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大三的時候會這麼迷茫?

盧炳盛


大三迷茫應該是很多人拿大學生公共朋友的問題吧,特別是對於沒有目標沒有方向的同學來說。對於大三的同學來說,無非就分兩類。 就是有清晰目標的同學。俺有清晰目標的人可以分為以下三類。第一類就是準備考研的同學,他這個時候已經開始在著手準備考研的相關事宜。當然這一類也包括能夠保研的學生。第二類是準備考公務員和事業單位的同學,現在也已經開始著手準備相關的資料以及備考了。第三類就是準備踏入社會進入工作崗位的同學。這位同學現在應該在安心準備畢業的論文。參加實習。篩選公司,為拿到心儀公司offer做準備。

真覺得迷茫的同學往往的是還沒有接受自己已經大三的這個現實。這些同學他可能在糾結到底是考研還是考單位,亦或者是踏入社會去工作呢?

如果參加考研或者是考單位,這些又好像挺辛苦,不想再吃這份苦。可是如果不考研的話,就不能再繼續在學校這座象牙塔裡待著,面對社會,卻還沒有做好準備,但是如果說去公司上班,也不知道自己的興趣愛好是什麼。好像找不到心儀的公司,朝九晚五似乎有些單調無聊,所以也不知道自己的該何去何從。

其實迷茫並不僅僅只存在於大三。對於沒有目標的同學來說,從大一開始,就沒有一個確定的目標,所以才會渾渾噩噩的過日子。為什麼到了大三才會覺得迷茫?是因為在大一大二的時候,覺得時間尚且夠多。對於未來並不那麼著急的去選擇,所以並不覺得迷茫。只要按部就班的該學習學習,該參加社團就參加社團。對於未來並不那麼著急的去選擇,所以並不覺得迷茫。就是按部就班的該學習學習,該參加社團就參加社團就行。但是到了大三,選擇已經放在了我們面前,必須要去選擇。所以才會覺得大三很迷茫。


柳伶伶


我是一名大學教師,從教多年,對大學生的生活有一定的瞭解,所以想參與這個問題的回答。

大學生從中學到大學,學段發生了質的飛躍,但人的思想和精神的提升卻有個逐步上升和發展的過程。這個過程絕不會一蹴而就,是一個較長的歷程。不少同學在大學畢業後,深有感觸地總結了大學四年的心路歷程:“大一不知道自己不知道,大二知道自己不知道,大三不知道自己知道,大四知道自己知道”。說得有些拗口,但確實很形象地描繪了大學生自身成長髮展的四個階段。

接下來,針對題主“為什麼大三的時候會這麼迷茫?”這一問題,我想從學業任務、人生選擇和自我意識成長等三個方面談談自己的看法。


第一,大三是學業任務最重的時期

我們都知道,大學是專業學習時期,為將來走上職場打基礎。一般本科專業,學制四年,大一主要主要開設一些通識教育必須課程和少量的專業基礎課,大二主要學習專業基礎課, 大三學習專業課程,大四主要是實習和畢業準備期。

所以,從這四年來看,大三時期,主要學習專業課程,一些涉及本專業的核心課程,學位課程多半都在大三學習。所以,這一時期,是整個大學階段學習任務最繁重、最艱難的時期;

第二,大三是人生選擇的窗口期

大三是大學階段的承上啟下階段,大學的路已經走了一半,後邊剩下的一半,該往何處去,則讓大學生們比較糾結。大學生們往往要深度思索,我是選擇直接就業、還是考研、留學或者是創業?在以上四個選項中,又會有各種不同的岔路口要分辨,是向左走還是向右走?會出現二次甚至可能是三次選擇。比如,但就業而言,是選擇考公務員,還是考事業編制,還是進國企、外企或者民營企業?題目太大,選項太多,讓人眼花繚亂,患得患失,從而就顯得迷茫無助;

第三,大三是青年自我意識成長的“轉折期”

