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不是《後浪》,那只是時代風潮下的波瀾

b站視頻能夠走向全國舞臺,確實令人振奮,小眾文化在根據地逐漸萌芽,並得到大眾認可,顯示了這個世界對文化的包容,顯示了我國正在蓬勃發展,可是,我卻並不希望這些文化以《後浪》的形式傳播出去。

何冰老師是b站的“老鬼畜明星”了,不管是《大宋提刑官》還是《甲方乙方》的片段,都是b站用戶們喜歡的鬼畜素材。

那不是《後浪》,那只是時代風潮下的波瀾

在b站,有的人被鬼畜是因為他差的出格兒,而有些人被鬼畜則代表了大家的喜歡和致敬,像是唐國強老師的諸葛亮、李幼斌老師的李雲龍、張召忠將軍的“局座”以及何冰老師的宋慈。

《後浪》很討巧地選擇了這樣一位“老戲骨”,作為視頻的“主講人”,而何冰老師的演繹也令人動容,無論是臺詞功底還是真摯的表情,都讓我在他的眼睛裡看到了真正的希望。

那不是《後浪》,那只是時代風潮下的波瀾

然而熱血之後,作為觀眾的自己卻更多感到一種空虛,或許是我的人生,太不“後浪”了。

呂克貝松說,電影不過是一片阿司匹林。

而今,這個人人都是自媒體的時代,“阿司匹林”顯然被量產了,不同的計量、不同形式、不同外觀、不同口感的鎮痛劑被投入市場,只要打開手機,人們就能獲得短暫的安寧。

那不是《後浪》,那只是時代風潮下的波瀾

那麼,這顯然是個藥物被濫用的時代,“心靈雞湯”與“心靈毒雞湯”交相輝映,有人販賣焦慮,有人販賣自由幻想,有人販賣牆外世界,有人販賣洗腦秘籍,《後浪》的身上就明顯烙印著這樣的標籤。

這個時代的年輕人都在做什麼呢?他們在自由遠足嗎?他們在跳傘在衝浪嗎?他們善良、自由、無私、無所畏懼嗎?

那不是《後浪》,那只是時代風潮下的波瀾

其實相當一部分人並不能做到,相當一部分人也不想做到,

他們只是活在苟且裡,他們沒有那麼多詩情畫意的生活,他們在大城市裡獨自打拼,他們住在昏暗的出租房裡,他們要面對996的壓榨卻還要不斷償還著上百萬甚至幾百萬的房貸,他們的世界遠沒有星辰大海,他們生活的主題依然是生存。

那不是《後浪》,那只是時代風潮下的波瀾

但他們不健康、不陽光、不努力、不充滿希望嗎?

不!

他們依然在艱難的現實中努力地生存著,他們依然在盡力償還著債務、竭力汗水贏得回報、賣力地維護著自己的家庭、保護著自己愛的人,或許他們一身都沒有機會走出國門,去看一看外面的世界,或許他們這輩子都不可能像《後浪》裡的青年那樣自由生活,

那不是《後浪》,那只是時代風潮下的波瀾

但,他們卻究其一生,來維護自己的小幸福,那種自我滿足,不是矯揉造作的自我感動的和情緒煽動所能替代的。

這個世界並沒有真正的浪湧,所謂“前浪”“後浪”不過是時代風潮下,被隨風煽動的細小波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