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甄嬛傳》裡的那些詩詞

電視連續劇《甄嬛傳》裡面劇中人對話多次出現古詩詞,其中既有唐宋的名家詩詞,也有元,明代的,甚至也有先秦和六朝時期的古詩詞。這些為劇中人增添幾分可觀賞性也增加了觀眾對該劇的熱愛。縱觀這些詩句的出現都是恰到時機,對劇情的烘托和人物的塑造起了相當大的輔助作用,給跌宕起伏的劇情增添了色彩,同時也提高了該劇的文學性,今天就想從第一,二集說起談談這裡面出現的古代詩詞。第一集在甄嬛入宮選秀女當中雍正皇帝問甄嬛是哪個“嬛”字,甄嬛脫口而出“嬛嬛一嫋楚宮腰”的“嬛”。雍正皇帝立刻說了一句“蔡伸的詞”。這裡用了這麼一句臺詞一下子把劇情推向一個小的高潮,他即告訴我們剛出場的這個主人公甄嬛有很高的文學修養,要知道在那個封建社會女孩子讀書的甚少,出口可以成章成句的就更加麟毛鳳角了,雍正皇帝沒想到這個大理寺少卿的女兒居然有如此深厚的詩詞蘊藏讓皇帝一下子不敢小覷這個16歲的女孩;也同時告訴我們雍正皇帝不是凡夫俗子,帝王的教育不同一般讀書人,因為皇帝都是絕對一對一教育呀,那麼這句“嬛嬛一嫋楚宮腰”詞作者蔡伸是誰呢?蔡伸(1088-1156)福建莆田人,著名詞人蔡襄(1012-1067)的孫子,蔡家早年是福建仙遊縣人,後來搬到福建莆田。蔡襄是北宋著名的政治家,同時也是文學家,書法家,茶學專家。蔡襄在福建泉州,福州都做過地方官,他在他主政泉州的時候建設了著名的洛陽橋,直到今天依舊是旅遊者到達泉州必須打卡的著名景點。蔡家是福建莆田一代有名的書香門第之家,這個家族在北宋末年還出了一個著名的大奸臣,大書法家蔡京(1047-1126),中國北宋書法屆有“蘇,黃,米,蔡”四大書法高手,其中的“蔡”就是蔡京。他和蔡伸的爺爺蔡襄是堂兄弟,但是蔡家人也憎恨蔡京的倒行逆施不願意承認他是蔡家人。蔡襄的孫子蔡伸做過濰州北海的通判官,官職並不大,但是,他的詩詞才華上在北宋到南宋期間有著自己獨特的地位,留下了許多不朽的篇章,今天可以看到的蔡伸詩詞大約是180篇左右,“嬛嬛一鳥楚宮腰”就是他的《一剪梅,堆枕烏雲墮翠翹》,全文如下:

堆枕烏雲墮翠翹 ,午夢驚回,滿眼春嬌。嬛嬛一嫋楚宮腰。那更春來,玉減香銷。柳下朱門傍小橋,幾度紅窗,無人銘鑣,斷腸風月可憐宵。忍使懨懨,兩處無聊。

請注意劇情雍正帝跟著說了一句“紫禁城的風水養人,必定不會讓你玉減香消”這個時候經過扔貓,摔杯都對甄嬛的淡定和端莊進行了簡單測試,雍正這句話充分表明他已經認定甄嬛是他的意中人了。簡短的詩句和互動省去了很多不必要的臺詞和冗長的交待實在是作者的神來之筆,為後面的劇情發展和人物性格奠定了基礎,兩個主要人物初步定位基本成功,一個有家教,懂詩文,溫文爾雅的女孩被這個叱吒風雲剛剛登上大清王朝入關後第三代皇帝一眼看中,故事就要從這裡展開了。

這裡想多說一句就是“楚宮腰”這三個字,春秋戰國時代的楚靈王時代他有癖好,喜歡細腰,不單單是宮中嬪妃就連大臣們他也喜歡看細腰扎背的,那會有很多大臣為了迎合楚靈王居然一天就吃一頓飯把自己的身材餓到極瘦甚至餓出人命了,所以有一句俗語叫做“楚王好細腰,宮中多餓死”。蔡伸的詞句裡的“楚宮腰”就是針對這一典故而言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