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聯解體時有多窮?2個熱水瓶換一輛摩托,10噸豬肉換飛機

我們知道,蘇聯在未解體時,在二戰結束以後跟美國進行了44年的冷戰。在冷戰期間,雙方都儲存了大量的核彈頭,不論在經濟上還是軍事上,這兩個國家都進行了相互壓制。最後,蘇聯在1991年的12月25日解體,美國成為了勝利者,搖身一變就成為了世界上實力最強的國家。

蘇聯解體時有多窮?2個熱水瓶換一輛摩托,10噸豬肉換飛機

蘇聯解體成為了15個國家,留下來一些財產都交給了俄羅斯來管理。那麼,蘇聯解體的理由是什麼?最主要的根本原因是蘇聯的政治、經濟都出現了問題,再加上民族矛盾。所以遭遇瞭解體,這對世界格局也產生了很大的影響,導致了國際力量的對比已經出現了嚴重失衡的現象。

蘇聯解體時有多窮?2個熱水瓶換一輛摩托,10噸豬肉換飛機

我們都知道蘇聯在解體的時候變得非常的貧窮,究竟窮到什麼程度?一起來看看。其實蘇聯在解體之前就面臨著很大的難題,為了能夠追趕上美國的腳步,蘇聯光是研究戰鬥機就花費了很大一筆錢,而且實施了計劃經濟,老百姓沒有多餘的錢來買東西,一切都由蘇聯來分配。在蘇聯到處都可以看見坦克和大炮,蘇聯當時只想著和美國搞軍事上的各種競賽,但是卻忽略了輕工業的發展。

蘇聯解體時有多窮?2個熱水瓶換一輛摩托,10噸豬肉換飛機

導致蘇聯人在生活中很多日常用品都很缺,怎麼辦呢?在90年代,蘇聯人只好用兩個熱水來換瓶摩托,10噸豬肉來換飛機。因為只有武器能夠值點錢,並且能夠換成糧食和日常用品。沒有想到那時蘇聯花費大量金錢製造的武器,竟然會變得那麼廉價,反倒成了軍事裝備是最不值錢的一種東西了。就連蘇聯的航母也一下賣掉了8艘,還是“白菜價”,可想而知當時的蘇聯已經到了窮途末路的時候,實在是沒有辦法才會用賣出這些軍事裝備。

蘇聯解體時有多窮?2個熱水瓶換一輛摩托,10噸豬肉換飛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