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哪些地方種早稻多?

用戶3374386478086


我國稻區分佈遼闊,南至海南島,北至黑龍江省黑河地區,東至臺灣省,西達新疆維吾爾自治區;低至海平面以下的東南沿海潮田,高達海拔2600米以上的雲貴高原,均有水稻種植。水稻種植面積的90%以上分佈在秦嶺、 淮河以南地區,成都平原、長江中下游平原、珠江流域的河谷平原和三角洲地帶是我國水稻主產區。此外,雲南、貴州的壩子平原,浙江、福建沿海地區的海濱平原,以及臺灣省西部平原,也是我國水稻的集中產區。各地自然生態環境、社會經濟條件和水稻生產狀況都有明顯差異。我國稻作區劃即以自然生態環境、品種類型與栽培制度為基礎,結合行政區劃,劃分為下列6個稻作區(一級區)和16個稻作亞區(二級區)。

一、華南雙季稻稻作區

本區位於南嶺以南,包括廣東、廣西、福建、海南島和臺灣5省、自治區。其中包括閩、粵、桂、臺平原丘陵雙季稻亞區、滇南河谷盆地單季稻稻作亞區和瓊雷臺地平原雙季稻多熟亞區。本區≥lOoC積溫5800—9300C,水稻生產季節260~365天, 年降水量1300~1 500毫米。本區稻作面積居全國第二位(臺灣地區除外),約佔全國稻作總面積的22%,品種以秈稻為主, 山區也有粳稻分佈。

二、華中單雙季稻稻作區

本區位於南嶺以北和秦嶺以南,包括江蘇、上海、浙江、安徽的中南部、江西、湖南、湖北、重慶和四川(除甘孜藏族自治州外)9省、直轄市,以及陝西和河南兩省的南部。其下劃分為長江中下游平原單、雙季稻亞區、川陝盆地單季稻兩熟亞區和江南丘陵平原雙季稻亞區。本區稻作面積約佔全國稻作總面積的59%,其中的江漢平原、洞庭湖平原、鄱陽湖平原、皖中平原、太湖平原和裡下河平原等地歷來都是我國著名的稻米產區。本區≥lOoC積溫4500一6500C,水稻生產季節210一260天,年降水量700—1600毫米。早稻品種多為常規秈稻或秈型雜交稻,中稻多為秈型雜交稻,連作晚稻和單季晚稻為秈、粳型雜交稻或常規粳稻。

三、西南單雙季稻稻作區

本區位於雲貴高原和青藏高原,包括湖南省西部、貴州省大部、雲南省中北部、青海省、西藏自治區和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又劃分為黔東湘西高原山區單、雙季稻亞區、滇川高原嶺谷單季稻兩熟亞區和青藏高寒河谷單季稻亞區。本區稻作面積約佔全國稻作面積的60/0。該區≥lOoC積溫2900—80000C,水稻垂直分佈帶差異明顯,低海拔地區為秈稻,高海拔地區為粳稻,中間地帶為秈粳稻交錯分佈區。水稻生產季節180~260天,年降水量500—l400毫米。

四、華北單季稻稻作區

本區位於秦嶺、淮河以北,長城以南,包括北京、天津、河北、山東和山西等省、直轄市及河南省北部、安徽省淮河以北、 陝西省中北部、甘肅省蘭州以東地區。其下劃分為華北北部平原中早熟亞區和黃淮平原丘陵中晚熟亞區。稻作面積約佔全國稻作面積的3%。本區≥lOoC積溫4000~5 0000C,無霜期170~ 230 天,年降水量580—1000毫米,降水量年際間和季節間分配不均,冬、春季乾旱,夏、秋季雨量集中。品種以粳稻為主。

五、東北早熟單季稻稻作區

本區位於黑龍江省以南和長城以北,包括遼寧省、吉林省、 黑龍江省和內蒙古自治區東部。其下劃分為黑吉平原河谷特早熟亞區和遼河沿海平原早熟亞區。稻作面積約佔全國稻作面積的9%。本區≥lOoC積溫2000~37000C,年降水量350。1100毫米。稻作期一般在4月中下旬或5月上旬至10月上旬。品種類型為粳稻。

六、西北乾燥區單季稻稻作區

本區位於大興安嶺以西,長城、祁連山與青藏高原以北地區,包括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寧夏回族自治區、甘肅省西北部、內蒙古自治區西部和山西省大部。其下劃分為北疆盆地早熟亞區、南疆盆地中熟亞區和甘、寧、晉、蒙高原早中熟亞區。稻作面積約佔全國稻作面積的1%。本區≥10℃積溫2000~45000C,無霜期100~230天,年降水量50-600 毫米,大部分地區氣候乾旱,光能資源豐富。主要種植早熟粳稻。






小耿在湖州


今年中央提出恢復發展雙季稻,是否從一個側面意味著糧食還不太夠?

