敘述內丘歷史點滴

張麻 沿襲

石慶和 石申海講述王喜堂整理

自從秦漢到如今,一直沿襲張麻村。石家祠堂百十代,後嗣繁榮輩輩新。

龍泉寺,村西鄰,四大金剛把南門。觀音菩薩正中坐,玉皇大帝塑金身。

三座大殿六位神,威嚴慈善司職真。善男信女來朝奉,跪拜求神全家沁。

香火綿延二千載,繁榮昌盛當地人。風調雨順迎豐年,國泰民安萬人心。

瓦瓷(Zhⅰ)崗,官道鄰,堆積陶瓷片數仞。村西村南面積大,六郎屯兵十萬軍。

祭祀唐堯功德深,天官賜福萬家欣。

地官敬奉是堯舜,赦罪革心洗金盆。

供奉水官為大禹,專職解厄沒危臨。

三官廟裡供三官,三間廟宇開西門。

村東居住閆家人,三明兩暗房一尊。米缸甕中蛇仙盤,全家吃米米不盡。只因近鄰靈官廟,初一十五供奉神。積德行善好報應,好人好報禮智信。

靈官廟,靈官神,靈官王善是宋徽宗時的人。赤面髯須金甲袍,三目怒視風火輪。威武勇猛舉鋼鞭,糾察人間禍害根。呼風喚雨驅邪病,至剛至勇幫眾紜。有求必應天下情,神明“靈驗”俱成真!三眼能觀天下事,一鞭驚醒世間人!

土地廟,南開門,公公,奶奶兩尊神。土生萬物發千祥,地載山河萬古春。衣食父母發源地,逝後超度報廟認。有廟無僧風掃地,香多燭少望星辰。廟小神通大無邊,福廕萬民無偏心。

官方屋,三間深,類似驛站蓋在村。地甲保長辦公點,閒雜人員可存身。村史村志竹筒放,記錄大事上樑檁。可惜時代久遠了,追悔莫及成埃塵。

註解:

1.張麻 地名,是地方歷史文化的重要載體,是特有地域環境、人文情懷、歷史脈絡、文化底蘊的“活化石”,更是一份寶貴的遺產。

2.沿襲 按照老辦法傳達下去。

3.瓦瓷(zhi)崗 瓷,當地方言。

當年楊六郎駐防、演練之軍事重地。解放後,為了增加種植地畝,一點點把瓦瓷崗上的陶、甬、缸、碗片等古人殘留的瓦瓷類碎片清理平。地址就是現在內丘縣《大唐瓷都》白瓷瓶旁邊。即然平地能形成瓦瓷崗,說明當時駐軍多、時間長,逐年積累起來的。當時的凸凹瓦瓷崗酷似孕婦的胸下至腿部分,人們稱其為“褲襠地。”現在農耕時,依然可揀到古時的殘餘碎片。

4.數仞 仞,長度。一仞為八尺,約合184釐米。

5.龍泉寺 唐、天寶年建。

6.四大金剛 佛教的四大天王漢化便形成中國羅漢堂中的“四大金剛”,成為“風調雨順”的化身。

(1)南方增長天王魔禮青:掌青光寶劍一口,職風。、

(2)東方持國天王魔禮海:掌碧玉琵琶一把,職調。

(3)北方多聞天王魔禮紅:掌混元米傘一面,職雨。

(4)西方廣目天王魔禮壽:掌紫金龍花狐貂,職順。

7.觀音普薩 是慈悲和智慧的象

徵。是解救眾生困難和苦痛的精神寄託。

8.玉皇大帝 是道教神話傳說中的天地主宰。玉皇大帝猶如人間的皇帝,權力無邊、統領萬聖。

9.天官、地官、水官淵源於古代先民對天地水的自然祟拜,因此人們常懷敬畏之心,虔誠地頂禮膜拜!

2019年11月11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