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圖紅梅贊

#敬請酌詞煉句#

題圖紅梅贊


題圖紅梅贊


題圖紅梅贊


題圖紅梅贊


題圖紅梅贊


題圖紅梅贊


題圖紅梅贊


題圖紅梅贊


題圖紅梅贊


紅梅贊

——謹以小詩一首,紀念偉人誕辰

七絕·十一庚(中華新韻)

凌霜傲雪破冰封,

數朵梅花似焰紅。

星火燎原能解凍,

回春萬樹笑叢中。

“松竹梅歲寒三友,桃李杏春風一家。”

梅花傲骨,美麗、清香、樂觀、積極、奮鬥在前,享受在後……傲雪紅梅,歷來是文人墨客吟詠之物,皆因鬥寒豪邁氣概和溫馨雅觀風貌。毛主席、陸游、瞿秋白都有詠梅同題詞作。

題圖紅梅贊

毛主席《卜算子·詠梅》

風雨送春歸,

飛雪迎春到。

已是懸崖百丈冰,

猶有花枝俏。

俏也不爭春

只把春來報。

待到山花爛漫時,

她在叢中笑。

陸游原詞《卜算子·詠梅》

驛外斷橋邊,

寂寞開無主。

已是黃昏獨自愁,

更著風和雨。

無意苦爭春

一任群芳妒。

零落成泥碾作塵,

只有香如故。

瞿秋白原詞《卜算子·詠梅》

寂寞此人間,

且喜身無主。

眼底雲煙過盡時,

正我逍遙處。

花落知春殘

一任風和雨。

信是明年春再來,

應有香如故。

“物以類聚,人以群分”;“酒逢知己千杯少,話不投機半句多”。三人同體裁同題,意境主旨不同,您喜歡哪個的詞作呢?理由是什麼?

毛詞“俏也不爭春(仄仄仄平平)”,陸詞“無意苦爭春(平仄仄平平)”,瞿詞“花落知春殘(平仄平平平)”三者比較,更喜歡毛詞的“俏”而“不爭春”,表達完美內斂而不驕傲的謙虛品質,內涵較豐富而有深刻哲理,且符合在有效規避三平尾的條件下“一三五不論”的變格原則,富於聲韻美而又在馬蹄韻兩平兩仄交替正格基礎上有所變化突破,達到了思想內容與體裁形式完美統一的藝術造詣。

陸詞雖然符合馬蹄韻兩平兩仄交替正格,​體裁形式上中規中矩。然“無意”去“苦爭春”缺乏積極向美好進取的魅力,思想內容上較毛詞遜色。

瞿詞看到“花落​”而“知春殘”,有無可奈何花落去的悲哀,在思想內容上未免落入古人傷春悲秋的舊套;且在體裁形式上,雖也符合卜算子詞牌平仄變格要求,但只有一個仄聲字,未免三平尾之嫌,缺少馬蹄韻兩平兩仄交替的聲律美和鮮明突出的節奏感。因此無論在思想內容上或體裁形式上都較毛詞遜色很多!

歷史唯物主義告訴我們,社會在發展,時代在前進,繼承精髓,剔除腐朽。韻書及平仄押韻規則,也有由吐故納新的過程。

平水韻中,“封”分類在“二東”韻部,“紅”、“中”在“一東”韻部;而在新韻中都歸類到“十一庚”韻部。在國家頒佈推廣現代漢語拼音方案中,“冬”、“東”韻母都是“ong”,都是同韻母的韻字,難道不押韻嗎?竊以為,韻書是一定時代人為規定的產物,是當時統治者頒佈施行的平仄押韻標準工具書,服務於時代語言交流的社會需要。

眾所周知,任何工具,都是為了提高勞動效益,韻書作為平仄押韻標準工具書也不能例外。除古人格律詩及相應方言適用古韻標準外,今人格律詩以普通話規範交流,面對的是普及普通話的當今大眾,如果故步自封,一味拘泥和追捧古韻,唯古韻是瞻,無異於削足適履!正如遊戲規則要求一樣,格律詩也有其體裁形式賴以存在的基本規則要求;只有“替對粘韻”(本人主頁已有圖文詳解,恕我不再贅述),才是格律詩的精髓,是格律詩與古體詩的分水嶺和試金石,而並非非古韻就不是格律詩。要不,還有詩歌體裁分類的必要嗎?

“凍”雖有“撞韻”之嫌,然而仄聲例外;因為押平聲韻,是格律詩基本規則之一。本人主頁也有相關圖文詳解,恕我不再贅述。如果有替換“凍”字的知音,當然就更好了!

相應體裁形式與思想內容的完美統一,是任何文學作品追求的藝術境界,是“好”的評價標準。體裁形式是客觀標準,不受三觀左右;思想內容是主觀標準,受三觀左右。“意境美,瑕不掩瑜,可以不拘平仄”,還是格律詩嗎?

詩貴真情實感,切忌無病呻吟。“景語”服務於“意境”,“意境”服務於思想主旨,一旦脫離作者真情實感,一味堆砌“所謂“景語”,追捧“意境優美”,什麼也不是!葉嘉瑩老師曾講過,杜甫是現實主義詩人,其詩多質樸無華,不全是“優美意境”,不也被譽為詩聖嗎?清趙翼的《論詩》,沒有堆砌優美的“景語”,不也膾炙人口,流傳千古嗎?

“下里巴人,國中屬而和者數千人。”李白的《靜夜思》明白如話;不也婦孺皆知嗎?“陽春白雪,和者蓋寡,盛名之下,其實難副。”李商隱的《錦瑟》能讀懂的有幾人?傳下來的又有多少?可見,一味追捧艱澀、朦朧,符合文學藝術服務於人民大眾的宗旨嗎?

班門弄斧,個見分享。歡迎探討交流,有請賜玉添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