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浩明:歸來依舊是編輯

本文授權轉載自“出版六家”公眾號

作者周百義

重新閱讀唐浩明的“晚清三部曲”《曾國藩》《楊度》《張之洞》,閱讀有關唐浩明作品的研究文章,欣賞他寫下的隨筆雜感,我忽然想起一句當下常用的流行語“歸來依舊是少年”,如果改兩個字用來形容他的職業生涯與追求,也很合適。那就是:

歸來依舊是編輯!

唐浩明:歸來依舊是編輯

唐浩明

30年前,唐浩明進入出版社,從編輯起步,然後開始創作、研究,成為知名的作家、學者,獲得了很多榮譽,擔任了一系列社會職務,但是,他一直沒有離開嶽麓書社,一直是以一個編輯的身份在履行職責。觀近代出版史,從編輯崗位走上領導崗位,或者去做專業作家的,大有人在。如果論條件,唐浩明不是沒有這種可能,他本來就擔任過兩屆湖南省作家協會主席,相信他會有很多的機會離開出版社,去擁抱鮮花和掌聲,但他沒有。

七十歲的時候,他以嶽麓書社首席編輯的身份退休。

我以為,唐浩明的編輯生涯,是出版界一種獨特的現象,恕我稱之為“唐浩明現象”。

01

唐浩明以編輯身份入道,以編輯身份揚名,以編輯身份終一身之事業,其緣於兩個字:熱愛。

1982年,畢業於華中師範大學研究生院古典文學專業的唐浩明,來到了嶽麓書社。

一間十幾平方米的房間,中間隔著一個櫃子,前半截坐著編輯室主任和另一個編輯,他辦公和住宿就在後半截。一張床、一張桌子,雖然並不寬敞,但他覺得有這份小天地,有書讀,安寧與滿足時時溢滿心頭。

編輯《曾國藩全集》是他爭取來的。當時,嶽麓書社制定了一個擬出版二千多種湘籍人士著作的龐大古籍整理出版計劃,其中引人注目的是王船山、魏源、曾國藩、左宗棠、王闓運、王先謙六個人的全集。在別人看來,編輯這些全集費時費神,枯燥無味,但在唐浩明看來,這是功德無量的好事。

唐浩明:歸來依舊是編輯

《曾國藩全集》(全31冊),嶽麓書社出版

曾國藩是近代中國的一個傳奇人物。他出身農家,資質一般,家境貧寒,進京考試的路費都是借來的。三次會試,方搏得一個三甲名次。僥倖進了翰林院,小心謹慎,一步步做到禮部右侍郎,因奔母喪回鄉,卻逢太平天國起事,留鄉辦團練,陰差陽錯成就一番偉業。他極有歷史意識,凡經手的所有文字,包括家書、日記,均留有副本,派專人護送回老家保存。解放時分了曾家的房屋田地及浮財,卻無人要這些文書檔案。幸得省裡某位領導發話,一卡車將其運到了圖書館,放在一個小房子裡一把鎖鎖了幾十年。那些塵封數載,已因水漬、蟲蛀、破損發黴的文檔,等到一個人的出現,才重見天日。

這個人就是嶽麓書社的年輕編輯唐浩明。

三個多月的時間,他與社裡派來的複印員一起,一張張地複印。然後,他一頭扎進曾國藩留下的上千萬字的文獻裡。

他自己動手整理曾國藩家書,協調專家整理其他曾氏文獻。因為種種原因,沒有合適的人擔任主編,他就自己負責擬定全書的體例,負責聯絡協調各位專家。十三年的青燈黃卷,十三年的夢牽魂繞,他穿行在150年前的晚清風雲裡,把自己的青春,自己的編輯生涯,都交給了這套31卷的《曾國藩全集》和曾國藩同時代的人。

