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量信貸資金為何以定期存款“窖藏”

巨量信貸資金為何以定期存款“窖藏”——肺炎疫情影響評估(十二)

財信研究 明察宏觀 今天

全文共4894字,閱讀大約需要9分鐘

文 伍超明宏觀團隊

伍超明(財信研究院副院長,財信證券首席經濟學家) 胡文豔


核心觀點

一季度新增社會融資和貸款規模創歷史記錄,但巨量信貸資金大部分以定期存款形勢“窖藏”在經濟體中,如居民、非金融企業新增存款6.5、1.8萬億元,其中定期存款達5.2和2.4萬億元,資金運用效率偏低。

巨量信貸資金以定期存款“窖藏”的原因,主要是消費和投資需求不足,不排除資金套利的可能。

居民定期存款增加的背後,一是源於疫情防控期間,居民大幅減少外出購物和就餐活動,加上國內失業率上升、居民收入下降,消費需求縮減較多,居民收入支出減少,定期存款增加;二是不同行業受疫情影響出現分化,信息傳輸、金融等服務業收入影響相對較小,而住宿餐飲、批發零售業等行業收入影響較大,且前者相對後者收入更高,邊際消費傾向低,因此短期收入差距拉大也推高居民定期存款。

企業定期存款增加的背後,一是全球疫情衝擊下企業投資意願和需求不足,信貸資金變成定期存款,就業形勢較為嚴峻;二是居民消費需求不足,居民存款沒能有效轉變成企業活期存款;三是資金套利的可能,市場利率與理財產品、結構性存款之間的利差缺口大幅擴大,為套利提供了條件,如一季度結構性存款新增2.1萬億元,推高了M2增速。

為破解資金定存“窖藏”困局,拉動消費和投資需求,建議財政政策“挑大樑”,通過提高赤字率、發行抗疫特別國債、增加專項債規模,形成約“10萬億元”一攬子政策刺激包;貨幣政策在流動性總量已較為充裕的基礎上,強化結構性力度,延續並落實前期精準幫扶措施,與財政形成合力效應。


正文


面對疫情對國民經濟增長前所未有的休克性衝擊,全球各國央行紛紛啟動逆週期政策,對沖疫情的影響。一季度以來,我國社會融資(下文簡稱社融)規模和新增人民幣貸款分別達到11.1和7.1萬億元,創歷史同期記錄。根據央行一季度金融機構貸款投向統計報告,企事業單位和住戶經營性貸款分別增加6.27和1.20萬億元,短期貸款及票據融資、中長期貸款分別增加3.12和3.07萬億元,表明巨量信貸資金流入實體經濟。

但這些巨量信貸資金是否得到充分運用,即銀行將信貸資金髮放到企業和居民手上後,企業和居民是將這些資金很快用於生產投資活動和消費支出,還是將這些資金存放在銀行賬上。如果是前者,說明實體經濟景氣狀況較好,反之則表明經濟體系存在問題,需要繼續採取針對性措施調控。

一、一季度資金運用效率偏低:巨量信貸資金以定期存款“窖藏”

與歷史同期數據相比,今年一季度11.1萬億元的社融規模,創下了有數據記錄以來的新高,較2019年同期多增2.5萬億元;其中非金融企業新增貸款5.3萬億元,也創歷史新高(見圖1)。與貸款創新高同步的是,居民和非金融性公司存款出現較大幅度提高,尤其是3月份變化明顯,當月居民和非金融性公司存款分別從2月的-1200、2840億元,大幅提高到3月的23500、31860億元(見圖2)。

巨量信貸資金為何以定期存款“窖藏”

巨量信貸資金為何以定期存款“窖藏”

那麼這些存款以什麼形式存在,對分析經濟具有重要的信號意義。如果主要是活期存款,那麼這是一個積極信號,表明居民和企業將銀行信貸資金用於生產消費活動,經濟活動處於積極運轉狀態中;但如果信貸資金主要以定期存款形勢存在,那麼說明資金運用效率不高,信貸資金被“窖藏”起來了。

