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藏萬里行:尋找劉文彩家的水牢

新藏萬里行:尋找劉文彩家的水牢

經過兩天日夜兼程,終於從上海到達成都。這回來成都沒有住到市區,而是選擇了南郊的安仁古鎮,其實是為了內心的一個情結,那就是 “惡霸地主”劉文彩。從小看《收租院》,想親眼瞧瞧這老爺子殘酷剝削貧下中農的醜惡罪證。還有一個就是想參觀一下建川博物館,館長樊建川不容易啊,散盡錢財收集各種文物,一腔熱情只為能夠留住歷史,教育後人,佩服!

新藏萬里行:尋找劉文彩家的水牢

樹人街安仁古鎮

說起安仁古鎮,其實也不是很古,大多是晚清和民國時期的建築,尤其是以劉氏家族為代表的當地軍閥和鄉紳在民國時代積聚大量財富,擴建了很多中西合璧的私人莊園和公館,一個鎮保存有27座民國時期的公館,比南京還多,同時又把川西民居和歐式建築風格巧妙融為一體,這是安仁古鎮的風貌特色。

新藏萬里行:尋找劉文彩家的水牢

安仁古鎮復古電車

安仁的公館除了劉氏莊園原本建在鎮外的林盤,其餘很多都建在樹人街附近。因為這條街通往文彩中學校門,所以取了學校“十年樹木,百年樹人”的寓意。樹人街上的公館非常低調,走在石板路上,兩側都是當地木板門拼接的鋪面,不注意看以為跟別的老鎮商鋪沒啥兩樣。其實,這些公館的門樓都深藏在那些鋪面的黑漆大門和狹長甬道的後面。其中,劉元琥、陳月生等公館最為宏大精美。

新藏萬里行:尋找劉文彩家的水牢

樹人街老宅

沿著樹人街再往前走,就會看到一所學校的大門,上書“宏文中學”,其實這就是當年劉文彩所建的文彩中學。學校建於1942年,當年是按照一所大學的規模建設,有40多棟建築和400米標準跑道,耗資200萬美元,規模宏大,設施先進。學校建成之後,劉文彩立碑明示:學校成立之日,劉家不再對校產擁有任何產權。不過,現在的文彩中學已經變成一所國際學校。

新藏萬里行:尋找劉文彩家的水牢

原來的文彩中學

饒了一圈風情街,只有風情,沒有美食。好在旁邊不遠就是居民區,那裡的街道才是原汁原味的老街。大街上賣著人們日常使用的物品,居然還有鐵匠鋪,這樣的場景在很多地方已經不多見了。

新藏萬里行:尋找劉文彩家的水牢

安仁老街

享受了一頓本土的美味早餐,已經九點多了,想盡快趕路,但還是放不下劉老爺子,小時候種下的革命火種就是生生不息啊。算了,憶苦思甜一回再走,大不了再半夜到甘孜。

劉氏莊園包含劉文彩、劉文輝、劉文成等哥幾個的公館,都是圍繞劉氏的祖屋興建。其中劉文彩公館規模最大,佔地12306平方米,建築面積6571平方米,共有27個天井,205間造型各異的房屋。由於整個劉氏莊園的公館出入口眾多,各個雕樑畫柱,氣派非凡。

新藏萬里行:尋找劉文彩家的水牢

劉氏莊園

始建於上世紀20年代後期的劉文彩公館,正門朝向東北,是一座不規則的封閉式多院落組成的近代公館建築群。公館主要由前院、逍遙宮、書房、花園、後罩院等組成。前院是一個二進院落的四合院,後院南北為住房、貯藏室、佛堂,逍遙宮是一個敞開式花園庭院,後面為書房院,書房院之後為後罩院,僱工住房、廚房、鴉片庫房等就設在後罩院之中。

新藏萬里行:尋找劉文彩家的水牢

劉文彩公館正門

劉文彩公館現在已經闢為博物館,包括僱工院、生活現場、收租院、小姐樓、文物珍品館等幾大主要區域,進入大門以後看到一幅匾額,上書“李相平泉”四個大字,典故出自唐朝宰相李德裕在洛陽建平泉莊別墅,把自家宅院比作相府的別墅,可見當時多麼意氣風發,不可一世。

新藏萬里行:尋找劉文彩家的水牢

公館內基本復原了當時劉文彩及家族成員的主要起居空間,生動再現了這個川西富豪家族當年奢靡的日常生活場景。

新藏萬里行:尋找劉文彩家的水牢

內花園

新藏萬里行:尋找劉文彩家的水牢

桂香廳

新藏萬里行:尋找劉文彩家的水牢

西式會客廳

新藏萬里行:尋找劉文彩家的水牢

中式會客廳

最令人歎為觀止的是劉文彩的臥房,無論是龍抱柱大花床還是床前的柱子,皆鑲嵌有黃金,確實流光溢彩,比皇帝龍床還要奢華。據說此床耗資相當於百畝良田的田產打造,奢侈至極。

