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僧出遊竟然沒得到皇帝同意?!

我們現在一提起唐僧,一般都是指《西遊記》裡去西方求取佛經的唐朝和尚玄奘。其實,歷史上確有玄奘其人,而且他也確實為佛教向中國的傳播立下了不朽的功績。

玄奘是東漢名臣陳寔的後代,曾祖父陳欽,曾任後魏上黨太守;祖父陳康,以學優出仕北齊,任國子博士,食邑周南(河南洛陽);父親陳惠,身高體壯、美眉朗目,平時潛心學問,博覽經書,為時人之所景仰,曾做江陵的縣官,後來隋朝衰亡,便隱居鄉間、託病不出,當時的有識之士都稱讚他的志節。陳惠共生四子,玄奘是他的第四個兒子,玄奘於隋朝仁壽二年(602年)出生。

玄奘幼年跟父親學《孝經》等儒家典籍,“備通經典”,“愛古尚賢”,養成了良好的品德。隋大業八年(612年),玄奘時年13歲,受大理寺卿鄭善果激賞,破格於東都洛陽淨土寺出家。玄奘出家後,首先在洛陽淨土寺跟景法師學《涅槃經》,從嚴法師學《攝大乘論》(下簡稱《攝論》),達六年之久。

但是,到後來玄奘準備去西方天竺等國遊歷,求取佛經,其實當時並沒有得到皇帝的同意。那這究竟是怎麼一回事呢?

唐太宗貞觀元年,玄奘為了弄清佛經教義,沒有經過皇帝李世民的許可,偷偷帶領一個弟子離開京城長安,隻身到天竺(印度)遊學。

當時玄奘曾經向朝廷打了西行求法的報告,但因西突厥把邊境局勢搞得很不穩定,而且唐太宗李世民登基不久,國內還有很多不穩定的因素,因此他的報告沒被批准,難以成行。但是玄奘西行求取佛法的意志非常堅定,於是依然踏上向西遊歷的道路。

唐僧出遊竟然沒得到皇帝同意?!

玄奘在大唐國境偷渡出行,一路上經歷了許多艱難困苦,他前後一共花了17年時間,來往走了幾萬里路,終於順利抵達了印度,並取得657部梵文佛經回到長安。

玄奘歸國後,受到了大唐皇帝李世民的接見,李世民其實對於當初玄奘沒有經過批准而私自西遊有點耿耿於懷,他問玄奘:“法師當年西行,為什麼不經同意私自而去呢?”玄奘靜默良久,回答道:“當時時局不定,然我欲西行求經,為萬世佛意入眾生之事心切,若等時局,不曉得是何年何月。陛下今欲論罪乎?以身獻佛法,吾可也。”李世民聽後,自知玄奘已是真的皈依佛法,境界不在世俗之內。遂嘉獎玄奘。然後玄奘奉李世民詔,由他口述自己西天一行的所見所聞,由弟子辯機輯錄成《大唐西域記》十二卷。

唐僧出遊竟然沒得到皇帝同意?!

《大唐西域記》十二卷完全是按照寫實的筆法,記錄了僧人玄奘西天一行的所見所聞,沒有經過絲毫的文學藝術加工。書中講述了僧人玄奘路上所見西域諸國的佛教遺蹟兼及土地出產、風俗人情、地理及交通等狀況。

玄奘的弟子慧立、彥琮在讚頌師父,弘揚佛法的過程中,撰寫出一部《大唐大慈恩寺三藏法師傳》,這一部傳說則並不完全是按照寫實的手法來寫的,他們在書中適當地應用了一些誇張神化的筆調,在書中穿插一些離奇的故事,為玄奘的經歷增添了更多神話色彩。

玄奘的弟子慧立、彥琮所撰寫的《大唐大慈恩寺三藏法師傳》,可謂是一石激起千層浪,在大唐及以後的各朝各代激起了很大的反響。後來有更多的作者以此為藍本,開始創作出更多的有關僧人玄奘西天取經的神話小說。

唐僧取經的故事便開始在民間廣為流傳,越傳越神。慢慢從唐代末年傳到了宋代,當時在茶樓酒店裡以說書為生的人,漸漸將唐僧西天取經的故事作為說書的專題,越來越多的版本開始流傳於茶樓酒店之間,而聽客們也喜歡聽這一樓的故事。

時至今日,唐朝僧人玄奘西行求取佛經被更多地演繹成大家喜愛的影視劇、戲曲等節目。其實,之所以玄奘的故事這麼廣泛地流傳,跟玄奘西行對佛教傳播的貢獻和玄奘西行所體現的克服困難、堅守初心的精神價值是分不開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