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為什麼要將不足一歲的胤礽立為太子?

燕歸來說歷史


個人認為,康熙皇帝改變祖制,立還是一歲的胤礽為太子,要從康熙的身世和成長經歷說起。

從血統上講,康熙帝身上流淌著滿、漢、蒙三個民族的血液,其中漢族的成份最多,達到二分之一。康熙的生母佟氏,就是遼東的漢人。其乳母孫氏,也是漢人。在康熙的成長過程中,身邊始終圍繞著一群漢族的知識分子。在這種身世和成長環境下,康熙自幼便樹立了以儒學和漢族文化為主體的思想。

因而可以說,康熙帝雖然身體是滿漢蒙三族的混合體,但從精神上講,他已經全面接納了是漢族的思想。康熙帝南巡,多次拜謁明孝陵,行三跪九叩大禮;他拜謁孔廟,親自祭祀,也行三跪九叩的大禮。他是在向世人表明心跡,並證明大清的正統地位。清朝代替明朝,是正常的朝代更替,並非是亡天下。康熙帝的行為,漢族父老、尤其是知識分子,感動得涕淚交流。

以上就是康熙帝改變祖制、決意立太子的思想基礎。其契機是三藩之亂。三藩叛亂初期,聲勢浩大,人心惶惶。康熙帝遂決定立太子,以安人心、固國本。他沒有立長子,而是立二皇子胤礽,仍是遵循漢族文化,因為二皇子胤礽是嫡出。





雲居隨筆


因為胤礽是康熙帝玄燁的元后赫舍里氏所生,是康熙帝一生中僅存的嫡子,而且康熙冊立太子也是形勢所逼。

子憑母貴,年幼冊封

雖然中原歷來施行嫡長子繼承製,滿洲也差不多,但是清朝的祖宗規制之中,卻並沒有過早預立太子的慣例,從努爾哈赤時期開始便是如此,所以當年皇太極登基與福臨登基,才會有不少波折齟齬,即便是康熙帝玄燁本身,也並沒有做過太子。

胤礽的生母赫舍里氏,是玄燁的結髮妻子,兩人感情甚篤,赫舍里氏為康熙帝生育兩子,但是長子早夭,只剩下胤礽,而胤礽在坤寧宮出生之時,赫舍里氏便難產而亡,僅21歲。康熙帝與赫舍里氏感情非同一般,愛屋及烏,自然對赫舍里氏與自己生的這個唯一的孩子極其寵愛,胤礽出生後次年,就獲得太皇太后與皇太后同意,頒詔冊立胤礽為太子

國本早立,也是慣例

滿洲入關之後,處處效法中原舊制,在康熙帝冊封胤礽為太子的詔諭之中寫道:“帝王紹基垂統,長治久安,必建立元儲,懋隆國本,以綿宗社之祥,慰臣民之望。嫡子胤礽,日表英才,天資粹美,立為皇太子正位東宮,以重萬年之統,以系四海之心。”

這段詔諭對於為何冊立胤礽為儲君的原因,說的很明白,無非就是兩點:

  • 第一,帝王登基之後為保證宗廟社稷,早立太子也是慣例,能夠安定人心;
  • 第二,皇太子胤礽乃是嫡子,天資聰穎,一看就是個人才。

當然,這兩個原因裡,對於太子的天資的誇讚自然只是客套話而已,當時的胤礽才兩歲,牙都沒長好,又如何能看得出天資到底如何。不過,胤礽是康熙膝下僅存的嫡子的確是事實,滿洲入主中原,以嫡長為尊,傳位於嫡長子也是一種慣例。

而最重要的是,預立太子安定國本,是古代的成例。康熙之前,清朝都沒有提前預立儲君,以至於努爾哈赤駕崩時,四大貝勒爭奪汗王之位,皇太極駕崩時,豪格、多爾袞等人也躍躍欲試想要更進一步,好在最終並未引起多大紛亂。雖然早立太子也未必能夠徹底安定,但是總比不立太子要好很多,康熙出於這個理由立胤礽為儲君也並不奇怪

三藩之亂,以防萬一

康熙12年,平西王吳三桂在雲南稱帝起兵,雖然吳三桂此人譭譽參半,但是其終究是一代梟雄,軍事才能非常傑出。頂峰時期,吳三桂的叛軍佔據了清朝的半壁江山,聲勢浩大,危機直逼京城。當時的清朝與吳三桂之間的實力對比其實並沒有那麼懸殊,所以這個時候的康熙帝玄燁也非常焦躁,他並不能保證不會出現任何差池。

危機四伏之下,玄燁與自己的祖母孝莊太皇太后商定,決定公開冊立尚且年幼的嫡子胤礽為皇太子,這麼一來,也算是為自己為清王朝留了一條後路。若是將來京城告急,需要退守關外,或者玄燁本身出現了什麼意外,那麼皇太子還能穩住國本,減少滿洲親貴之間為爭皇位而產生衝突的可能性。

拉攏赫舍裡一族,權衡朝野

順治帝駕崩之前,留下四位顧命大臣,其中的蘇克薩哈早死,遏必隆年邁昏聵,而當時的鰲拜權勢日盛在朝野之中目中無人,逐漸形成尾大不掉的形勢。為了進行權衡,孝莊太后做主將索尼的孫女赫舍里氏立為皇后,之後,索尼的第三子索額圖,也成為了幫助康熙帝除掉鰲拜的關鍵人物,也在此之後,赫舍里氏一族走向極盛。

