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快餐”文化盛行的當代,文學該何去何從?還能出現唐宋的文化景象嗎?

萋萋芳草長毛兔


文學,作為一種精神產品,也是需要有市場,也是要有消費群體的。唐宋時期,是士大夫佔主流的社會,飽讀詩書,考取功名是當時所有有志之士共同的人生目標。一旦狀元及第,就可步入仕途,名滿天下。這就是當時社會需求,有需求就會有市場,有市場就會有供給。既然社會需要詩詞歌賦,那自然人們就會適應這個潮流,有潮流就會有趨勢,有趨勢就會有繁榮,這就是唐宋文學之所以繁榮昌盛的原因。

而如今的社會較唐宋時期,已是大相徑庭。最顯著的特點是當今的社會是多元化的,而唐宋時期是一元化的。一元化的社會,文章的格式必須完全相同,文章的字數必須完全相同,文章的平仄必須完全相同。在這種大背景下,唐宋文化達到空前繁榮,而這種繁榮的背後有兩個明細特點:其一是精益求精,其二便是形式單一。精品的確是精品,但是形式過於單一。一曲《西江月》,雖然作者不同,文字有異,但萬變不離其中。

蘇軾的《西江月》:三過平山堂下,半生彈指聲中。十年不見老仙翁,壁上龍蛇飛動。欲弔文章太守,仍歌楊柳春風。休言萬事轉頭空,未轉頭時皆夢。

辛棄疾的《西江月》:明月別枝驚鵲,清風半夜鳴蟬。稻花香裡說豐年,聽取蛙聲一片。七八個星天外,兩三點雨山前。舊時茅店社林邊,路轉溪橋忽見。

上面兩首《西江月》,一個思人,一個寫景,題材不同,但是都很神似。

而當今社會,是個多元化的時代,文學都是有明顯的時代特徵的,文學發展也必須體現多元性。一部文學作品,它的受眾包括不同教育背景,不同的地域背景,不同的年齡背景,這就要求當代文學要有極大的包容性。另外,由於多媒體和互聯網的高速發展,使得文學載體非常豐富,而且由於現在人們的生活節奏非常快,這就要求當今的文學要有時效性。以上總總都和唐宋時期有明顯的差異,所以當今的文化景象是不可能再複製唐宋。但是這個時期的文學不等於不輝煌。所謂的“快餐”文化表意並非很準確,只是說明了當今文化的一個特徵而已。

在我看來,當今的文學,由於融入了科技元素,會有更加繁榮的景象。這主要包括如下幾點:一、今天的文學更具親和力,更具大眾化。簡單的說,就是無論是小學畢業還是博士文憑,都能讀得懂。其二、今天的文學更具傳播性,這主要是網絡的推到作用。其三、今天的文學表現的形式更具多樣性。這主要是多媒體科技的發展帶來的,包括軟件、硬件、雲計算等等,這個是區別於唐宋文化最顯著的特點 ,也是今天文化的最大優勢,也是今後文化發展的趨勢。比如現在最熱門的“直播”,其實就是一種文學形式。這種匯入了視覺元素,更加直觀,更有親和力。在比如“自媒體”發展,這也是今天文學發展的另外一個特點,這使文學更接地氣,文學不再是高不可攀,遙不可及,它就在身邊,只要你用心。這就是當今世界的文化景象。


奉天濤子


“快餐”文化,可以等同於一般意義所言的通俗文化或者大眾流行文化。國學大師王國維曾有一段經典論述:“凡一代有一代之文學,楚之騷,漢之賦,六代之駢語,唐之詩,宋之詞,元之曲,皆所謂一代之文學,而後世莫能繼焉者也。此可謂一代有一代之文學。”其實,王國維就是在回答傳統文化與現代文化之間嬗變關係!這就是時代的價值標杆,人們審美意趣決定的!

我們往往以古非今,總認為當前流行的價值沒有傳統的文化或文學有價值!隨手舉古今例子來說說。

唐朝是中國詩歌的黃金時代,誕生李白、杜甫、王維、白居易、李商隱、杜牧等光耀千古詩壇的巨匠。但唐末,詞作為新文學題材已經登上歷史舞臺,真正成為詩壇大宗,要到宋代大放異彩,出現柳永、蘇軾、辛棄疾、周邦彥、李清照等詞人,燦若星河。

散曲出現於宋代民間,元代與元雜劇成為正宗,出現元曲四大家,關漢卿,白樸,馬致遠,王實甫。

明清士大夫文化依然以詩詞歌賦為文壇正宗,但論成就,卻以《三國演義》等四大名著代表的小說成就最高。其實從市井小民而言,馮夢龍的“三言二拍”成就也非凡。

曾經我們批判的張恨水和瓊瑤的言情小說,沒想他們的作品也成為時代經典。

今天中國的文壇也正經歷這樣一個過程:新陳代謝!

兩千年前後,韓寒和郭敬明橫空出世,帶來多少非議,事後近二十年盤點中國文壇,《三重門》和《幻城》根本無法繞過去!

現在是網文的世界,囿於傳統的人一直在批判,不分好賴!你能說《鬼吹燈》、《誅仙》《盜墓筆記》、《琅琊榜》、《宰執天下》、《慶餘年》等,一無是處?

我們不可能回到唐詩宋詞的時代,因為創造這種文化的社會環境和語言環境變了;我們也不可能回到八九十年代路遙的《平凡的世界》、賈平凹的《廢都》、霍達的《穆斯林的葬禮》、莫言《豐乳肥臀》和《紅高粱》時代,因為他們沒有網絡一說。

不戴有色眼鏡,與時俱進,每個時代自有文化高塔!


帝秦盛唐憶天水


在頭條上回答這道題,絕對是費力不討好。因為頭條的讀者不喜歡做學問,只喜歡藉此消磨時間。這本身就是快餐文化盛行的原因和特徵。

在這個背景下,拷問文學該何去何從,顯得時間、地點、對象都不合適。你彷彿把一個頂級交響樂團帶進了擁擠不堪的菜市場,只會讓人錯愕。

而且,拜託,千萬不要再出現唐宋文化景象!如果那樣的話,絕不意味著文學的進步,而是倒退回了鐵器時代。一個唐詩宋詞怎可被無節制地吹噓為中國文學努力的方向。就說宋詞,"自開元以來,歌者雜用胡夷里巷之曲。"到了隋代,南北重歸統一,外來音樂與民間歌曲結合起來,"從而打開唐宋兩代倚聲填詞的風氣。"而"詞到北宋後期,…漸漸脫離音樂",變成了"長短不葺之詩”。也就是說,瑰寶就是瑰寶,必須繼承發揚光大,但絕不是要把我們現有的文化或文學統統發展成出土文物!

澄清上述前提,對提問我才願意簡答如下:

1,快餐文化是順應時代潮流和需要應運而生的。碎片化閱讀在多維度多層面上滿足了人民大眾對知識文化的迫切需要。快餐文化既有強大的生命力,又能通過大眾的吸納再造轉化為豐碩的物質成果。

2,文學還是文學,它與任何科學或學科一樣有自己的來龍去脈,有自己的發展規律。現在象樣的文學鉅著鳳毛麟角現象,與稿酬太少,以及大家都向錢看去了有關。文學會自己找到"龍抬頭"的時候,人為干預是徒勞並且有害的。

3,現在國人經常能公開或經常引用的唐宋也就那麼百把句,我們不能把懷裡的西瓜扔掉而只要那些芝麻。唐宋是我們的源,我們是流,最終要發展成長江大河匯入大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