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打仗為什麼不騎豬?

張興雨


敵軍騎馬帶頭衝鋒,你胯下寶豬低頭猛啃草根?再說了,騎豬上戰場,這是連軍糧一併給敵軍送過去的節奏?

你要知道,不是每頭豬都是豬剛鬣,野豬雖然兇猛,但畢竟不能騎野豬上戰場啊。首先你要對它進行訓化,而訓化之後還要掌握騎豬術,要它向左絕不往右,要他向前絕不向後。

我們要明白,古代中西方都很默契的選擇將馬騎上疆場是有原因的。

首先你要明白,馬科動物睡覺補充體力不一定在晚上,只要無人打攪的情況下,馬隨時隨地都可以進行睡眠。這與古代行軍打仗的突發性不謀而合。而且馬具有十分發達的汗腺,易於調節自身體溫,適應不同的環境,不會輕易出現凍死熱死的情況。

而且強大的肺部功能適宜快速奔跑,十分適宜軍隊的長途跋涉,以及較高的爆發力為騎兵的衝鋒提供了良好的保障。


從馬的體形上來看,十分適宜人類騎行,而豬的體形較矮,爆發了雖然較高,但耐力是明顯不如馬的。

而且馬的壽命與壯年期很長,平均壽命在三十到三十五年,最長達六十年。而馬十五年左右的壯年期更是為一場古代一場戰爭的謀劃提供了時間基礎。

而至於古代打仗為什麼不騎豬,因為就算沒有馬的存在,牛、驢這些都比豬強的多。古人選擇了馬,那自然有他們的道理。古代戰爭從沒有歷史記載的石器時代就已經開始了,後來發展到冷兵器時代,已經產生了騎兵的雛形。周取代商,“武王伐紂”一戰中騎兵已經發揮了巨大的作用。

騎豬...咳咳。怎麼不直接給敵軍送肉呢?


見字如晤


既然有朋友把咱這二師兄都抬出來了,這個問題必須回答。

先說形象,一點也不差。

與高頭大馬比,二師兄似乎沒那麼高大威猛,不過,社會在發展,審美在改變,咱這憨態可掬的表情,萌萌的感覺,在這個年代,不知迷倒了多少新新人類。

再說實戰。優點多多。

上的去,下的來,安全係數高。上馬費勁還是上豬費勁,一目瞭然。有從馬上掉下來摔死的,從豬背上下來就不會出現這種情況。

適合叢林作戰。再好的寶馬到了草深林密的環境也是無計可施,對萌豬而言,在這裡簡直是如魚得水,穿梭自如。

不嬌氣,適應能力強。萌豬是雜食動物,地上長的,土裡埋的,能啃能拱,見啥吃啥,從不挑剔。因此帶戰豬出征是不需要備軍糧的。馬能行嗎?

今日愛搭不理,明日高攀不起。萌豬,加油!


微山秋水


豬除了能改善伙食還能幹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