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真相:沒錢沒勢的杜月笙,也曾不過是鄉親眼裡的“小癟三”

文 / 狐

字數:約2560字

許多年後,杜月笙成了青幫話事人,名震大上海。富貴名流們也甘拜在其腳下,他嫻熟地遊走於權貴之間,一點也沒有落魄的影子。

儘管他當年只是個人人嫌棄的"小癟三",也沒有喊出一句"莫欺少年窮",但一切都往事隨風,飄散了。只留下一絲絲回憶,和對父母外婆的思念。

歷史真相:沒錢沒勢的杜月笙,也曾不過是鄉親眼裡的“小癟三”

/壹/

1888年農曆七月十五日,杜月笙降生於上海東北的鄉下高橋鎮。這一天在中國傳統的節日裡,俗稱"中元節",又稱"鬼節",是百鬼夜行的日子。

父親杜文卿並沒有在家裡,而是照看著自家在楊樹浦的一間小米店,這是一家人賴以生存的活計。沒有親眼見證兒子出生,杜文卿有些懊惱,可很快就興奮起來:要趕快給兒子取名字呀!

恰巧此時天色將暗,月亮初升,杜文卿心血來潮,給兒子取名叫"月生"。而後人聞名的"杜月笙"的名號,是在他發達之後,出自國學大師章太炎之口,"姓杜,名鏞,字月笙"。

然而兒子的降臨,並沒有改變一家人生活的困窘。尤其是到了1889年,杜月笙一歲時,一場疫病肆虐。正值春夏之交,青黃不接,從城裡到鄉下,死的人不計其數。

杜月笙的母親朱氏便抱著孩子去投靠丈夫。但此時的杜文卿已被生意折磨的焦頭爛額。世道艱難,窮人餓的餓死、病的病死,米價卻一直往上冒。前頭賣出的米價連後頭進貨的價錢都不夠,杜文卿這樣的小商販難以為繼。

一家三口都在等著吃飯,米店收入越來越少,杜文卿該怎麼辦呢?

歷史真相:沒錢沒勢的杜月笙,也曾不過是鄉親眼裡的“小癟三”

/貳/

朱氏做了打算,她決定去做"包身工"去減輕家庭負擔,杜文卿卻死活都不同意,因為朱氏此時又懷了身孕。

"包身工"是什麼?舊上海的紡織廠需要大量女工,許多農村來的婦女便和包工頭簽訂契約。而一旦簽訂契約就沒有人身自由,工資歸包工頭所有,只被提供極差的食宿條件,類似於"半奴隸制"。

即便這樣,當時還有許多窮苦人家的女孩願意去做,無他,至少能吃上飯,能活著。

經不住妻子的一再要求和生活的壓迫,杜文卿只能同意,好歹是一條活路。此後,朱氏的生命就在工廠的剝削下漸漸消耗。

1890年,是不平凡的一年。這一年,滿清政府還是一如既往的腐敗,但許多朝廷重臣卻相繼離世。如曾國荃、曾紀澤叔侄,湘軍水軍統帥彭玉麟、楊嶽斌,衛榮光,李鶴年等。

然而有人為他們弔唁,卻無人管百姓死活。這一年,疫病再次席捲全國,朝廷應對疲軟,百姓死亡無數。

朱氏在這一年也離世了,不是死於疫病,而是在生了女兒後耗盡了生機。杜文卿將妻子遺體收斂,運回老家卻無錢安葬。只能尋一處荒蕪的田間,用稻草匆匆掩蓋。剛生下來的女兒也隨後忍痛贈予一位願意撫養的商人,此後便再難一見。

家裡的米店還在支撐著,杜文卿又當爹又當媽。1891年,一位張姓女子不嫌棄杜家貧窮,做了杜文卿的續絃,成了杜月笙的後媽。此時,杜月笙三歲。

歷史真相:沒錢沒勢的杜月笙,也曾不過是鄉親眼裡的“小癟三”

/叄/

張氏是一位傳統的女人,相夫教子一點也沒有苛責杜月笙。在張氏的保護下,杜月笙度過童年裡唯一快樂的日子。

1892年,上海糧食缺乏,饑民遍野,經營小米店的杜氏一家自然也不好過。杜文卿在苦苦支撐一段時間後病倒了,不久離開人世。張氏一人便擔負起了支撐米店,照顧孩子的重任。

日子,更難熬了。

1894年,中日甲午戰爭慘敗,清政府付出鉅額賠款。這場國家的災難也影響到了普通人的生活,杜家的米店倒閉了,張氏徹底沒了生活來源。1895年,上海發生了大地震,流民極多。張氏卻在此時失蹤了(有人懷疑是被人抓走拐賣了,那個年代是常事),七歲的杜月笙成了孤兒。

儘管還有舅舅外婆,姑父堂哥,但都是貧窮人家,自己生活下去已是困難,哪兒有多餘的錢再負擔一個半大的孩子呢?

