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拉克與伊朗軍事組織領導人被炸身亡,我們能看見什麼?

據央視新聞,當地時間1月3日凌晨,伊拉克首都巴格達國際機場附近遭到火箭彈襲擊,兩部車輛被燒燬,造成至少8人死亡。

在襲擊中,伊拉克人民動員組織領導人阿布·邁赫迪·穆罕迪斯與伊朗伊斯蘭革命衛隊領導人卡西姆·蘇萊馬尼身亡。


伊拉克與伊朗軍事組織領導人被炸身亡,我們能看見什麼?

空襲中死亡的穆罕迪斯和蘇萊馬尼

一、我們梳理下這些年伊拉克發生了什麼?

1.8年伊拉克戰爭

2003年3月20日,美英聯軍向伊拉克發動代號為“斬首行動”和“震懾”行動的大規模空襲和地面攻勢,戰爭正式打響。

2003年4月9日,美軍進入巴格達,推翻了薩達姆政權。

2003年5月1日,時任美國總統布什宣佈“任務完成”,主要戰事結束,面臨戰後重建和搜尋大規模殺傷性武器等任務。

2003年9月3日,由伊拉克臨時管理委員會選出的伊拉克新政府成員在巴格達宣誓就職。

2004年6月28日,多國部隊向伊拉克臨時政府移交主權。

2006年6月7日,“基地”組織伊拉克分支首領扎卡維被美軍炸死。

2008年3月2日,伊朗總統內賈德對伊拉克進行了具有里程碑意義的訪問。

2009年2月27日,美國總統奧巴馬宣佈2010年8月31日前撤出駐伊美軍主要戰鬥部隊,3.5萬—5萬名美軍將於2011年年底前撤離。

2010年8月19日,駐伊美軍最後一批作戰部隊的車隊跨越伊拉克與科威特邊界,駛入科威特境內。

2011年12月18日,時任美國國防部長帕內塔簽署官方文件,正式結束伊拉克戰爭。

伊拉克戰爭已經過去了十多年,一直主導該國事務的美國並沒有為它們帶來民主、和平和繁榮,取而代之的是混亂、恐怖和貧困。

2.戰後權力之爭

戰爭期間的伊拉克,讓伊朗看到了機會。從戰時的物資、人員培訓到戰後的武裝組織支持、培訓及境外作戰,讓伊朗在伊拉克獲得了空前的影響力。伊拉克成為了美伊鬥爭的橋頭堡。

3.直接導火索

有美國官員稱,在過去兩個月內,位於伊拉克的聯軍基地遭到了11次襲擊,其中大部分由“真主旅”發起。美國國務卿蓬佩奧也曾發出警告,如果德黑蘭及其代理人的任何襲擊傷害到美國人及其盟友,美方將予以“堅決回應”。

2019年12月27日,伊拉克北部基爾庫克附近一處軍事基地遭火箭彈襲擊,一名美國承包商死亡,還有多名美國軍人和伊拉克人員受傷。於是,美國承包商之死便成為促使美軍動武的“最後一根稻草”。

2019年12月29日,美軍空襲“真主旅”位於伊拉克和敘利亞境內的多處設施,導致25人死亡、51人受傷。

2019年12月31日,數百名伊拉克人圍堵美使館,向其投擲石塊、焚燒美國國旗,試圖衝進使館內,並要求美國撤離駐伊的5200名士兵。數十名伊拉克什葉派民兵組織支持者撞開美國駐巴格達使館大門、縱火焚燒接待區,表示對美軍空襲伊拉克“真主旅”的憤怒。

2019年12月31日,美國就立即宣佈向中東地區增兵約750人,並暫停了使館所有的外事活動,同時還建議美國公民不要接近使館所在地。


伊拉克與伊朗軍事組織領導人被炸身亡,我們能看見什麼?

衝擊美國駐伊拉克大使館


二、伊拉克真主旅是誰?伊朗聖城旅是誰?

“真主旅”成立於2003年伊拉克戰爭爆發前夕,該組織由有一半伊朗血統、並有伊拉克-伊朗雙重國籍的阿爾-莫罕德斯創立。此人曾在兩伊戰爭期間為伊朗作戰,並涉嫌參與1983年美國駐科威特大使館爆炸案。“真主旅”因2007年在伊拉克襲擊多國部隊而名聲大震,此後受到美國鎮壓並被列入外國恐怖主義組織名單。其間,有多名“真主旅”領導人逃往伊朗。2013年,美軍開始從伊拉克撤兵後,阿爾-莫罕德斯協助成立什葉派武裝“人民動員組織”,“真主旅”由此成為成員之一。該武裝日後發展為伊拉克打擊極端組織“伊斯蘭國”的中堅力量,並於去年被收編進伊拉克安全部隊。

“聖城旅”是伊朗伊斯蘭革命衛隊的一部分,由卡西姆·蘇萊馬尼准將領導,他直接對伊朗最高精神領袖哈梅內伊負責。這表明了這個伊斯蘭共和國對聖城旅的重視。聖城旅建於兩伊戰爭期間,是隸屬於伊斯蘭革命衛隊的特種部隊,主要負責境外特種作戰任務。聖城旅同時被一些國家認為是世界上由國家支持的最先進、資金最充足的恐怖組織。聖城旅成員是忠誠的伊斯蘭教徒,自願為國家犧牲一切。蘇萊曼尼是個不折不扣的“暗局之神”。

2000年,蘇萊曼尼被任命為革命衛隊特種部隊——耶路撒冷旅(後改名聖城旅)旅長。按照美國和以色列媒體的說法,他切實強化部隊的特種訓練,尤其是為外派特工設計五花八門的假身份,以便他們潛伏和滲透。據美國“全球安全”網站透露,2003年美國推翻薩達姆政權後,蘇萊曼尼抓住伊拉克國內權力真空的機會,派遣大批聖城旅特工進入伊拉克南部,支持當地的“馬赫迪軍”與美軍對抗,同時還暗中向遜尼派抵抗運動提供武器。


伊拉克與伊朗軍事組織領導人被炸身亡,我們能看見什麼?

伊斯蘭革命衛隊“聖城旅”


三、美伊博弈,關係日趨惡化

去年5月,特朗普宣佈退出伊核協議,同時啟動對伊“極限施壓”政策。隨著“極限施壓”不斷收緊,伊朗原油出口下降超過80%、里亞爾貶值200%、失業率高達11%。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預測,伊朗經濟今年將萎縮9.5%。受此影響,伊朗國內已多次爆發示威遊行。

伊朗為了反制美國,除了制訂預算減少對石油收入依賴和積極拓展外交空間之外,還先後分三個階段中止履行伊核協議部分條款,並且進行導彈試射,多次進行軍演。

美伊關係越來越不明朗。

四、接下來會發生什麼?

美國在空襲前肯定做足了準備,預演了伊朗及國際社會的輿論和示威遊行,應該在可控的範圍內,才執行了此次空襲。

1.伊朗國內示威遊行會持續一段時間,增加國內民族團結及抗美情緒。

2.美國逐漸偏離了自我中東利益軌道,藉此向中東各國及其他國家表明美國利益不可侵犯。避免引發其他國家效仿。

3.美伊口水戰會持續,伊朗必將採取報復措施。大概率在伊拉克尋求對美國軍隊或盟友的打擊。也有可能對美國偵察機佈設陷阱。

4.如有必要,美國為了增加自身製造業恢復及打破現有的經濟,延遲大國的崛起,會再打一場戰爭,為美國爭取時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