從一季度存款結構看,居民和非金融企業存款的增加,主要是定期存款的貢獻。一季度居民存款新增6.5萬億元,其中定期存款5.2萬億元,佔比達到近80%,遠高於歷史同期73%的均值水平;同期非金融企業存款新增1.8萬億元,其中定期存款2.4萬億元(見圖3)。因此,一季度巨量信貸資金,大部分以定期存款形勢“窖藏”在經濟體中。

巨量信貸資金為何以定期存款“窖藏”

巨量信貸資金為何以定期存款“窖藏”

二、定期存款“窖藏”資金的背後:消費和投資需求不足


居民和企業以定期存款的形式大量“窖藏”資金,並非一種良性增長狀態,其背後反映出實體消費和投資需求不足。

(一)居民定期存款增加:反映消費需求不足和收入差距拉大

1、居民定期存款增加的背後,是消費需求不足。

長期來看,我國居民存款的變化主要取決於收入與消費的差額。受疫情影響,一季度國內居民收入與消費均有所下降,但消費降幅高於收入降幅,導致居民定期存款反而增加較多。如一季度全國居民實際人均可支配收入和人均消費支出,分別同比下降3.9%和12.5%,後者降幅高出前者8.6個百分點(見圖4);且同期未包含在居民消費支出中的購房支出,即住宅商品房銷售額同比下降22.8%,降幅也明顯高於居民收入降幅。因此,當下居民定期存款的增加,並非經濟繁榮的表現,其背後實際上隱藏著居民消費需求不足的隱憂。

居民消費需求不足,一方面源於疫情防控期間,居民大幅減少外出購物和就餐活動,導致消費市場短期承壓,如一季度國內餐飲收入同比降逾四成,是消費下降的重要拖累因素之一;另一方面疫後國內失業率上升、居民收入下降,導致居民潛在消費動能被削弱,進一步抑制了消費需求的增長。隨著國內疫情形勢好轉,各地生產生活秩序有序恢復,因外出受限而抑制的部分消費,有望得以釋放甚至回補。但值得注意的是,全球疫情大流行下,IMF預計2020年全球經濟很可能經歷“大蕭條”以來最嚴重的衰退,居民就業和收入短期難以大幅改善,意味著主動的居民消費修復或整體仍偏弱。

2、居民定期存款增加的背後,不是財富水平的提高而是收入差距的拉大。

本次疫情中,受益於遠程辦公的興起,國內高收入群體,即白領階層收入影響相對較小,但疫情導致其外出消費減少,儲蓄隨之大幅增加,是所有居民定期存款增加的主要貢獻力量。如一季度國內信息傳輸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金融業增加值分別逆勢增長13.2%和6%(見圖5),增幅分別高出同期社零消費增速32.2和25個百分點,高出同期住宅商品房銷售額增速36和28.8個百分點,側面反映出上述行業從業者的儲蓄大概率增加較多。

巨量信貸資金為何以定期存款“窖藏”

巨量信貸資金為何以定期存款“窖藏”

相比之下,受疫情衝擊最大的住宿餐飲、批發零售業、建築業、交運、旅遊、出口製造業(見圖5),其從業者收入水平相對整體下降更多,如一季度農村外出務工勞動力月均收入同比下降7.9%,增速低於同期全國居民名義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8.7個百分點(見圖6)。但與收入快速下降不同,低收入農民工的消費支出中,必需品消費佔比偏高,短期難以大幅收縮,導致其財富水平或趨於減少。

綜上,一季度居民定期存款的增加,並非源於居民財富水平的整體提高,與之相反,疫後多數低收入群體財富水平面臨下降考驗,或加劇國內財富更多集中於少數家庭的矛盾。根據央行《2019年中國城鎮居民家庭資產負債情況調查》結果,2019年國內淨資產最高的前20%家庭,其淨資產佔全部樣本家庭淨資產的比重達64.5%,而最低的後20%家庭,其淨資產佔比僅為2.3%。這表明居民財富分化較為明顯,預計未來國內政策將同時兼顧效率與公平兩個目標,且更多地向後者傾斜,以確保完成決戰決勝脫貧攻堅目標任務。