從親人那裡,杜月笙第一次感受到了人情冷暖。外婆是很愛他,但也要依託舅舅一家生活,不能顧他太多。姑姑一家也是,這就是窮人的命。

寄人籬下的生活不好過,杜月笙在舅舅家蹭吃,免不了手舅家的白眼。但是他都不在意,生活的磨難讓他比同齡人更加聰慧。

要活著,就別怕受委屈。杜月笙深諳其理。

可是,再聰明的孩子也只是孩子,無人管教也會走岔路。

歷史真相:沒錢沒勢的杜月笙,也曾不過是鄉親眼裡的“小癟三”

/肆/

正是好玩的年紀,杜月笙結識了一群同齡的窮孩子,他們也都是沒錢上學。一群小孩經常結伴去討飯,時不時也偷點瓜果蔬菜,惹得鄉親們都叫他們"小癟三"。

但對他們來說,只要能填飽肚子,其他的,管他呢。

道德在活著面前一文不值。

杜月笙很聰明也講義氣,漸漸就成了這群孩子裡說話算得上數的人。但當大哥也是有代價的,比如在小弟的攛掇下,你不能慫。杜月笙第一次賭博,就是小弟們慫恿的。

那時底層人民流行賭博,而且操作也簡單,在街頭巷裡搭個棚子就算是賭坊了。一群少年看多了,也不免勾起好奇。

杜月笙便當了家裡的一箇舊秤桿換了15個銅板,領著一群小弟進了賭坊。第一次賭博,讓杜月笙大賺了一筆,三次下來竟有了75個銅板。杜月笙心中便起了念頭:這樣來錢太容易,只要機靈點,要活得風光並不難。

杜月笙拿著贏的錢帶小弟們一頓吃喝,決心把賭博作為自己的"正業"。可是俗話說,"十賭九輸。"杜月笙第二天再去的時候,就栽了跟頭,還被賭徒們剝了衣服丟出來。

可是他已經上了癮,就把家裡能當的都當,當的錢全拿去賭博。贏了就跟小弟們吃喝廝混,輸了就餓肚子。慘的時候,寒冬臘月裡連件棉衣都沒有。

同時,鄉親們也在背後對他指指點點,什麼"敗家子""小癟三"的話張口就來。杜月笙難以忍受,於是在14歲那年,他做了一個驚人的決定:離開高橋鎮,去大上海闖蕩。

歷史真相:沒錢沒勢的杜月笙,也曾不過是鄉親眼裡的“小癟三”

/伍/

去闖蕩是需要資本的,杜月笙就把主意打到了自家老宅上。可這個提議當即就被舅舅否定了,還將他毒打了一頓。連姑父也說,你再提這件事,我也打你。

長輩的教訓並不能改變杜月笙的心意,杜月笙只好去找疼愛他的外婆。外婆也沒有多餘的錢,但還是託人給他求了一個在上海一間水果店當學徒的機會。

終於要離開了,杜月笙躊躇滿志。那天,他穿著粗布短衫,為他送行的只有外婆一人。

外婆送了他十里,也嘮叨了十里。千叮嚀萬囑咐他一定要聽話,好好照顧自己,不要惹是生非。末了,從懷裡掏出一個小布包,打開來一看,裡面包著的是幾個銅板。

杜月笙的眼淚此時再也止不住了,跪下來給外婆磕了三個響頭,併發誓:一定要風光回來,起家業,修祠堂。

隨後,轉身離去,踏上於他而言陌生又興奮的旅程。



杜月笙離開了高橋鎮,他的未來之路將會一帆風順嗎?而他又是怎樣機緣巧合下才加入青幫,開始崛起的呢?

歡迎關注作者,將會持續更新。你也可以點擊上方商品卡購買這本書,親自走進青幫大佬的世界,瞭解他的成名與辛酸。

更多內容:

美國政客想要立法讓中國賠償,妄想歷史重現?請你清醒一點!

小米創始人雷軍說,互聯網行業的套路,都是《三體》玩剩下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