唐浩明:歸來依舊是編輯

其間,他擔任過編輯部主任,出版社副總編輯,兼任過湖南省作家協會主席,但最後,他辭掉了一切,只保留了一個稱呼:嶽麓書社首席編輯。

在一篇文章中,他談到為什麼珍惜“編輯”這個稱號。他說:

“編輯”兩字在我心裡一直有很高的地位。

他認為,五千年的中華文明,能夠傳至後世,靠的是漢字和不同載體的書籍。而書籍的出版傳播,離不開編輯這個角色。從編定《五經》的孔夫子到編定《文選》的昭明太子蕭統,從編定《古文觀止》的吳楚材父子到《古文辭類纂》的姚鼐。從張元濟、梁啟超、李大釗、陳獨秀、胡適、魯迅、葉聖陶到梁實秋、巴金等,無不從事過編輯工作。

這種信念的火炬一直在他的心中燃燒,編輯這種被他人視為坐冷板凳、“為他人做嫁衣”的職業,在他的心目中,卻是承載了理想和可以安身立命的聖地,以至於他擔任了湖南省作家協會主席的職務後,也一直在嶽麓書社辦公。

在即將退休前夕,他回顧自己一生的職業生涯,常常思索一個問題:從業多年,我的職業成就體現在哪裡,我的職業追求是什麼?後來,他用八個字概括了自己思考:傳承智慧,打通古今。編輯工作的意義與價值,是用自己的成果,向讀者傳遞前人的智慧。他認為自己所做的工作,無論是扮演作家型編輯的角色,還是扮演學者型編輯的角色,最後立足點還是落在編輯身上。

他以此引以為自豪。

唐浩明:歸來依舊是編輯

“傳承智慧,打通古今”是古籍編輯的特殊要求,也是所有編輯努力的方向。

02

唐浩明在編輯工作與創作、研究上取得驕人的成績,與他的執著與專注分不開的。

唐浩明:歸來依舊是編輯

《曾國藩》(唐浩明講解版),嶽麓書社出版

唐浩明1982年到嶽麓書社,2016年退休,34年編輯生涯,說長也長,說短也短。34年的時光裡,他編輯了《曾國藩全集》《胡林翼集》《彭玉麟集》《曾國荃全集》等。34年裡,他創作了多卷本長篇歷史小說《曾國藩》《楊度》《張之洞》,評點了曾國藩家書,曾國藩奏摺,梁啟超輯曾國藩嘉言鈔,寫作了上十篇研究曾國藩的論文,成為國內外知名編輯、作家、研究曾國藩的學者。2016年,在他70歲生日之際,17卷本的“唐浩明作品典藏系列”由廣東人民出版社出版。

唐浩明:歸來依舊是編輯

《楊度》(唐浩明長篇歷史小說註釋本系列),嶽麓書社出版

他所著《曾國藩》2003年獲得首屆姚雪垠長篇歷史小說獎,1999年被《亞洲週刊》評為二十世紀中文小說百強之一;《楊度》一書獲國家圖書獎、中國圖書獎及優秀長篇小說獎;《張之洞》榮獲第二屆姚雪垠長篇歷史小說獎。他是第十屆全國政協委員,中國作家協會第六、七屆全委會委員;獲國家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中國出版政府獎·優秀人物獎等榮譽稱號。曾擔任過兩屆的湖南省作家協會主席。在出版界工作34年甚至時間更長的人不少,但是,為什麼只有唐浩明能取得這樣大的成績呢?

