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別再宣傳傾囊而出的“善舉”

如果善意的代價是老無所依,孩童冒險,那麼它是沉重的。“心領了”有時不是一句客氣話,犧牲小幸福從來都成就不了大幸福,只有匯聚小幸福,才能真正成就大幸福。——傅首爾

2020年的春節,必定會成為所有中國人長久的記憶。在這個冬末春初的時節,有太多太多的感動、憤慨、自豪……

一次一次小人物的善舉,匯聚成中華民族令人欽佩的萬眾一心。在一次一次的感動中,我們看到了這樣的一群人。

重慶一位87歲的獨居老人,平時靠節儉、賣小百貨,但一次性捐出了30年的30萬積蓄;河南商丘81歲的老黨員,將積攢多年的10萬元全部捐給了疫情防控基層一線;浙江省84歲的老奶奶,捐出了大部分的積蓄10萬元;杭州市69歲清潔工人,捐出10萬元存款後卡里僅剩13.78元;83歲的拾荒老人捐出了1萬元,他家中還有癱瘓的老伴……

看到這些衝上熱搜的新聞,心裡特別不是滋味,感動的同時,更多的是心疼。心疼他們在如此高齡的情況下,幾乎是傾囊相助;心疼他們在之後的日子中,如果遇到了難處,是不是還有人記得他們。

他們是最可愛的人

可是,這些真的要大肆宣傳嗎?如果可以,真的希望不要再有如此的報道。

還記得當年感動了中國,卻未能獲得“感動中國”人物的白方禮老人,從74歲到92歲,近20年的時間裡,靠蹬三輪一分一分的積攢,捐款35萬元,資助了300多個大學生的學費與生活費。


請別再宣傳傾囊而出的“善舉”| 我們更希望您老有所依

白芳禮老人

還記得杭州圖書館裡的76歲老人,被大家稱為“最美拾荒者”,在他被車撞倒身故後,大家才明白,一級教師的他,如此清貧是因為把錢全部資助了貧困學生。

請別再宣傳傾囊而出的“善舉”| 我們更希望您老有所依

韋思浩老人

難道一定要讓老人老無所依,貧窮困苦,才能顯示善行的意義嗎?

請不要道德綁架

每次在有災難發生的時候,都會出現很多鍵盤俠,在一個一個的查找別人的捐款記錄。如果有哪位明星捐少了或者沒有捐款,就會跳出來指責。

還有孫儷之前遇到的,資助貧困學生,但被反咬一口,說孫儷出點錢怎麼了。

公益本是力所能及的事情,很多明星卻被道德綁架,就連韓紅也說,不再公開捐款數目,不能讓人覺得慈善變成了義務,好心變成了應該。

道德是約束自己的標尺,而不是要求他人的砝碼。

一定要傾家蕩產,傷筋動骨才叫做慈善嗎?

請讓我們說一聲,“心領了”

《奇葩說》裡面的知名辯手傅首爾在看到老人捐款的報道後,說了這樣一件事,她說看到有個孩子跑到醫院把錢交給護士,行了個少先隊禮,然後跑掉了。

她的第一反應是,這是誰家孩子,為什麼讓他在這麼危險的時候還去醫院?

記得我們小時候,大家都在宣傳一位叫“賴寧”的少年,我現在還能記起他的那本《賴寧日記》,他為了救山火而犧牲了。

後來,大家的思想轉變了,我們不能鼓勵孩子去做這樣的事情,因為他們還保護不好自己。如今,我們也不應該鼓勵老人同樣去做這樣傾家蕩產的“善行”。

因為這些都不是必須的,讓老人安度晚年的小幸福就不重要了嗎?

請別再宣傳這些特殊的例子,能讓每一位老人都安度自己的晚年,在接受捐款的時候,我們的工作人員可以說一句“我們心領了”,讓老人盡一份心意的同時,也能更好的保障他們的生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