新藏萬里行:尋找劉文彩家的水牢

劉文彩的龍床

劉文彩一生娶了五房太太,只有填房楊仲華育有子女。他曾經最喜歡的三姨太凌君如,據說是煙花女子,後來也離他而去,最後只有五姨太王玉清照顧他到終老。王玉清嫁給劉文彩時非常年輕,以前批鬥劉文彩時,一直說是大地主強行霸佔的民女,不過王玉清後來自己承認是自願的。嗨,歷史有時候就是一個任人塗抹的畫布。

新藏萬里行:尋找劉文彩家的水牢

三姨太凌君如的臥室

新藏萬里行:尋找劉文彩家的水牢

王玉清的浴室

想到這,我更加迫切地想找到以前關押貧苦農民的水牢。穿行在迷宮一樣的莊園裡面,總算在一處黑暗的庫房中找到了“水牢”的原址。其實,這裡原本是一處煙土庫,根本沒有水牢,都是後來為了宣傳需要人工造景。據說當年有個叫冷月英的婦女在憶苦思甜報告會上述說自己被關進水牢的悲慘遭遇,八十年代有記者追問她,她轉身就走。後來有關部門也求證過五姨太王玉清,她否認有水牢的存在。於是1988年主管部門拆除了有關裝置,粉刷覆蓋了牆上的“血手印”,恢復庫房原本的面貌,還歷史以真實。

新藏萬里行:尋找劉文彩家的水牢

劉文彩家的“水牢”

莊園的後院現在仍舊陳列著著名的泥塑群像——《收租院》,我們小時候學校組織參觀過在上海巡展的《收租院》,所以印象特別深刻。《收租院》是1965年由四川美術學院雕塑系和部分民間藝人集體創作,共塑7組群像:交租、驗租、風谷、過鬥、算賬、逼租、反抗,以情節敘事形式展示出地主剝削農民的主要手段──收租的全過程,作品共塑造114個真人大小的人物。我們現在再看《收租院》時,可能更多是從藝術的角度去欣賞。因為從歷史角度看,《收租院》虛構事實,容易造成大眾對劉文彩以及那個時代的誤讀。

新藏萬里行:尋找劉文彩家的水牢

收租院泥塑(部分場景)

劉文彩公館整體為川西壩子建築風格,但融入了很多西方建築元素。莊園內擁有多座雕花門縷,每一座門樓上的雕刻都非常的精美,雕樑畫棟,具有較高的文物及藝術價值。靠近莊園的出口處有一座小姐樓,又稱之為“繡樓”,入口處的牌樓非常氣派,兩側的門柱為硃砂色,其餘為青磚色,經歷近百年風雨侵襲牆壁上已佈滿黑色的苔蘚,但置身門前,似乎依然可以感受到昔日的輝煌。在門楣之上刻有“祥呈五福”四個大字,字上端浮雕有一朵聖潔的白色牡丹花,有雍容華貴之意。

新藏萬里行:尋找劉文彩家的水牢

小姐樓牌樓

小姐樓內院的門樓上,裝飾有精美的灰塑。灰塑是以石灰為主要材料,在建築物的牆壁、屋脊、門樓上創作的形似浮雕的工藝,它是嶺南傳統建築的裝飾工藝,明清兩代最為盛行,多建於祠堂、廟宇和豪宅,民國時期在四川民居中被廣泛使用。

新藏萬里行:尋找劉文彩家的水牢

小姐樓的灰塑

這些建築和內部陳設非常精美,我一度以為,依著劉文彩這樣的歷史地位,他的老宅早已被踐踏得體無完膚,目前的公館應該是後來進行仿製復原的。但經過求證公館工作人員,得知這些建築和傢俱大部分都是原物,覺得能經歷“反四舊”運動和十年浩劫不受破壞太不可思議。其實,劉文彩作為惡霸地主的典型可能太出名了,當時需要保留一所鮮活的罪證來教育群眾,另外,解放後這裡一些建築和庭院曾經也是西藏軍區的辦公場所,屬於軍產,這反而讓這座極具建築和文化價值的民國莊園得以保存。這一點非常寶貴,因為中國朝代更迭頻繁,磚木類型的建築很容易受外界破壞,遺留的真跡太少了。喜歡建築和歷史的朋友,以後路過成都,建議抽時間去看一看,絕對值回票價。

新藏萬里行:尋找劉文彩家的水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