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遠 看透 看淡

看遠 看透 看淡

年輕時入世做事,開創一番事業,要懷有寬闊心胸,有長遠的目標,不斷前進,看萬物,窮千里。歷史上的傑出人物,都是懷有宏大的人生奮鬥目標,不為眼前小利斤斤計較,不為眼前小事而牽絆了心情,能做到這一點,已經不容易。但也相信,大部分的人都是有自己的遠期目標,不會為一點點小事而計較,影響了前行的心境。人無遠慮,必有近憂。看遠,就是說凡事要往遠處看,這樣,就會很充實度過每一天,日積月累,就會有進步。

所以年輕時要看遠,才能攬物於胸,只看眼前美景,難見山外之山。

看遠 看透 看淡

飽經風霜後的中年,在看待世界的時候已經能夠從表象看實質,從現象看本質。現象是紛繁複雜的,而可以透過現象看到本質,這是一種能力,是一種獨特的眼光。有些人看事情,只看事情的表現,看不到事情的本質,常常糾結在紛繁複雜的表面現象裡,不能自拔。影響了決策,影響了生活的向前。而另外一些人,常常可以透過表面現象,看到事情的本質。這是一種智慧,這是一種悟性。從表面現象看到本質,常常有過人的才智,過人的智慧。他們往往會成為軍事家,外交家,可以做到別人做不到的大事。看透,比看遠更深了一層,但又基於看遠這一境界之上。

因此中年時要看透,才能洞若觀火,天下熙熙,皆為名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

看遠 看透 看淡

逐步淡出塵世、迴歸本心的老年,已懂得凡事超然物外,凡事看淡,這是大智慧。可以將功名利祿置身度外,將世間的所有看淡,人生經過沉澱和歷練之後,或許才能到達這一境界。看淡,或金錢,或名利,都拋之度外。這是何等氣度,何等境界。人生短短數十載,自我價值的實現和幸福的歸屬感,超然物外。

老年時的看淡,才能超然物外。看淡不是不求進取,也不是無所作為,更不是沒有追求,而是平和與寧靜,坦然和安祥,不以物喜,不以己悲,離塵囂遠一點,離自然近一點,淡泊就在其中。

人生從少年時的看遠,追求夢想和目標,到中年時的看透,經歷了酸甜苦辣後收穫了智慧,到年老時的看淡,進入超脫無我的境界,這樣的歷程才是完美的人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