不願意執行。

日本扶持張作霖還有一個重要原因,華盛頓體系的約束。一戰以後其實日本奪得了德國在山東的權益,但是在美國的要求下又還回去了。美國在華盛頓會議上提議:列強應承認在中國確立“門戶開放,機會均等”的原則,並“尊重中國的主權與獨立:以及領土與行政之完整”。今後列強不允許利用軍事手段而只能以經濟手段進行較量。

晚到三年的炮轟北大營,張作霖死的時候日本就想這麼幹了

雖然是空頭支票,不過還是有一定約束力的,日本的力量也不足以突破華盛頓體系的限制,所以他才要扶持張作霖。

日本人認為張作霖會乖乖聽話,但是張作霖多次撕毀條約,雖然他是一個軍閥,有時候簽了一些賣國協議,但是他也是一箇中國人,還是有些民族氣節的,所以到了兌現的時候就不大樂意了。

日本除掉張作霖其實是關東軍少壯派軍官自己的決定,田中內閣都完全不知情。關東軍的設想是張作霖死後東北必然大亂,關東軍趁機收拾局面佔據整個東北。結果這個計劃沒能夠實現,因為張作霖死後東北軍還算是安穩,並沒有出現大分裂,張學良也算是比較順利的就掌握了東北軍。


晚到三年的炮轟北大營,張作霖死的時候日本就想這麼幹了

張學良晚年在日記中提到皇姑屯事件,他說自己完全沒想到日本人會刺殺我父親,因為大多數時候我父親都是積極合作的,但是很多時候他們提的要求實在是太苛刻了,我父親不願意這麼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