唐浩明:歸來依舊是編輯

《張之洞》(唐浩明長篇歷史小說註釋本系列),嶽麓書社出版

有人問到唐浩明成功的原因,他以曾國藩的話來回答。

“用功譬若所掘井,與其多掘數井皆不及泉,何若老守一井力求及泉而用之不竭乎。”

編輯曾國藩的文獻資料,撰寫長篇歷史小說《曾國藩》,研究曾國藩的思想和功過得失,無形中,他也部分受到了曾國藩為人處世指導思想的影響。

編輯工作雖然是枯燥的,但在編輯的過程中,自己可以學習到很多的知識。如他編輯整理1500萬字的《曾國藩全集》以及他同時代人《胡林翼集》《曾國荃全集》《彭玉麟集》等文史圖書,為他創作與研究打下了基礎。編輯不是純粹地為他人“做嫁衣”了,編輯別人著作的同時,是在豐富和充實自己的心靈。在唐浩明這裡,他白天編輯《曾國藩全集》,晚上回去寫作長篇歷史小說《曾國藩》,編與學,編與研究,與創作,有機地結合在一起。他圍繞這口“井”挖了32年,終於找到了涓涓不息的泉水。

唐浩明:歸來依舊是編輯

但唐浩明告訴我們所有從事編輯行業的人,人一生十分短暫,要想做出一番成績,一定要選擇一個方向。唐浩明選擇的是編輯中國近代史的文獻,創作的是中國近代史上的顯赫人物,研究的是中國近代,特別是湖湘文化的精神。無論是編輯本職,還是創作、研究,他在自己擅長的領域內,都做出了驕人的成績。這些成績的取得,緣於他始終朝著一個方向前進。用他自己的話說,是把目標鎖定在一個比較小的範圍。他認為,“編輯是一個雜家,但也不能太雜,雜中還得有所專。太雜流於淺薄,有所專才能走向深厚”。

莫道浮雲遮望眼,守得雲開見月明。

03

作為編輯的唐浩明,能夠成為海內外享有盛譽的作家和學者,在他成功的道路上,留下了兩個字:勤奮。

編輯《曾國藩全集》是從曾國藩家書開始的。唐浩明從省圖書館的藏書中,從光緒年間李鴻章為曾氏刻印的《曾文正公全集》中,從曾氏的四世孫曾約農等帶到臺灣的曾氏手稿影印本中,整理出曾國藩家書上百萬字。他為每封家書寫了提要,又在書後附上人名索引和內容主題索引。

31卷《曾國藩全集》,約1500萬字,從1983年開始動手,到他重新修訂出版,斷斷續續前後歷時30年。用他自己的話說,這上千萬字,從校點、編輯、看清樣、校對,前前後後不下於讀了五六遍。

通過編審、分析曾國藩留下的多達1500萬字的文稿,閱讀曾國藩同時代人的著述和大量的正史、野史資料,他對中國近代史上有爭議的人物曾國藩有了比較全面的瞭解,認為曾國藩既非聖賢完人,亦非千古罪人,而是中國近代史上一個悲劇色彩濃重的歷史人物。於是,他決定用文學的形式,表現那個腐朽時代中一位力挽狂瀾的大臣形象。9卷歷史小說,8卷“評點曾國藩系列”,約800萬字,花去了他整整15年時間。

唐浩明:歸來依舊是編輯

“唐浩明評點曾國藩作品”系列(典藏版),嶽麓書社出版

回憶寫作歷史小說《曾國藩》的最初起因,唐浩明認為,現在看來,也是一個“很大膽的決定”。

他辭掉了嶽麓書社副總編輯的職務,以便全神貫注地投入到小說的創作之中。他上班時間到單位去編輯《曾國藩全集》,與歷史上的曾國藩親密接觸,其他時間就與文學的曾國藩耳鬢廝磨。他沒有星期天,沒有節假日,不與任何人應酬,每天寫作到凌晨一兩點。春夏秋冬時序的更換,在他那兒都沒有別樣的感覺。用他後來的話說,窗外一彎冷月,室內一盞孤燈,一直伴著他伏案寫作。