(二)企業定期存款增加:反映投資需求不足和就業形勢嚴峻

1、企業定期存款增加的背後,是投資需求不足。

一季度國內11.1萬億巨量新增社融中,超過六成以信貸或債券的形式流向了企業部門(見圖7),但同期國內固定資產投資同比下降16.1%,與信貸高增形成鮮明反差(見圖8),反映出當下企業投資意願或明顯不足。這也是一季度企業存款同比多增較多,且多以企業定期存款“窖藏”的深層次原因。

巨量信貸資金為何以定期存款“窖藏”

巨量信貸資金為何以定期存款“窖藏”

企業投資需求不足,一方面源於疫情防控期間,國內和全球供應鏈暫時性凍結,企業訂單減少,國內經濟活動進入“暫停”或“休克”狀態;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受需求弱、價格降、成本增、庫存升等多因素的共同影響,企業盈利十分困難,導致其缺乏增加投資的動力。如一季度國內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利潤同比下降36.7%,為1999年以來的最大單季降幅;同期國內規上工業企業虧損率達到35%,也十分接近歷史最高位水平(見圖9)。

往後看,海外疫情還在蔓延,樂觀情景下未來1-2個季度外需都將明顯承壓,疊加國內居民終端消費疲軟、工業庫存高企、低油價下PPI持續負增長几無懸念,預計國內企業盈利負增長態勢短期仍難以改變(見圖10)。這也意味著在行業前景不甚樂觀,要讓盈利本已大幅下降或已處於虧損狀態的企業,大幅增加投資,實現難度較大,實體投資的修復將更多地依賴於財政發力來撬動。

巨量信貸資金為何以定期存款“窖藏”

巨量信貸資金為何以定期存款“窖藏”

2、企業定期存款增加的背後,間接反映就業形勢嚴峻。

由於盈利困難,多數企業在增加投資還是留存現金的選項中,更傾向於選擇後者。如果投資需求不足,那麼意味著企業的用工需求會隨之減少,就業形勢將面臨嚴峻挑戰。具體看:

一方面,

根據我們的測算,保守估計疫情約導致四成中小微企業處境艱難,影響1.1億人就業(見圖11)。目前國內已出臺的信貸支持規模約3.5萬億元,可覆蓋20%左右在銀行體系有授信的中小微企業。在樂觀假定下,現有信貸政策對處境艱難中小微企業的覆蓋率仍不足5成,穩就業壓力凸顯(詳見報告《為什麼要進一步加大中小微企業扶持力度--肺炎疫情影響評估十一》)。

另一方面,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一季度國內農村外出務工勞動力人數同比下降30.6%(見圖12),意味著與去年同期相比,目前約有5400萬農民工仍滯留在家;除了存量就業需求外,年內還有約700-800萬的高校畢業生需要新增就業機會,均表明當前國內就業形勢或較為嚴峻。在此背景下,“0417政治局會議”將就業定為“六穩”和“六保”目標的首位,且是兩者唯一的交集點,反映保就業已成為當下國內宏觀對沖政策的首要目標。

巨量信貸資金為何以定期存款“窖藏”

巨量信貸資金為何以定期存款“窖藏”

3、居民消費需求不足,也導致企業活期存款增加較少。

一季度非金融企業活期存款同比增加3043億元,遠低於同期1.2萬億的定期及其他存款增幅。由上文分析可知,投資需求不足是企業定期存款增加更多的主要原因。除此之外,居民消費需求不足,也會導致企業活期存款增加較少,定期存款相對增加更多。如果居民消費不充分,居民存款資金就不能有效流入企業部門,企業生產投資減少,企業的現金流和活期存款增幅放緩,更多信貸資金形成定期存款,反之則相反。

從我國的歷史數據看,非金融企業和居民的新增活期存款,走勢較為一致(見圖13)。表明居民消費需求會部分影響企業活期存款的增減變化。因此,一季度國內消費需求受疫情衝擊大幅放緩,也是企業定期存款增加的原因之一。

巨量信貸資金為何以定期存款“窖藏”

巨量信貸資金為何以定期存款“窖藏”

三、定期存款“窖藏”資金的背後:不排除資金套利的可能

一季度尤其是3月份定期存款的大幅增加,除了上述實體經濟層面的原因外,不能排除資金充裕背景下自己套利導致定期存款增加的可能,即以市場利率成本融資,然後購買理財產品、結構性存款等套利。

