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川异域,风月同天,日本在唐代与我国文化交流的盛举-遣唐使

最近,日本汉语水平考试HSK事务所捐赠给湖北的防疫物资的包装箱上写着这么一句话:

“山川异域,风月同天”。之后在日本其他机构或组织捐赠的箱子上还有如“岂曰无衣,与子同裳”、“青山一道同雲雨,明月何曾是两鄕”、“辽河雪融,富山花开;同气连枝,共盼春来”这样的诗句。在这样的时间,日本友邻充分体现了睦邻友好,一衣带水的情谊。

山川异域,风月同天,日本在唐代与我国文化交流的盛举-遣唐使

中日两国在近代纠葛颇深,自甲午战争之后,日本给我们的印象并没有那么的好。二战结束后,日本经济发展迅速,把做为邻居的我们远远抛到后面。后来随着中日之间的乒乓球外交开始,交流增多,日本政府和很多组织也开展了多个援助和合作交流的项目,中日之间的民间交流也一直保持着很好的前景。两国之间在遇到灾难的时候,总能相互帮助。08年的汶川地震,2011年3月日本的9级大地震,中日两国政府和社会都互相捐款捐物,互派专业的救援队,支援彼此。虽然,在过去的十多年里中日关系有起有落,但每当重大灾害发生之际,中日两国均能在第一时间向对方提供帮助,可以说是中日友好关系的最真实体现。

山川异域,风月同天,日本在唐代与我国文化交流的盛举-遣唐使

日本救援队在汶川

日本做为我们的邻邦,在文化上与我们有着很深的渊源,比如日本现在还在使用一些汉字,一些历史建筑的格局也会看着很熟悉,还有日本的茶道、围棋和一些礼仪也能寻找到一些中式文化的踪迹。这一切都与历史上的一段时间日本曾向我们学习有关,说起留学,其实我们国家是最早的留学目的地。我国最为著名的留学潮,发生在唐代。当时,唐朝是那个时期的东方霸主,作为东方大国,纷纷向我国朝贡和通商,同时也吸引着无数周边的小国慕名前来学习。其中,留学生的数量,又以日本即古代的倭国尤为多。当时派向唐朝学习的这些日本留学生,统一名称叫做“遣唐使”。


山川异域,风月同天,日本在唐代与我国文化交流的盛举-遣唐使

风浪中航行的遣唐使船

从公元630年一直到公元894年,在这约264年的时间里,日本为了学习我国文化,先后向唐朝派出19次遣唐使团。其次数之多、规模之大、时间之久、内容之丰富,可谓中日文化交流史上的空前盛举。当时的日本正处在变革时期,遣唐使对推动日本社会的发展和促进中日友好交流,以及佛教文化在日本的广泛传播作出重大贡献。

山川异域,风月同天,日本在唐代与我国文化交流的盛举-遣唐使

入唐路线图

唐太宗李世民即位的公元630年,犬上御田秋率领第一批日本遣唐使到达长安,开始了日本大规模学习唐朝文化的序幕。这些使团中,有官员,有宗教人士、阴阳师、医师、画师、乐师、翻译、史生等文化方面的,有制造和建筑业的船师、船匠、木工、铸工、锻工、玉工等各行工匠,随行中还有长期居留的留学僧、留学生和短期入唐的还学僧、还学生,同时还会有从事保卫的武士。可以说,日本的遣唐使,基本囊括了日本本土的各行各业,对大唐进行了全方位、全天候的学习。

山川异域,风月同天,日本在唐代与我国文化交流的盛举-遣唐使

日本京都的古建筑就有唐朝建筑的踪迹

这些遣唐使,其实相当于公派留学生。有着极高的社会地位和优厚的物质待遇,都是由政府精挑细选产生,给予优厚的条件,待他们学成归来,报效祖国。他们中的大部分人也不负众望,归国之后,带回了唐朝在艺术、技术、文化、医药、制度等各方面的知识,为日本的经济社会繁荣提供了巨大的帮助,有很多制度、传统、民俗、文化、建筑中仍然能找到深深的唐文化的烙印。

山川异域,风月同天,日本在唐代与我国文化交流的盛举-遣唐使

影视作品中的阿倍仲麻吕

在这些遣唐使中,最有名的是阿倍仲麻吕,他出生在奈良的一个贵族家庭,开元五年(717年)入唐,因“慕中国之风”而不肯离去,于是改名晁衡,长留大唐。此后参加科举考试,高中进士,被封左散骑常侍和安南都护等官职,与诗人李白﹑王维结下深厚友谊。公元753年,他计划归国,此时已是一位五十六岁的老者,临行前王维赠他送行诗《送秘书晁监还日该国》,充分表达了他们两人的深厚友谊。他19岁入唐,中间虽曾计划回国,但因在海上遭遇风暴最终未能回到日本,几经磨难之后再入长安,一直在唐朝生活53年。于唐大历五年(770年)终于长安,时年七十二岁。唐代宗为了表彰仲麻吕的功绩,追赠从二品潞州大都督,他也成为中日文化交流的杰出使者。


#遣唐使#

#日本援助中国抗疫情##萌芽十期##山川异域 风月同天##日本文化#


欢迎关注留言评论!

声明:文中图片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