是為了圓青少年時期的文學夢,抑或是湖湘精神的激勵,“心憂天下,敢為人先”,還是為了讓後人銘記住晚清這段波瀾壯闊的歷史,藝術再現活躍在其間的由中華傳統文化孕育的一代知識分子,他才放棄一切身外之物,飛蛾撲火一般投身其中?應當說,這位不苟言笑,不喜歡臧否人物,而且只喜歡埋首於故紙堆中的夫子,是與他筆下的湖湘子弟一樣,都有一種使命意識。無論是曾國藩、左宗棠、李鴻章,還是譚嗣同,包括那個左右搖擺的楊度,都懷抱著一種憂國憂民的情懷。用楊度的話說:“若道中華國果亡,除非湖南人盡死。”

記得一位作家說,寫小說難,寫歷史小說更難。從唐浩明先生自己親手整理的文史對照本“晚清三部曲”看,他除了參照正史外,還看了很多野史,吸取了民間的傳說。如歷史小說《曾國藩》的創作,他就參照了五十餘種文獻資料,其中包括《曾國藩全集》中上千萬字的史料。作品中主要人物的奏章、讀書體會、書信、日記、年譜,都是第一手資料,還有同時期人的著作,後人整理的筆記、研究性著作,包括宮廷檔案等。創作時,作者為了準確再現歷史的現場,深入人物的內心世界,儘量做到“入乎其中,出乎其外”,研讀浩繁的史料。孤燈冷月,為伊消得人憔悴。

唐浩明:歸來依舊是編輯

有人在問到他的創作體會時,他說,是湖南人的精神,也是曾國藩那一代人留下來的“拙誠”二字,砥礪著他不斷前進。

這是唐浩明的謙虛,但也可以說明,一個人即使智商再高,如果沒有刻苦耐勞精神,沒有紮紮實實的治學意識,也會一事無成。

04

作為編輯、作家、學者的唐浩明,能夠取得世所公認的成績,與他所處的改革開放時代分不開——那就是機遇。

作為編輯,唐浩明無疑是佼佼者。他擔任責任編輯的《曾國藩全集》等,不僅為傳承湖湘文化做出了貢獻,也為出版社帶來了豐厚的收益。特別值得一提的是,作為編輯代表的唐浩明,堅持業餘創作和理論研究,成為國內外知名的作家和學者。他的成功,不僅是他本人的榮譽,也是整個出版界的驕傲。他的奮鬥之路,為整個新時期中國出版人,樹立了一個標杆。

唐浩明:歸來依舊是編輯

但是,我們要看到,唐浩明的成功,與這個改革開放的時代有極大的關係。

因為重新恢復高考、改革開放東風吹起等時代原因,歷史小說《曾國藩》第一卷出版後,洛陽紙貴,人人爭說曾國藩。從那時起,曾國藩熱在中華文化圈內熱度不減。從政要讀曾國藩,經商要讀胡雪巖,成為各種有關曾國藩胡雪巖圖書的廣告語。就連唐浩明責編的《曾國藩全集》,也帶動重版重印。更別說後來唐浩明評點的曾國藩家書、曾國藩奏摺,都成了出版社的看家書。

唐浩明:歸來依舊是編輯

曾國藩影響了晚清的歷史走向,也改變了唐浩明的命運。曾國藩是一個品牌,唐浩明也成了一個品牌。

唐浩明的執著、專注是基礎,唐浩明的勤奮與刻苦是保證,當然,機遇對於唐浩明也十分重要。如果不是改革開放時代的到來,不是思想解放的浪潮拍岸,唐浩明可能還在衡陽水利部門繼續當他的技術員。

我們應當感謝這個時代。個人的努力,只有在適當的機遇中才可能展現。但是,機遇對於我們是平等的,我們每一個出版人,都與唐浩明一樣抓住了這個機遇嗎?也可能新的機遇已經降臨到你的面前,你抓住了嗎?

這就是編輯、作家、學者唐浩明之於我們的意義。

我們感謝唐浩明,給當下的中國出版界樹立了一個榜樣。他不忘初心,即使榮譽加身,但千帆過盡,歸來依舊是編輯。

編輯,是我們的職業,也是我們的追求。

EN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