而在處理三藩問題的時候,索額圖的態度屬於左右搖擺的狀態,甚至偏向於反對,當時的赫舍裡皇后已亡故,為了進一步拉攏赫舍里氏一族,康熙帝選擇了將胤礽冊立為儲君。當然,時移世易,在一切安定之後,索額圖等也並沒有善終,而胤礽最終也厄運難逃,這位歷史上最後一位公開冊立的太子,最後以被廢幽禁的結局告終


澹奕


大家好,很高興受邀回答這個問題,康熙作為清朝皇帝中的佼佼者,之所以早早的把小

胤礽立為太子的原因不太可能太單純是某一個因素導致的,如同看一本文學作品,我們要想深入瞭解,就得去翻看作者的生平和作品的創造背景一樣,下面我先看看康熙本人的經歷:

康熙早年經歷

這裡引用百科對康熙的介紹:


玄燁的生母佟佳氏只是皇宮中一名不受恩寵的貴妃。玄燁降生時,父親順治皇帝專寵貴妃董鄂氏,對這個不請自來的三阿哥並不非常關心。玄燁七歲時,遭到天花的侵襲,但是他所患天花之症並沒有危及性命,僅在臉部留下幾個細小的麻點。這使他對當時這種最可怕的疾病有了終身免疫力。而他出過痘竟成了他將來繼登帝位的一個有利因素。然而後面不幸接踵而至,他八歲喪父,九歲時疼愛他的母親又死了。兩年之間父母雙亡。
玄燁的皇祖母孝莊太皇太后,十分關心他的成長,對玄燁的培養傾注了大量心血,經常給玄燁講述祖父清太宗皇太極當年創業大清國的故事,激勵他將來要秉承祖先英烈之風,成為有抱負、有作為的人物。玄燁是孝莊皇太后輔佐的第二位皇帝,她一直以帝王的標準嚴格訓練康熙,教育他要“寬裕慈仁,溫良恭敬”,甚至連一舉一動都要“儼然端坐”,中規中矩。玄燁勤奮地學習。從五歲發矇開始,他早出晚歸,無論嚴寒酷暑,從未中斷。父母雙亡後,他更加努力,系統學習治國安邦之道,認真研讀儒家經典,還拜武藝高強的侍衛阿舒默爾根刻苦練習騎射技藝,縱馬射獵,十矢九中,英武非凡。玄燁一生既受到滿洲騎射文化的訓練,又受到蒙古草原文化的薰陶,還受到漢族儒家文化的影響。正是這種多元的教育,形成了康熙剛柔相濟的性格特點。康熙基本上是在和平環境下長大的,與從白山黑水走來的祖先不同,他接受的是正規而系統的漢文化教育,有深厚的漢學修養。

所以可以看出,康熙本人是一個"好學生",並且深受儒家思想影響,有著深厚的漢學修養,父親專寵董貴妃,不關心自己親生母妃,也會在後期他面對後宮問題面前時候,吸去教訓——不會獨寵某一個女人。

康熙立太子時背景

胤礽出生於康熙十三年,而他的母親也就是康熙皇帝的結髮之妻孝誠仁皇后赫舍里氏,孝誠仁皇后赫舍里氏乃是託孤老臣索尼的孫女,12歲便嫁給了康熙,但是與胤礽出生當天難產而死,當時朝廷政治環境:南方發生了一件差點撼動大清王朝基業的大事件,那就是南方三藩王起兵造反,並且清兵入關才十幾年,民間常有反清復明的事件發生。

所以,綜合分析當時康熙立太子的背景和康熙本人成長經歷,大概推測康熙之所以

將不足一歲的胤礽立為太子原因有下面幾點:

第一點、個人感情原因

康熙結髮之妻孝誠仁皇后赫舍里氏,12歲嫁給他,21歲為他生下兒子難產而死,對於現代人來說,相當於,一個陪伴自己長大的女人,並且為彼此的孩子誕生而逝世,人非鳥獸,孰能無情,康熙內心應該是存在濃濃思念和感激之情的,並且,1歲的胤礽,小小年紀就失去母親,讓八歲喪父,九歲喪母的康熙產生感情上的共鳴,作為父親,會更加的愛護這個孩子。

第二點、朝堂政治

孝誠仁皇后赫舍里氏乃是託孤老臣索尼的孫女,索尼在康熙扳倒權臣鰲拜中立下了悍馬功勞,忠於康熙和孝莊,所以立胤礽為太子,一方面進一步拉攏索尼,另方面表現對索尼黨派的信任,鞏固朝堂的穩定。

第三點、朝堂外政治

康熙十二年,爆發了南方三藩王造反的事件,並且清兵入關才十幾年,大清朝廷並不是那麼穩定,儒家文化中“立下太子,可定軍心,民心”。所以作為深受儒家思想影響的康熙,也深信立太子有利於國家安定。並且康熙自己,從小就是“好學生”,在孝莊的嚴格教育下,他成為了一個優秀的帝王,所以,康熙自己也認為,只要自己嚴格管教,一歲的太子,那麼也會讓胤礽成為一代明君,所以他並沒有考慮到,過早的給胤礽儲君之位,會使得他驕縱無能。

總結:

康熙立不足一歲的胤礽立為太子,不管是從當時的他個人感情還是國家政治方面都是完美的選擇,只是沒能考慮到過早的讓不足一歲的胤礽成為儲君,會不可避免的導致小太子生長環境過於安逸,導致小太子的性格乖張、驕縱,為後期康熙兩次廢太子埋下伏筆。

您的點贊評論,都是對作者的一種肯定和鼓勵,更多精彩,關注我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