今年以來,市場利率如6個月SHIBOR利率大幅下降,3月末較去年底的降幅達到101BP,但同期銀行負債端成本利率降幅較小,甚至還有所上升,利差缺口急劇擴大(見圖14),這為套利提供了可能性。從結構性存款數據看,不能排除這種可能性。一季度國內銀行的結構性存款增加2.1萬億元,與去年四季度形成較大反差(見圖15)。結構性存款的增加,也幫助3月份貨幣供應量M2增速大幅提高至10.1%,較2月提高1.3個百分點,而同期M1增幅僅為0.2個百分點。

巨量信貸資金為何以定期存款“窖藏”

四、政策聚焦擴“內需”,財政應加大政策力度挑大樑

為對沖疫情影響,穩住經濟基本盤,兜住民生底線,國內宏觀政策力度亟待繼續加大。但面對實體消費和投資需求不足,全球疫情大流行下外需承壓的現狀,有針對性地加快刺激內需應是當下政策的重中之重。建議財政政策“挑大樑”,加大刺激力度,增加有效投資,並帶動社會投資需求回升;貨幣政策在流動性總量已較為充裕的基礎上,強化結構性力度,延續並落實前期精準幫扶措施,與財政形成合力效應。

(一)貨幣政策:總量已充裕,強化結構性力度

為對沖疫情影響,年內央行採取了一系列貨幣政策措施。目前來看,國內金融機構平均存款準備金率已降至9.4%,無論與海外其他國家或與自身歷史同期相比,均處於較低水平;且一季度社融與M2增速分別為10.1%和11.5%,高出同期名義GDP增速較多,均表明國內流動性總量已較為充裕。

貨幣政策下一步的重點,在於針對實體投資和消費不足、國內就業壓力加大等現實問題,強化結構性力度。一方面,運用定向性工具,加大對眾多中小微企業的支持力度,保住企業“基本盤”,穩定就業大局,確保居民收入穩定;另一方面,降低融資成本,緩解銀行資金、利率和流動性三大約束,為加快政府債券發行提供資金支持,配合財政發力。

(二)財政政策:亟待加大力度

面對貨幣政策強力刺激,但實體有效需求仍不足的現實困境,財政政策加大刺激力度,增加投資與消費需求,推動經濟回暖,顯得尤為迫切且必要。在本輪宏觀逆週期調節中,財政政策應發揮“挑大樑”作用,更加積極有為。建議財政政策多點開花,全方位發力,特殊時期行特殊之策,實施“10萬億”一攬子財政刺激政策。

一是提高財政赤字率至3.5%以上,中央財政赤字達到3.5-4萬億元,加大減稅降費力度,縮減一般支出、增加公共消費支出,以帶動居民消費支出,提高居民生活質量和釋放經濟活力;二是發行抗疫特別國債2萬億以上,用於幫扶受疫情衝擊較大的家庭和中小微企業;三是增加專項債額度至3.5-4萬億元,並擴大專項債投資領域和提高可用做資本金比例,在全部投向基建的基礎上放大財政乘數。


往期回顧 


疫情影響幾何——肺炎疫情影響評估(一)

疫情大概率開啟中國經濟“5時代”——肺炎疫情影響評估(二)

如何看待肺炎疫情對就業的影響?——肺炎疫情影響評估(三)

網絡消費能多大程度抵消疫情對消費的衝擊?——肺炎疫情影響評估(四)

貨幣政策當務之急是緩解結構性信用收縮壓力——肺炎疫情影響評估(五)

黃金還能漲多久?——肺炎疫情影響評估(六)

美聯儲為何還會繼續降息,新一輪危機發生概率大嗎——肺炎疫情影響評估(七)

結構性通脹會演變成全面性通脹嗎——肺炎疫情影響評估(八)

為什麼判定全球已進入金融危機還為時尚早?——肺炎疫情影響評估(九)

小康目標下政策缺口幾何?——肺炎疫情影響評估(十)

為什麼要進一步加大中小微企業扶持力度?————肺炎疫情影響評估(十一)


財信宏觀經濟研究中心團隊簡介


巨量信貸資金為何以定期存款“窖藏”

關注“明察宏觀”

識別二維碼


巨量信貸資金為何以定期存款“窖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