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家將》中的潘仁美,在歷史上並不是奸臣,而是個愛國猛將

在《宋史》中有那麼四章,名為《奸臣傳》。其中的主人公,我們各個都很熟悉。但還有個"背鍋俠",明明沒有和蔡確、邢恕、呂惠卿、章惇、曾布、安惇、蔡京、趙良嗣、黃潛善、汪伯彥、秦檜、万俟卨、韓侂冑、丁大全或賈似道任何一個人相似,卻被後人罵得無力辯白。

這位倒黴的"背鍋俠",便是北宋開國大將潘美。

《楊家將》中的潘仁美,在歷史上並不是奸臣,而是個愛國猛將

說"潘美"大家也許不太熟悉。但若是提起"潘仁美",恐怕不少朋友都會憤憤不平。作為殘害楊家將的大奸臣,"潘仁美"這個名字完全可以和秦檜並列。可潘美,並非潘仁美。

後唐同光三年(925),在大名府的一戶武官之家,潘美誕生。後來這個名"美"字"仲詢"的少年,果真長成了一個英武倜儻的小夥。儘管他最初做的只是個負責管理賓客請見事務的小官典謁,卻生出了"漢代將終,兇臣肆虐,四海有改卜之兆。大丈夫不以此時立功名、取富貴,碌碌與萬物共盡,可羞也"的志向。

《楊家將》中的潘仁美,在歷史上並不是奸臣,而是個愛國猛將


後來郭威篡位,後漢滅而後周建,潘美便去到郭威的養子柴榮身邊做侍從。隨著柴榮繼位,潘美的地位也水漲船高。後周顯德元年(954),他就奉柴榮之命率領千餘精銳為對陣北漢的大軍壓陣。隨後,潘美被提拔為西上閣門副使。

以西上閣門副使這個正式官職為跳板,潘美被柴榮委以重任,在軍中一路高升。而早年還在後周為將的趙匡胤也非常賞識他。所以在發動陳橋兵變並逼得末帝柴宗訓禪位之後,趙匡胤也給予了潘美建功立業的機會,命潘美去見執政的重臣,並替自己去昭告天下。

《楊家將》中的潘仁美,在歷史上並不是奸臣,而是個愛國猛將

當時駐守陝州的大將袁彥是個性格暴戾又親近小人的人,再加上他平素就喜歡整頓軍備,所以趙匡胤非常擔心他謀反。而潘美,便成了"欽差大臣",前去向袁彥傳達趙匡胤受禪稱帝的消息,並負責盯防這個可能謀反之人。結果潘美不僅把消息傳達了,還帶了個老老實實的袁彥回到朝中。對此,趙匡胤不僅說了句:"潘美不殺袁彥,能令來覲,成我志矣",還對潘美更加器重。

後來李重進謀逆,趙匡胤御駕親征,潘美便作為行營都監協助石守信。在揚州的叛亂被平定以後,潘美又肩負重託留守此地。而同樣遭受動亂的湖南也人心未定,他便又被任命為潭州防禦使。至於後來嶺南有賊寇作亂,異族侵擾,潘美都是前線的"常勝將軍"。

開寶三年(970),潘美曾以行營諸軍都部署、朗州團練使的身份率宋軍南下,預備徹底消滅南漢。當時南漢末帝劉鋹派遣了萬餘援軍在富川(今廣西省賀州市)一帶與宋軍對峙,結果被潘美打得落花流水。


《楊家將》中的潘仁美,在歷史上並不是奸臣,而是個愛國猛將


隨後劉鋹又在邵州(今湖南省邵陽市)境內駐紮十餘萬大軍,企圖將宋軍擊退。結果不僅邵州城被攻下,被斬殺和俘虜的南漢將士也得以萬計。最後劉鋹求降無門,焚盡了自己帶不走的金銀財寶,準備自己跑路,結果被潘美生擒還押解到了趙匡胤面前。

最終在討伐了在南方沿海聚眾作亂的土豪周思瓊之後,嶺南徹底平定。可以說,在北宋建立初期,潘美是趙匡胤安排在南方的重要的"定海神針"。

在江南,也就是在應對南唐一事上,潘美也是趙匡胤麾下不可或缺的存在。在準備進軍南唐時,宋朝廷還缺乏艦船。而潘美硬是以破釜沉舟之志率領手下強渡,為宋軍拿下了主動權。

《楊家將》中的潘仁美,在歷史上並不是奸臣,而是個愛國猛將

在長達一年的圍困南唐都城金陵的戰役中,即便是面對防守於城下的十萬南唐水陸軍隊,潘美也能冷靜地指揮宋軍找到機會不斷打敗對手。在李煜派數千將士夜襲宋軍的時候,潘美也能鎮定地短兵相接,隨後在與大將曹彬的聯合下反倒將攻城的進度推進。

而在北方,潘美的戰績也是不容小覷。他不僅在太原、范陽等地都立下了戰功,更是屯邊北方,為北宋護著北部的邊界。所以太平興國三年(978),潘美才會被加開府儀同三司,成為朝廷重臣。

不過他在戰場也有過失利。雍熙三年(986),潘美曾與曹彬、崔彥進等人一同北伐遼軍。但在陳家谷口,因為潘美等指揮不當,名將楊業戰死。而這給了後人寫作的素材。潘美在此次北伐中攻下寰、朔、雲、應等州的戰績被"抹去",楊業的戰死被描繪成是潘美故意陷害。且就連潘美,都變成了"潘仁美"。

《楊家將》中的潘仁美,在歷史上並不是奸臣,而是個愛國猛將

因為這場失利,潘美其實已被趙匡胤削了三等官位,還被貶為檢校太保。

《楊家將》中的潘仁美,在歷史上並不是奸臣,而是個愛國猛將

但被後人那麼一加工,他直接從堂堂北宋開國重臣變成人人喊打的奸臣。無奈啊無奈,潘美偏偏連訴苦的機會都沒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