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5000根木柴搭閱讀空間,營造結廬隱居詩意,成最美圖書館

“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一般意義上的清幽讀書地,一定是在遠離人群的深山中,很少有人能夠想到,在最一線的首都北京,有一座陶詩中描述的隱廬,完全用原生態的自然光照明,營造出“柴門聞犬吠”的意境。

這座神奇的圖書館位於北京懷柔交界河村智慧谷,被《紐約時報》稱為“最美的圖書館”,它位於一處長滿桃樹、栗子和核桃樹的幽靜山谷。周圍被雄偉的燕山山脈圍繞,這種看得見山、望得見水、離主城區又近的地方,自然成了現代都市中別具一格的存在,也無愧“最美”的稱號。

45000根木柴搭閱讀空間,營造結廬隱居詩意,成最美圖書館

籬苑書屋


圖書館名叫籬苑書屋,其設計最大的特徵就是組成牆面與屋頂的45000根木柴,這些木柴是就地取材,即從附近大山裡拾來的洋槐、桑木和果木。

書屋的底部由鋼筋和玻璃組合而成,由於山中並沒有通水電,在書屋中看書又需要足夠的光線,但若光線太強烈也會影響閱讀。於是,設計師——清華大學建築系教授李曉東決定用山中隨處可見的果木樹枝,將它們如火柴梗一般縱向排列在玻璃外側。

45000根木柴搭閱讀空間,營造結廬隱居詩意,成最美圖書館


細長的木柴形狀參差,形態各異,放在玻璃外剛好形成了不同程度的空隙,既控制了自然光的透過量,也控制了室內溫度。夏季,徐徐涼風透過木柴縫隙吹進來,形成一個完美的閱讀空間。

45000根木柴搭閱讀空間,營造結廬隱居詩意,成最美圖書館


密密麻麻的木柴圍繞在建築四周,形成的光影很像籬笆。每天隨著光影的流轉,圖書館彷彿是擁有生命一般,夏天這裡綠茵蔥蘢,冬天書屋彷彿消失了一般,隱藏在枯枝落葉之間,這種季節變幻和太陽光加持下的光影,提醒學子們“逝者如斯夫,只爭朝夕”。同時,書屋又是一處文學藝術薈萃的聖地,於是被命名為“籬苑”。

45000根木柴搭閱讀空間,營造結廬隱居詩意,成最美圖書館


從外觀上看,由樹枝搭成的圖書館與周圍的山水渾然一體,在自然風光中別具幽情,特別是穿過小橋,跨過流水的時候,古意盎然,心彷彿也被帶入了那個慢悠悠的歲月。

45000根木柴搭閱讀空間,營造結廬隱居詩意,成最美圖書館


籬苑書屋作為非盈利性質的公益圖書館,目前藏書約萬餘冊,包含各種門類:暢銷書、歷史類、傳記類、音樂、美術…這些書均由大學、出版社、基金會和各個區縣的圖書館捐贈,也有一些是遊客贈送的。

書屋是在2011年設計完成的,目前由村委會管理,無論是當地村民或是外地遊客,看書均不收取任何費用。但是因為沒有收入,無法支出維護費,更沒有錢建洗手間,讀者只能去村子裡的旱廁如廁,導致很多遊客不習慣。

另外,經費的問題也導致圖書館無法安裝暖氣等取暖設備,所以到了寒冷的秋冬,書屋就閉館了。

45000根木柴搭閱讀空間,營造結廬隱居詩意,成最美圖書館


這也讓我想到了古代的隱士,他們獨立居住於深山之中,嚴寒酷暑是家常便飯,缺衣少食更是生活常態,可是他們依然選擇離群索居,追尋心靈的超拔。從這個意義上說,人生一定有超越物質層面的享受,讓那麼多人願意放棄舒適的生活,在精神的追逐中不捨晝夜。

對於現代動不動就提到要去隱居的年輕人,到籬苑書屋讀幾次書,也許是考驗自己出離意志的試金石,也許試過之後,才會更加珍惜現代生活便捷的不易,盡好自己的本分,全身心投入當下的生活。

45000根木柴搭閱讀空間,營造結廬隱居詩意,成最美圖書館


籬苑書屋的兩位管理員都是當地村民,她們平時有農活和家事要處理,隨著籬苑書屋的名氣日漸上升,慕名前來的遊人越來越多,她們的工作也更加繁忙,但她們仍堅持公益為主,修行修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