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樣的人才是你的朋友

疫情宅在家的日子,菜場,家簡單的兩點一線,你是否也和大多數人一樣霍霍了不少麵粉等原材料,嘗試了涼皮戚風蛋糕雙色餃子甚至更高難度的?

刷視頻看新聞的某一瞬間我突然意識到手機好一陣子沒有響過了。

除去工作減少致使業務溝通的頻率降低外,曾經一些打著溝通感情有事沒事閒聊幾句的人不經意間消失了,朋友圈依然健在,只是點開對話框不知道該說些什麼作為開場白了。


什麼樣的人才是你的朋友


打開手機通訊錄從頭到尾翻了一遍,有些人甚至都想不起來具體的樣子了,要不是備註了準確的名字,或許就是一個馬路上碰面都認不出彼此的陌生人了。

現在通訊方式如此發達是什麼造成了現在這樣的疏遠。

閉上眼,感覺有點點的失落,曾幾何時,幾個電話就可以叫來一幫朋友,以數量著稱的好友還是自己沾沾自喜的優勢,歡呼雀躍,聚會下來嗓子在不知不覺間都能被自己弄得沙啞,幾周沒見甚至幾天沒見而已,就像過了很久,迫不及待互訴衷腸,聊著天南海北,和所有人都有說不完的話。


什麼樣的人才是你的朋友


多少年過去,那時候的熱鬧被現在的自己看成是一種年輕時的記憶,不是不喜歡熱鬧,只是覺得有點喧鬧了;不是不喜歡瘋狂,只是更喜歡安靜了;不是不喜歡歡快,只是覺得自己不太想去蹦跳了;不是不喜歡人多,只是覺得聊不到一起去了。

是我們變了,還是對方變了,許久不聯繫的人不是沒有勇氣撥通電話聊聊近況,更多的是覺得沒有必要了,與其不知道說什麼彼此尷尬,不如就這樣靜靜的遠去好了

有些關係的維繫註定需要某種特定的被動模式來驅使。

學生時代的同學關係,幼兒園,小學,初中,高中,大學或是各類補習班興趣班,要經常見面,在一個共同環境下學習;同事間的工作關係,同樣是在一個共同範圍內完成任務,這個共同的空間營造出彼此構成關係的必要條件,當沒有了這個特定空間,很多人就失去了溝通的紐帶,久而久之,就成了認識的陌生人。

這是一般關係的人。

什麼樣的人才是你的朋友


有些關係會隨著年齡的增長導致雙方的思維方式和出發點發生偏移。

有的人在某一個時期內關係很親密,無話不說,彼此信任,但人不會一直待在原地不動,升遷和個人提升導致每個人的內心在不斷變化,原生家庭中形成的性格和處事風格逐漸成形,隨著各自有了家庭,所處的環境導致考慮的角度不再相同,之間的共同語言逐漸減少,找不到共同的點,自然吸引彼此主動聯繫的慾望也會跟著降低,這就形成了距離感,久而久之,就成了熟悉的陌生人。

這是熟識關係的人。

什麼樣的人才是你的朋友


有些關係是人為在刻意維繫。

畢業多年,幾個人定期都會聚一聚,說一說彼此的近況,發洩一些生活中的槽點,幾個人中並不是每個人都彼此交心,只是覺得時間久了聚聚不容易,定期聊聊這種形式暗示自己是一種習慣,但其實聊天內容卻不痛不癢,改變不了什麼現實問題,也互相get不到對方的點。還有一種就是存在利益關係,曾經或是即將一方幫助另一方獲得利潤,一方認為自己和對方在一起,在能力提升或是長遠發展方面都可以獲得更好地幫助。這兩種關係都需要有人始終扮演主動聯絡的人,被動接受的人雖然談不上絕對的踏實和信任,但認為對自己沒有什麼危害卻找不到拒絕的理由,久而久之,這種習慣就形成了不是那麼走心的朋友關係。

這是被動熟識關係的人。

什麼樣的人才是你的朋友


有些關係不需要刻意維繫,你管不管它都依然堅固的停留在那裡。

許久不聯絡,彼此間不需要任何招呼,一句簡單的問候就可以讓對方感受到足足的溫暖,一方突然宣佈戀愛或是結婚的消息,另一方會產生莫名的失落感,就像自己一直養在身邊的愛寵被人奪走一樣。各自忙生活,即使很多年不見面,也會有聊不完的話題。這種感情很奇怪,明明兩個人的生活都發生了改變,那份感覺卻依然停留在最初熟識的階段,不用考慮深夜對方有沒有在休息都可以打去電話訴說自己的不愉快,這是讓人舒服的關係。

這才是朋友間該有的樣子。

什麼樣的人才是你的朋友


到這裡其實我們就很好理解為什麼有的人走著走著就走散了,有些人註定只會是我們生命中的過客,停留在某個特定的時間段陪伴我們,他們的出現談不上命中註定,只是正好擦肩而過而已,不需要為不值得的感情感到悲傷,有些人註定不適合陪伴我們走完全程,時間沉澱下的人才是真正值得珍惜的人,篩選出那些可以讓你踏實放下偽裝做回自己的人,可以在任何時間任何地點接受你軟弱一面的人。這類人不需要多,一個足以!

這也許就是成長的代價,經歷和時間會幫你篩選什麼樣的人會成為你的摯友,什麼樣的人會成為夥伴,什麼樣的人是你通訊錄裡的殭屍,什麼樣的人會被你排除在生活圈之外。


大家好,我是你們的鳳尾阿姨,一個80後熱愛生活熱愛美食,喜歡用文字陪你們聊天,會用老阿姨自嘲又喜歡自稱女生的“假矛盾體”,我想很多女生都會和我一樣,想要活的年輕又承認現實的年齡,我願意傾聽你們的故事,分享我的生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