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訪傳化物流節看物流業嬗變:從數據孤島到全場景滲透

新科技不僅是戰疫的關鍵著力點,也已經是物流產業的新動能和新優勢。

5月6日,以“致敬中國貨運物流人,構建行業命運共同體”為主題的第四屆傳化物流節在全國線上線下同步啟動,從最基礎的減價促銷的線上化,到滲透物流各個場景的數字化和智能化,新科技正在不斷給物流積蓄勢能,產業鏈上下游正在借力新科技抱團發展,協同拓展智慧物流邊界。

“5.6物流節”是中國物流行業和物流人的專屬節日,傳化智聯已經連續四年舉辦傳化物流節,並且發揮其智能化、數字化的特性將物流節也打造成了一個富有科技感的物流人的節日,藉此推動物流數字化轉型。

被稱為物流屆“雙11”的傳化物流節為物流人量身定製的產品、服務、實惠多達數十項:有覆蓋傳化公路港內加油、停車、餐飲、住宿、倉配等場景的消費券,還有卡車、輪胎、潤滑油、車用尿素等各類產業鏈品牌商推出的超低折促銷活動,還有智慧園區服務等等。

“我的車輛再過兩個月就過保了,想看看有合適的機油就換。”5月6日,在成都傳化公路港剛剛卸完貨的貨車司機王師傅在物流節上抽到了500元的油卡,他表示,“我跑河南專線的,路上跑了好幾天了,能抽到獎很高興,這是實實在在的實惠”

探訪傳化物流節看物流業嬗變:從數據孤島到全場景滲透

除了通過線上的消費券等大促活動來關愛物流人外,還在產品端、服務端賦能產業鏈上下游,讓他們實惠地感受科技帶來的降本增效,比如智能運輸管理系統等產品的折扣等。

“我們用優質的產品和服務,給大家更大的價值。”傳化智聯相關負責人說,“物流節連接起了物流產業鏈上下游各方資源、服務,參與者在這個大生態中能夠找到各自需要的客戶和資源。”

公開資料顯示,截至2019年年末,傳化智聯在全國建設了65個公路港,入駐企業12048家、年車流量達到3072萬輛,自建倉面積15萬㎡,物流供應鏈倉運配一體業務年發貨件數3.88億件。

這個流量優勢的背後,離不開智能公路港服務、物流服務、智能信息服務和支付金融服務。應用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技術,傳化依託全國的實體公路港,聚集人、車、貨、場、財核心要素,對接貨源方、物流商以及司機等多方流量,實現平臺資源整合。

疫情期間,傳化一體化物流服務模式及免費提供的輕量化雲服務產品在其中發揮了重大價值,成為助力復工復產的行業力量。

後疫情時代,發揮全鏈條優勢,傳化智聯通過整合倉儲資源、幹線、城配運力資源,重點發力倉運配一體化服務能力,更深入地鏈接大、中、小型生產製造企業以及商貿企業,助力產業端供應鏈實現降本增效和轉型升級。

據悉,基於線上線下的全場景讓利合作,此次物流節聚合效應在逐漸發揮,傳化與產業鏈上合作伙伴及平臺內外客戶共同努力,構建命運共同體,應對挑戰,化危為機。

抗疫關頭,挺身而出,復工復產,保障經濟,中國3000萬卡車司機的生存現狀備受社會關注。

當天,由傳化慈善基金會公益研究院撰寫、社科文獻出版社出版的《中國卡車司機調查報告No.3 》正式發佈,以女性卡車司機、物流商、裝卸工為主角,揭示了一線物流人的生存狀態,並倡議關愛貨運物流人。

不僅如此,以“致敬中國貨運物流人,構建行業命運共同體”的傳化物流節也同日正式開幕,用行動聯合產業鏈上下游,化危為機,構建命運共同體。

探訪傳化物流節看物流業嬗變:從數據孤島到全場景滲透

《中國卡車司機調查報告No.3》以“女性卡車司機”、“物流商”和“裝卸工”為三大主題,展現了女卡車司機去性別化的工作實踐、物流商的3類重要模式以及裝卸工的“貨場尋租”等。

卡車司機、物流商、裝卸工等行業內各職業群體,命運息息相關。某個群體狀況的改善、整個行業的健康發展,都離不開產業鏈上下游的共同努力。

對此,傳化慈善基金會聯合傳化智聯、中國交通報、多家公益機構、物流企業等面向全社會發出“關愛3000萬卡車司機,構建行業命運共同體”倡議,呼籲卡車司機、物流信息平臺、物流企業、車後服務商等共建平等、協作、共享的行業命運共同體。

同時,針對卡車司機當前面臨的運價下跌、收入下降、貨源不足等問題,《倡議》建議,5月6日高速收費恢復之際,有關部門和行業協會引導上游企業將運價調節至合理區間,讓卡車司機的勞動創造獲得應有報酬,並通過實施新收費標準,減輕貨車通行費用負擔,降低生產經營成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