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邦直到臨死前,才知當年烏江岸邊,楚霸王項羽為何放棄逃生?

項羽在烏江自刎的這件事情令後人惋惜,劉邦直到臨死前,通過自己這一生的感悟才明白當年項羽為何烏江自刎,放棄逃生。

劉邦直到臨死前,才知當年烏江岸邊,楚霸王項羽為何放棄逃生?


公元前210年,秦始皇在沙丘病逝,於是趙高等人便發動了沙丘政變,趙高與胡亥串通在一起,篡改秦始皇臨死前留下的詔書,害死了公子扶蘇與趙括,並且立胡亥為帝。這秦二世昏庸無能,殘害手足,暴虐無道,驕奢荒淫,謀害忠臣,而趙高又專權亂政,加重徭役,使得百姓苦不堪言,民不聊生。這十年的暴政之後,終於引發了秦末的農民起義,也就是在這個時期,戰亂不斷,同時也湧現出很多英雄好漢,其中就有西楚霸王項羽和漢高祖劉邦,他們是在當時環境中的大英雄。在秦朝滅亡後,就出現了項羽和劉邦爭奪天下的局面,也就是著名的楚漢之爭。

劉邦直到臨死前,才知當年烏江岸邊,楚霸王項羽為何放棄逃生?

俗話說:長有長的好處,短有短的好處,每個人都不是完美的人,英雄也不例外。在剛開始的時候,他們之間實力差距還是挺大的。我們都知道,優秀的軍事才能是打勝仗的關鍵,而在彭城之戰中項羽以五六萬的軍隊與劉邦的五十六萬大軍抗衡,這可是十倍的差距呀,看起來劉邦的軍隊基本上可以說是必勝無疑的了,可是這場戰爭最終卻以項羽軍隊的勝利而告終。由這場以少勝多的戰爭來看,項羽確實是有突出的軍事才能,有著很強的帶兵打仗的領導能力,由此可見項羽的實力在一定程度上是比劉邦要強的。

劉邦直到臨死前,才知當年烏江岸邊,楚霸王項羽為何放棄逃生?


雖然劉邦在軍事謀略上遠不及項羽,但是劉邦卻能很好地任用賢才,並且善於籠絡諸侯以及將領,使得張良和韓信都願意追隨他,這也就是他的高明之處了。在楚漢之爭時,季布和丁公都曾是項羽手下的得力干將,劉邦曾好幾次敗在季布手下,也曾被丁公給追擊過,不過後來丁公把他給放走了,也是幫了劉邦一把呀。

在劉邦勝利稱帝以後,他便把季布給抓了起來,因為他還因季布打敗他的事而懷恨在心,可是他又想,季布是一個有才能的忠臣,自己也正好需要這樣的人來輔佐自己,於是他便放下仇恨,把他給放了,並封他為郎中。

劉邦直到臨死前,才知當年烏江岸邊,楚霸王項羽為何放棄逃生?


丁公是季布的舅舅,他知道季布被劉邦釋放且封為郎中的事後,心想:就連曾經打敗過劉邦,令劉邦懷恨在心的人都能封官,那他這個曾經幫助過劉邦,放他走的人一定能封一個更大的官了。於是他便去找劉邦,可令他沒有想到的是,劉邦卻把他給抓了起來,並對眾人說:“丁公做項籍的將領時不忠,就是他這種人使項王喪失了天下。”劉邦立即下令處死丁公,並且在軍中示眾,警示大家要忠於自己,做個忠臣,不要像丁公一樣不忠。可見他能分辨出來誰才是真正的可用之才,並且能放下自己的恩怨,任用良將。在漢朝建立以後,他更是求賢若渴,詔令天下,廣泛求才。

而項羽卻不會知人善任,他生性多疑,不信任自己的手下,剛愎自用,不善於聽取他人的意見,不會籠絡人才與諸侯,分不清忠臣與逆臣,致使韓信、陳平、布英等人皆先後歸順漢朝,而且他沒有團結反漢的力量,使得每一股力量單獨作戰,最終被劉邦各個擊破。

劉邦直到臨死前,才知當年烏江岸邊,楚霸王項羽為何放棄逃生?


陳勝、吳廣起義後,韓信帶著寶劍投奔項梁,項梁死後便歸屬項羽,被封為郎中,可是韓信多次給項羽獻計,項羽都沒有采納,韓信得不到重用,便離開了項羽,投奔劉邦,並在劉邦手下充分發揮自己的才能,成為劉邦的一名得力干將。范增跟隨項羽攻入關中以後,便勸項羽讓他消滅劉邦的勢力,可是項羽不聽,後來在鴻門宴上又多次暗示項羽趁機殺死劉邦,可項羽不理睬,於是他又想辦法讓人行刺劉邦,可是因為項羽的優柔寡斷最終沒能成功。漢三年,劉邦被困滎陽,這時候陳平用離間計離間項羽與范增的君臣關係,迫使范增辭官歸鄉,並病死途中。

劉邦直到臨死前,才知當年烏江岸邊,楚霸王項羽為何放棄逃生?


儘管如此,劉邦和項羽在一定程度上卻是有著一些相似性的,大家可能會覺得,他們之間的相似性一定就是他們都想成為天下的霸主吧,然而小編要跟大家說的是,他們在一些重要的事情面前都有著他們獨有的英雄風範,有他們自己的原則。項羽英勇威猛,武功蓋世,一舉滅秦,他胸懷坦蕩,富有謀略,果真一代霸王。劉邦從平民到一代帝王,心胸寬廣,知人善任,乃一代領導英才。

最終,項羽戰敗,自認無顏面對江東父老,於烏江自刎,劉邦稱帝。劉邦稱帝后,面臨著多方面的壓力,國家剛剛經歷過多年戰亂,經濟發展不穩定,還不時地有戰亂興起,就連後宮妃嬪也不安生,她們明爭暗鬥,爭權奪利,這些都是威脅他的統治的一些因素。後來,雖然劉邦年事已高,但因為內部動亂,還是不得不再次穿上戰袍,親臨戰場。不過這場戰爭劉邦雖然獲勝,但卻被箭射中,身受重傷,他這些年因為戰亂以及處理朝政已使身體疲憊不堪,再加上回宮路途遙遠且顛簸,耽擱了病情,傷勢愈發嚴重了。

劉邦直到臨死前,才知當年烏江岸邊,楚霸王項羽為何放棄逃生?

回到宮中以後,他的侍從立馬宣太醫為他治療,看著太醫的表情以及呂后的眼神,他知道自己應該是沒得救了,他回憶自己的一生,自己幹過的大小事件、取得的成就,可是自己馳騁沙場打下且費心經營的江山最終還是要拱手讓人,於是乎,他便遣走太醫,放棄了治療。這令在場的大臣和官員十分不解,就算是普通百姓也想好好活下去,可是高高在上的皇帝卻要放棄治療。可就在這時候,劉邦突然就明白了當時項羽為什麼要自刎,這就是英雄所見略同吧。

劉邦直到臨死前,才知當年烏江岸邊,楚霸王項羽為何放棄逃生?

當時項羽手下的士兵全數戰死,經歷如此慘敗後的他怎會苟且偷生,還要看著自己的對手劉邦稱霸天下,自刎就是他最後的倔強了吧,就像此時的劉邦放棄治療一樣。小人各有各的卑鄙,但是英雄卻會所見略同,劉邦死之前終於明白了項羽為何放棄逃生,這就是英雄之間的默契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