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的你》:決定孩子人生走向的不在出身,取決於有怎樣的父母

這兩年,校園霸凌、校園暴力引發的時間越來越受人們關注,不管是新聞報道還是綜藝節目都有涉及。但最能牽動人心的,無非就屬最近大火的電影黑馬——《少年的你》了。

《少年的你》:決定孩子人生走向的不在出身,取決於有怎樣的父母

很多人都是因為追星、追熱度去的電影院,但看完後心疼和壓抑感卻遲遲揮散不去。正是因為壓抑和殘忍,不少朋友都詢問看過的人:“這個電影適合帶孩子去看嗎?”。

個人認為是適合的。而且不僅適合孩子看,更值得父母們去深思。因為《少年的你》表達的不僅僅只是校園霸凌,還有父母的角色對孩子三觀的建立以及人生走向是多麼重要。

父母懦弱,孩子也難抬頭

霸凌承受者陳念,在經過了被同學們拿球砸、惡意絆倒、剪頭髮等一系列欺凌之後,媽媽電話中的勸說是:“孩子,再忍忍,高考過後就好了”。

《少年的你》:決定孩子人生走向的不在出身,取決於有怎樣的父母

遇事怕事,只會一味忍讓的父母,孩子更容易被當成“軟柿子”任人拿捏。

《農村寄宿制學校學生髮展報告》中提到:31.7%的寄宿學生都有過至少2-3次被人欺負的經歷,而因為沒有父母作為強大的依靠,留守兒童所佔的比例為36.3%。

父母行事極端,孩子心理扭曲

最讓人意想不到的,就是電影中的霸凌者魏萊,一個家境富裕、乖巧懂事的孩子,怎麼會成為校園霸凌的主導者,喜歡以暴力取樂呢?原來她也是霸凌承受者,施暴者就是她的父母。

《少年的你》:決定孩子人生走向的不在出身,取決於有怎樣的父母

因為一次留級,父親一年沒有和她說過話;因為認為自己的女兒和別的孩子不一樣,在警察調查自殺案件去她家走訪時,魏萊媽媽批判說是那個自殺的孩子心理素質不行、家庭教育不行。

一個喜歡使用冷暴力的爸爸,再加上一個遇事先責怪他人的媽媽,受到這兩位極端父母的影響,難怪魏萊在以施暴為取樂時,不但沒有愧疚,竟然摻雜著一些理直氣壯的意味。

《少年的你》:決定孩子人生走向的不在出身,取決於有怎樣的父母

電影中的兩個女主角,最後一個由被霸凌者變成了霸凌者,另一個則由霸凌者淪落為被霸凌者,這和前者父母的“不作為不發聲”,後者父母的“不誇讚高期待”的教育模式脫不了關係。

看完《少年的你》,讓我感觸最深的就是:決定孩子人生走向的不在出身,而是取決於有怎樣的父母。當然,也不排除有一些雖然父母缺位,但卻能自行克服,自立自強,長大後性格健全的孩子,但是也只有他們自己知道曾經承受過怎樣的苦。

各位家長,你認為還有哪些因素也將決定孩子的人生走向?父母的角色重要嗎?歡迎留言分享你的真實想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