大學生自我意識的發展並不是一個直線型上升的曲線,而是一個螺旋式上升的過程。在自我意識發展方面,大一、大二、大四基本上是隨著年齡的增長而上升,但在大三時期,則呈現出一個低迷的自我否定時期,也就是我們常說的“轉折期”,也是一個螺旋式上升中的一個“迴旋”。

心理學家的研究結果,大學生們自身的體驗都表明,大三時期是他們內心矛盾衝突最尖銳、思想鬥爭最激烈、回顧與展望最多的時期。有的同學說:“剛上大學時覺得自己挺不錯,盲目樂觀,無憂無慮,總處於一種‘自我感覺良好’的狀態。兩年過去了,接近畢業了,我現在到底怎麼樣呢?今後該怎麼辦呢?......無數的問題不斷的纏繞著我,使我無法平靜。”

這表明,大學生此時隨著知識、經驗的增加,智力的發展,實踐活動與社會地位的變化,尤其是成敗感的積累,進一步意識到客觀上時間的流逝,歷史的發展、社會的要求與自己的關係。於是,又一次將心理活動指向自我,力圖重新認識自我,並按照一定的方向控制調節自我。這表明青年自我意識的發展是一種螺旋式上升的趨勢的。大三時期是大學生自我意識發展中又一次上升的一個螺旋,是“否定之否定”,是人生的成長和蛻變必須經歷的一個重要環節。


綜上所述,大學生在大學的四年中,在大三時期會經歷學業得的發展、人生選擇的成長和自我意識的轉折期, 三者的交匯,就導致了大三時期,青年學生對自己的懷疑、否定,開始深入思索下一步該往何處去,從而在新的起點上超越自我。這個“迴旋”期看似低迷,實則是在蓄力,是跳躍之前的下蹲時期,沉思階段。所以,這是成長的煩惱,不必為此有太大的心理負擔。


我是一飛沖天2111,是一名執教多年的老教師。以上僅為個人淺薄之見,若有不同觀點,歡迎批評指正;若您認可我的觀點,歡迎點評點贊!謝謝!


一飛沖天2111


我是藤籌勁草,感謝有機會回答您的問題,如果喜歡我的答案請點擊關注。

大學生象牙塔,雖然本科生大四才畢業,但是大三實際上是十字路口,需要面臨人生的重要抉擇,是準備考研,是打算就業,還是打算出國,等等,因為這一抉擇直接關係到自己的未來生活和前程,所以會很慎重,也就容易迷茫,誰的青春不迷茫呢?迷茫的原因,個人認為:

第一,課業壓力是入校以來最大的

大三可能是專業課設置最多的一個學年,而且很多都是專業學位課,不僅有必修課,選修課也很多,如果考不過那就意味著畢業都成問題,而且大四如果再考慮補考的事情,也是很丟人的一件事。

不僅有課程需要學習,而且畢業論文也開始要進行開題和資料收集,畢業論文是大學的最後一門課,重要性不言而喻,本身論文就是做研究,科研沒有輕鬆的,一萬多字也不會那麼輕易就能寫出來的。

第二,未來的方向選擇

大三是十字路口,因為大四意味著實習,很多同學就會不再來學校,所以很多人會用屬於自己的方式順利畢業。考研的同學一般從大三下學期就開始準備,報班、複習、刷題,等等忙碌的大半年是為了有升學深造未來有好的學歷;就業的同學可能都在聯繫實習單位,希望能有一個好的就業前景和職位;有志從政的同學可能也開始準備公務員或者事業單位考試,行政能力測驗和申論是考試科目,每天堅持看新聞、看視頻、刷題,也是都需要認真複習。

所以當面對這麼多選擇,最需要的就是要清楚自己未來想要什麼,想成為什麼,想要什麼樣的人生,需要什麼樣的存在感和獲得感。因此,面對這樣多選擇迷茫也是可以理解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