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琴沫白
第一個問題:微頭條都在蹭熱點,那要怎麼才能垂直於自己的領域?
蹭熱點,這是目前自媒體創作者做得最多的事情了,談起怎樣蹭熱點?
- 熱點是否與你的領域有關
比如前羅志祥分手的事件,這是娛樂領域的一個事件,娛樂領域可以光明正大的蹭這個熱點,情感領域也可以蹭熱點,可以談羅志祥和周揚青為什麼分手,教育領域也可以蹭熱點“羅志祥媽媽的家庭教育問題”,所以說任何一個熱點出來後,你要看這個熱點是直接與你的領域相關,還是間接相關,一個事件可以從多角度去思考,去寫微頭條。這樣既可以蹭到熱點,也可以做到領域垂直,一舉兩得。

第二個問題:多少字數最好?
我可以通過對多個爆款微頭條的分析,我從中看出“300-500字”較好,之前參加頭條的官方課程,培訓老師也這樣說過。理由呢?
1.微頭條屬於短時間消費品
大部分的人看微頭條只是為了瞭解一個事件,300-500字大概需要花30秒~1分鐘閱讀完,這是大部分人願意花的時間,如果字數太多,讀者直接就跳過了,微頭條屬於碎片化產品,讀者也是利用碎片化時間閱讀。
2.閱讀完成率高,推薦量大
即使是熱點,如果字數太多,讀者閱讀完成率低,系統推薦量就會很低,文案自然無法成爆款。
李茂同學
不知道你有沒有發現你這個問題下面答題的有科技領域,生活領域,文化領域,甚至是美食領域。因為現在問答改革後已經對於領域垂直要求沒有那麼高了,也就是說你可以跨領域回答問題。

微頭條垂直真的那麼重要嗎?
然後我想說,微頭條不一定要完全垂直於自己的領域,官方更沒有明確要求微頭條垂直領域,特別是在微頭條收益對1000粉絲作者開放以後,熱點和故事類已經逐步成為了主流,各種微頭條五花八門,參差不齊。
那麼你提出的這個問題,我還是要認真的回答下,我不是在慫恿大家微頭條不垂直,也不是在“歧視”那些微頭條一直垂直的人,相反我很佩服這樣的作者,可以堅持垂直領域寫微頭條。
對於情感、文化、歷史等領域來說,垂直可能要容易一些,爆款也會多一些。但是對於美食、科技、生活等小眾領域來說,要完全垂直是比較困難的,而且要爆款也是難上加難,因為只有滿足讀者的需求才更加容易爆。
不同領域微頭條,其實方法技巧可以互通
所以我寫了一個微頭條專欄,用來分享自己的經驗方法和技巧,裡面主要是熱點和故事類的微頭條,當然有些東西是互通的,其他領域未嘗不可以借鑑這些方法和技巧。比如說育兒領域,分享育兒乾貨,就是說這麼去養孩子。
這個有些枯燥,直接分享乾貨很難爆,但是我們換個角度思考一下,為什麼不可以用故事+乾貨的形式來寫育兒領域微頭條呢?
比如你看到一個育兒案例,那麼就可以自己編寫一個簡短的育兒故事,注意微頭條開頭非常重要,就好像是文章的標題,然後正文,最後點評加上育兒乾貨。就這樣,一篇育兒領域的微頭條就完成了。
究竟該怎麼做,就看你怎麼選擇
堅持初心很難,但是你讓一些幾百粉絲,幾千粉絲的人去天天專注垂直領域微頭條,又很難出爆款,那麼久而久之就會厭倦,還談什麼夢想呢。何況粉絲多了,還可以開通各項權益,這個對於任何人來說都是好的,開通權益才能更好地變現。
最後,微頭條字數在300字以上比較好,看具體內容的,故事類1000多也很正常。希望對你有幫助,謝謝!
萬里悲秋
大家好,我是藥藥。針對這個問題我跟大家分享一個我自己的技巧。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我是文化領域的作者,貌似與新聞熱點沒什麼關係,但如果我想蹭熱度可以怎麼做呢?
首先我可以寫評論。開頭簡述一下新聞事件,之後談一談對這件事的看法,其實我覺得我們的觀點未必都是真知灼見,自媒體的特點就是讓所有人都有平等表達的機會,只要言之有物,能夠自圓其說即可。
其次我可以寫歷史。歷史與今天有時是驚人的相似的,比如這次疫情是熱點新聞,那麼歷史上有沒有類似的疫情,當時的人們是怎麼做的呢?再比如明星出軌,原來的明星有沒有類似事情呢?
第三我可以通過新聞事件解讀當下的一些文化現象。比如前兩天我寫的一個兩口子為了直播趕著馬車環遊世界,裡面就蘊藏著全民直播的現象。
其實這些套路可以放在任何領域裡,我覺得做自媒體真不見得要多好的文筆,主要是善於觀察生活,善於找點,找梗,找到大眾感興趣的話題就成功了一半,只要用心觀察,找到切入點,就很容易成文了。
至於字數,我覺得是不要少於300字,因為頭條的推薦機制裡面會考核一個知識增量的問題,也就是我上文提到的觀點、知識鏈接、現象解讀等等。字數太少,別說增量了,可能連最基本的熱點新聞都沒概括明白。
我是新人,很多事情也在慢慢摸索,希望能和大家一起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