對此,農業農村部種植業管理司司長潘文博表示,為鼓勵農民恢復雙季稻,農業農村部會同發改委、財政部等有關部門認真研究,出臺了一系列扶持政策,而且有些政策是多年少有的,概括起來主要是三個方面:

一是價格提高。2月28日向社會公佈了早秈稻和中晚秈稻的最低收購價,每斤提高一分錢,雖然不多,這是連續三年調低的情況下適當提高。

二是增加投入。我部會同財政部整合現有資金,主要整合了耕地輪作休耕試點、農業社會化服務、綠色高質高效行動等項目資金一共36.7億元,支持主產區來恢復雙季稻。

三是上下聯動。不僅是中央財政拿錢,地方財政也加大了對早稻生產的支持。比如說,江西拿出產糧大縣獎勵25%的資金支持早稻生產,湖南省級財政安排2億多元,支持早稻生產,主要用於集中育秧和機插秧。

在國家政策支持和各地工作推動下,今年早稻恢復勢頭比較明顯,有望遏制連續7年下滑的勢頭。截至4月3日,全國早稻育秧已過八成,早稻的栽插已過四成,進度都明顯快於去年同期。與往年相比,今年早稻生產還有三個特點,總結為“三個擴大”:

1、擴大了優質稻。各地積極推廣優質早秈稻品種,同時發展訂單生產。

2、擴大了集中育秧,我們寫文章講“題好一半文”,農民講“秧好一半谷”,中央財政資金和地方支持水稻的資金主要用於支持集中育秧和機插秧。今年的工廠化集中育秧面積達到了1250多萬畝,比去年增加200多萬畝。

3、擴大規模種植。今年早稻增加的面積主要是家庭農場、農民專業合作社等新型規模經營主體。他們生產的糧食不是為自己吃的,主要是提供商品糧,所以能夠增加市場的供給。

全國稻區可劃分為6個稻作區和16個亞區。

1.華南雙季稻稻作區 位於南嶺以南,我國最南部。包括閩、 粵、桂、滇的南部以及臺灣省、海南省和南海諸島全部。包括194 個縣(市)。水稻面積佔全國的17.6%。

2.華中雙季稻稻作區 東起東海之濱,西至成都平原西緣, 南接南嶺,北毗秦嶺、淮河。包括蘇、滬、浙、皖、贛、湘、鄂、川8 省(市)的全部或大部和陝、豫兩省南部,是我國最大的稻作區, 佔全國水稻面積的67%。

3.西南高原單雙季稻稻作區 地處雲貴和青藏高原,共391 個縣(市)。水稻面積佔全國的8%。

4.華北單季稻稻作區 位於秦嶺、淮河以北,長城以南, 關中平原以東,包括京、津、冀、魯、豫和晉、陝、蘇、皖的部分地區,共457個縣(市)。水稻面積僅佔全國3%。

5.東北早熟單季稻稻作區 位於遼東半島和長城以北, 大興安嶺以東,包括黑、吉全部和遼寧大部及內蒙古東北部,共184個縣(旗、市)。水稻面積僅佔全國的3%。

6.西北乾燥區單季稻稻作區 位於大興安嶺以西,長城、 祁連山與青藏高原以北。銀川平原、河套平原、 天山南北盆地的邊緣地帶是主要稻區。水稻面積僅佔全國的0.5%。

簡單地說,除了西藏的雪山以及新疆的沙漠、內蒙的草原,其他的有水、年平均溫度大於10℃,水稻生長期光照大於1000小時的地區均可種植。






鄉村務農人


中國長江流域以南的省份都種早稻,一般在春分後插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