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樣一生安穩

聽來的一個故事。

一個朋友的朋友,去年投資踩雷,損失了十幾萬元,元氣大傷。

但好在她平時交遊廣泛,又寫得一手好文章,於是開始幫好幾個企業寫稿子。

平時上班之餘,奮力寫稿。

近一年過去,損失的十幾萬元,已經幾乎全數賺了回來,順利回血。

...

我們常說,年輕人可以適當多冒險,進行一些激進投資。

即使掉坑裡也不要緊,很容易就能恢復。

而中年人或者老人,就要以安全穩定為主,儘量少碰劇烈波動的理財。

有一個說法對此進行了解釋,我覺得挺有趣:

這種理論認為,大部分普通人主要有兩種資本:

1)錢

2)勞動力

其中,錢可以生錢,創造睡後收入;

而勞動力賺錢,多幹多賺,不幹不賺。但總體而言,一個人的工資水平,會相對穩定。

用勞動力賺錢,就好比金融資產裡面的債券——波動小、收益較為固定。

但是勝在穩定安全。

如果你是一個學校老師、一個公務員、一個國企央企知名大企業員工,你就是一個優質債券呢~

評級AAA的那種。至少在相親市場是這樣...

那,如果你是一個自由職業者、一個房地產中介,一個像我一樣寫文章的...

你的評級可能就是垃圾債。

至少在父母,和銀行眼裡是這樣...

咳,回到正文。

人年輕的時候,沒有多少錢,卻有充足的人力資本——

這相當於手頭債類資產多、股類資產少。

這時候為了維持債股的平衡,就應該多買股票、多進行一些風險投資。

隨著年齡的增長,身體在衰弱,人力資本逐漸下降,但——

手頭的錢卻越來越多。

這時候的你,越來越像是一隻股票了。應該多買一些債類資產,多投資一些固定收益的理財,少買一些股票。

進行再次平衡。

——這種理論就叫,生命週期理論啦~

我們所說的高風險股類資產,包括股票、房地產、商品等等;

而低風險的債類資產,包括各類債券、銀行存款、貨幣基金等等。

說完了理論,說點實際的。

有一類基金,就是根據這套理論設計的:

這種基金覺得,大部分人理財的目標,都是養老、買房,或給孩子攢錢上大學。

最終都有一個明確的目標。

但大部分人,沒有時間精力學習投資。即使學習了,也容易半懂不懂,本金反而容易被吞噬掉。

與其讓大家費力想怎麼做資產配置,不如直接一條龍服務:

幫你挑產品做組合、幫你做資產配置和再平衡。

你只需要考慮——自己什麼時候用錢就行了,比如說,2035年退休。

就直接選一個,2035年到期的目標基金就行。

這種基金在最初的幾年,大部分的錢會拿去做高風險投資——比如買股票;

隨著到期日越來越近,低風險資產的比例——比如國債、債券、現金等佔比,會越來越高。

它追求的不是儘量多的賺錢,而是能夠穩定增值、追求收益能覆蓋掉退休後的花銷。

一生平穩有錢~

隨便放張圖,某一個生命週期目標基金——

隨著年齡的增長,基金持有的股票(淺藍色和橙色)越來越少;

而債券部分(灰色和黃色、深藍色)的比例,越來越高。

...

這種基金,在美國是非常熱門的。

很多時候看美國的金融市場,能看到我們自己的一些趨勢。

比如說,從去年9月開始,我們批了好幾十只養老目標基金出來。

就是上面提到的,生命週期組合啦——目標很明確,就是養老用。

其中最早的幾個,也已經成立一年了,收益怎麼樣呢?

列一下:

最近半年的漲幅,普遍保持在8%以上;甚至到11%。

看名字還是挺好認的。

比如中歐養老2035,就是說,最好把錢在裡面一直放到2035年。

華夏養老2040,目標是一直投資到2040年。

針對的正好是我這個年齡段的人:到2035-2040年退休。

當然,目標是2035年,不是說一直到2035年才能取。它有一個封閉期——

一般是封閉三年,也有封閉一年的。

封閉3年之後,開放幾天,可以自由的再買,或者賣掉。過了這幾天,再封閉3年。

所以如果你看不上這收益,或者有更好的選擇,中間還是有一個反悔期的。

不過,它還是希望你——

儘量的不要動、少動,追求 一個長線收益。

這種基金,剛出來時,其實我有詳細的介紹過原理,看這裡

具體就不多說了。

我記得好多人問過我——如果以養老為目的,我應該怎麼做資產配置呢?

這種基金,算是給出了一個一站式的解決方案吧~

可做個參考...

那到今天為止,養老目標基金,已經推出近80個了。

已經成立一年以上的,如前所述,是那7個。

ps.

其中有一些,是目標風險型——

風險固定,需要你根據自己的風險偏好去選擇。

比如XX穩健養老、XX平衡養老。

建議大家,儘量選擇目標日期型的——它會隨著目標日期的臨近,調整組合,慢慢地去降低風險。

這種也容易認——名字裡帶日期的,就是。

比如XX養老2045、XX養老2035...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