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历史上大部分朝代的开国皇帝都很英明?

英明是伟人的优秀品质之一。

伟人与学者和普通人的区别就是在纷繁复杂的事物变化中,能够抓住事物的本质,并做出正确的决定,他的胸襟、魄力和人格魅力能够吸引一大波人才聚集在他的周围,他描绘了一个愿景和使命,深信不疑并为之奋斗终身,他的身体力行感召着周围的人才共同创造着一个美好的未来。

伟人不一定是开国皇帝,但开国皇帝一定是伟人。

为什么历史上大部分朝代的开国皇帝都很英明?

英明是因为命中注定。

不知命无以为君子。命,不是迷信,量子理论的发展已经可以对其有所解释。开国皇帝的出生史书大都记载有异兆,是否相信只能因人而异了,因为除了当事人谁都未曾亲眼所见,但近代的唐山大地震和8341相信大部分人都有所耳闻。开国皇帝自出生那一刻起便已肩负使命,背后有一只无形的手推着他不断前进,童年无意识地说出一些惊人之语也就不足为奇了。我们应该庆幸没有成为这样的人,他们根本没有普通人的自由和幸福可言,他们的多巴胺只能在不断地接近使命的过程中才能分泌。

为什么历史上大部分朝代的开国皇帝都很英明?

英明是因为他们严于律己,善于思考,在勤勉中锤炼出来的。

业精于勤,行成于思。秦始皇是中国封建社会的第一位皇帝,也是最勤政的一位,事必躬亲。《史记》记载:“天下之事,无大小皆决于上。上至以衡石量书,日夜有呈,不中呈不得休息”。也就是说,全国上下无论大事小事都需要始皇帝亲自裁决,而且他每天处理的竹简奏折是以“衡石”来计算的。“石”,百二十斤,秦始皇每天看奏折(竹简)一百二十斤,处理不完不睡觉。据专家推测,秦始皇每天看完的这些奏折,大概有30万字。

明朝皇帝朱元璋,《明实录》记载,洪武十七年(1384年)九月十四至二十一日,这八天,朱元璋处理了内外奏章1660封,涉及3291件事,一天平均要批阅207份奏疏,处理411件事。一天24小时,留出6小时供朱元璋吃喝拉撒睡已经差不多是人体极限,余下18小时办公,就是1080分钟,就要平均在五分钟内看完一封奏疏,还要做出处理意见的批示。试问大家,哪个普通人能吃得消?

为什么历史上大部分朝代的开国皇帝都很英明?

英明是因为他们拥有政治家的智慧。

据《史记》记载,刘邦称帝之初,曾问群臣,何以他得天下而项羽失天下?群臣应对不一。刘邦均不以为然。刘邦曰:夫运筹策帷帐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馈饷,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此三者,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项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其所以为我擒也。决策对头、用人得当、豁达大度、从谏如流,这是政治家的智慧。

开国皇帝的英明是多方面的原因促成的,当时的历史条件、艰难困苦的环境、自身的优良品质、政治家的智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