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月笙儿子,牢记父亲临终遗言,给国家无偿捐献18亿古董

提起杜月笙,大家都不陌生。作为中国近代史上的传奇人物,14岁起闯荡上海滩,从一名水果店的学徒一直做到了黑帮老大,而且黑白两道通吃,政商界无往不利,人称“上海皇帝”。但是对于他的子女,却并不为世人所熟知,今天我们就聊一下他最小的儿子,杜维善。

杜月笙儿子,牢记父亲临终遗言,给国家无偿捐献18亿古董


杜维善是杜月笙最小的儿子,在家里排行老七,他的母亲是杜月笙的四夫人,京剧名旦姚玉兰。1949年上海解放前夕,杜维善便跟随父母来到香港生活,没过两年父亲杜月笙去世。原本杜家称霸上海,生活奢靡,挥金如土。但是临终前的杜月笙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在他死后到处要账,一把火烧掉了将近一亿美金的借据,只给自己的老婆孩子留下区区十万美元。

杜月笙儿子,牢记父亲临终遗言,给国家无偿捐献18亿古董


为了安葬杜月笙,杜维善母子只得求助于宋美龄,就这样她们扶灵去了台湾。来到台湾的杜维善母子依然生活拮据。但是杜维善一直没有忘记父亲的遗言,永远不能踏入黑道,要记住自己中国人的身份,要努力读书。母亲姚玉兰也竭尽全力供他读书。

杜维善在台湾读完中学后,考入了澳大利亚堪培拉大学学习地质。为了节省费用,他一直坚持勤工俭学,到银矿当过矿工,钻过矿井,勘察过地质,画过图纸,甚至帮人贩运过牛羊、到屠宰场去打过短工。

毕业后的杜维善很自然就干起了地质工程师的职业,后来又接连贩卖牛羊、开银矿、做石油生意,可能是遗传了他父亲的经商头脑,不就变成了亿万富豪,真是时运来了,挡都挡不住。

杜月笙儿子,牢记父亲临终遗言,给国家无偿捐献18亿古董


机缘巧合,有了钱的杜维善喜欢上了钱。杜维善喜欢吃川菜,经常会光顾台北的一家川菜馆,一份麻婆豆腐,一份白饭就是一餐。一次偶然的机会,吃完饭的杜维善来到了参观附近的一家古董店,顺手拿起一枚五铢钱,问老板是西汉的还是东汉的,老板也是个直人, 直接回答他不知道,想知道就自己去研究。

杜月笙儿子,牢记父亲临终遗言,给国家无偿捐献18亿古董


说者无心, 听者有意。从此杜维善做生意之余就喜欢上了“钱”。而且钻进了钱眼出不来了。有一次杜维善看中了几个半两,对方开口就是20万。回到家后,杜维善就像是得了相思病,魂都被那个几个半两勾走了。第二天就把刚买的房子抵押了,拿着钱换来了那几个古钱币。

杜月笙儿子,牢记父亲临终遗言,给国家无偿捐献18亿古董


杜维善从此爱钱出了名,但是他更爱国。1991年思念故土的杜维善来到了老家上海。顺道参观了上海博物馆,上海博物馆的原址是中汇银行大楼,中汇银行的开办人就是杜维善的父亲杜月笙。这次也算是故地重游了。在参观博物馆的过程中,馆长向杜维善介绍了博物馆的镇馆之宝,国家一级文物波斯萨珊王朝金币。

杜月笙儿子,牢记父亲临终遗言,给国家无偿捐献18亿古董


古波斯萨珊王朝是1000多年前存在于古丝绸之路上的王国,时代相当于我国初唐。因为这个王朝存在的时间不算长,金银币数量极少,所以价值极高,在收藏界被誉为“世界上最贵的金银币”。萨珊王朝覆灭后,一些贵族沿着古丝绸之路逃到了中国,所以这些金银币也沿着古丝绸之路散落各地。

杜月笙儿子,牢记父亲临终遗言,给国家无偿捐献18亿古董


上海是一座年轻的城市,经济固然发达,但是由于历史较短,上海博物馆缺少有分量的文物。据说当时上海博物馆开馆,为了增加分量,才向新疆博物馆借了这一枚古波斯萨珊王国的金币,就是这一枚金币还是经过国务院和国家文物局的多次协调。

参观完了之后,杜维善当时就向馆长说,这样的金币我可以送你们一些。当时馆长还以为这位杜公子是在说笑吹牛。谁知一个月后,杜维善就再次来到上海,一出手就捐赠给上海博物馆萨珊王朝的各种金银币多达367枚。

杜月笙儿子,牢记父亲临终遗言,给国家无偿捐献18亿古董


后来杜维善又多次向上海博物馆捐赠古钱币2000多枚,按照当时的物价就价值18亿元之多。当时的博物馆馆长对杜维善开玩笑说,上博是你们杜家的老宅子,第一次见到你时,我们还担心你是来收房租的呢!没想到你不仅没收房租,还把这么多宝贝捐给了我们。杜维善捐赠的金币,很多都是难得一见的珍品。爱钱的杜维善最后却把钱都捐给了国家。他自己却说:“与其放在家里,还不如大家一起看。这些文物只有回到祖国,才算是真正回了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