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寫過那麼多詩,他自己會背嗎?你怎麼看?

上官馨雪


我認為不僅李白對自己寫過的詩不完全會背,就是古今中外所有的詩人對自己寫過的詩都不會背下幾首來。這是因為詩人寫詩目的不是為了自己背誦的,是為了抒發自己的情感的,是為了表達“言”和“志”的。我們現代人無論是在學習古代詩詞或是現代詩歌雖然往往是用“背”的方式來學習的,其實真正的目的也不是為了能背下來,而是通過“背”的方式更加深入的體會詩的意境,感受詩的美感,進而更深入的瞭解詩人的胸懷,以及詩人所生活的時代背景。當然還有其它方面,比如詩的構思,詩的創作手法,詩的韻法、句法、章法等等很多內在的東西,從而在潛移默化中陶冶自己的情操。

總之,李白寫過那麼多詩,他自己不會都背下來的。


文友如林


唐代,是我國古代詩歌最繁榮昌盛的時代,出現了無數名揚海外的詩人,如:李白、杜甫、白居易、李賀、王維、賀知章、杜牧、孟郊等等,他們的詩歌,許多至今仍然被廣為流傳。其中又以“浪漫主義詩人”李白和“現實主義詩人”杜甫兩人的詩歌影響最大。

李白,字太白,號青蓮居士,生活在盛唐時期。他性格豪邁,熱愛祖國的山山水水,遊歷了眾多名山大川,蹤跡遍佈大江南北,寫出了許多讚美祖國的壯麗詩篇。傳說他一生留下了3000多首詩歌,但在《李白詩詞全集》裡收納的詩只有1010首。其中59首,樂府詩149首,古近體詩772首,補遺詩詞30首。他的詩清新飄逸,想象力豐富,意境奇妙,立意清晰,充滿了強烈的古典浪漫主義色彩!人們稱他為“詩仙”。

“床起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朝辭白帝彩雲間,千里江陵一日還。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日照香爐生紫煙,遙看瀑布掛前川。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天門中斷楚江開,碧水東流到此回。兩岸青山相對出,孤帆一片日邊來。”,“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君不見,高堂明鏡悲白髮,朝如青絲暮成雪。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每當讀起這些“琅琅上口”的詩句時,禁不住想對高山長吟,對大海放歌。心中在對詩人妙筆生花技藝產生敬意的同時,也為我們偉大祖國有如此多的壯麗山河,而感到由衷地驕傲和自豪!

李白是一個才華橫溢,滿腹詩文之人。他嚮往文人們普遍嚮往的“士大夫”生活,本以為可以憑著自己華麗的文彩、豪邁的詩文,讓自己走上官場仕途,但他那不擅阿諛奉承、摧眉折腰事權貴的個性,使得他果斷放棄了功名利祿,周遊了祖國的名山大川,把對祖國的滿腔熱愛,化作一篇篇錦繡壯麗的詩歌。一個紅塵中帶有純真、帶有灑脫的“仙人”,雖然一生寫了據說有3000多首詩(《李白詩詞全集》裡只錄有1010首),但是,他卻沒有給自己寫過一首讚歌,他那胸懷天下的胸懷,從古到今,有幾人能及?

請問,一個連自己都能“忘記”的人,會記得幾首自己寫的詩?這也是後來在全國各地出現了許多冒牌李白的原因之一吧。據說,浙江曾經有個冒牌的李白,甚至騙了一個知府近一年多的時間,要不是一個從長安歸來、曾和李白一起在朝中做過大官的人解甲歸田,這個騙子還真不知道要騙多久呢。這也是中國古代詩歌史上的一大“”笑話!

好了,就此擱筆,謝謝各位的閱讀。


對影c三人


一定會背,那都是他身心感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