琅琊榜:三位将军武力值最高,为了梅长苏剑指京城,为何不杀梁帝

琅琊榜:三位将军武力值最高,为了梅长苏剑指京城,为何不杀梁帝

在电视剧《琅琊榜》里面,梅长苏完成了复仇的使命,准备和蔺晨、飞流一起回到琅琊山,还特意做好了经过廊州的行程计划。

然而,随着大梁与北燕、南楚和大渝的边境战事突起,梅长苏的这些计划被迫中断了,他依然选择了再次出征疆场。彼时,他罹患火寒之毒已有十多年之久。

他对蔺晨说:“我要回去,回去赤焰军当年的战场,那才是属于我的地方。你总说你不认识林殊,我相信你在认识他之后,一定不会失望的。”

病骨一身,未雨绸缪。心中算谋,几人看透。纵年寿难永,无愧一生所求,此去踏关山千重,将前尘挥袖。泣血书千轴,悲歌唱彻,战骨碎尽志不休。

琅琊榜:三位将军武力值最高,为了梅长苏剑指京城,为何不杀梁帝

相比原著小说,电视剧《琅琊榜》从靖王密道砍铃铛那个剧情桥段开始,做了很多修改,比如那个莫名其妙、被以毒攻毒的乌金丸,比如到最后轻轻松松一笔带过的榛子酥和石楠梗。

这些对于原著小说的情节修改,其实不见得好很多。但是蒙挚、霓凰郡主和靖王萧景琰为了梅长苏想要剑指京城,却非常接地气:

霓凰郡主的心,是十年之间一点一点寒成冰的,林殊对他的意义不言而喻;蒙大统领是忠君之臣,但忠于皇帝的程度肯定不会超过与靖王和林殊的过命交情;

而靖王,他一向就是这么一个耿直的性子,有人说以他的忠肝义胆不会翻案,但他要真的那么愚忠想必早就不想翻案了。

他们只是想救人,并不是一定要弑君。

琅琊榜:三位将军武力值最高,为了梅长苏剑指京城,为何不杀梁帝

好些人说,这部电视剧的剧情不切实际,太理想主义,这其实正是另一些人喜欢琅琊榜的原因。

梅长苏对萧景睿太狠,但我们有没有想过,如果不这样做,他怎么扳倒谢玉,林氏帅府被灭门的时候,林殊才十七岁啊!

即使是这样,他依然痛心自己对无辜人造成的伤害,他一直让人暗中保护着去往南楚的萧景睿,就连去给谢玉扶灵的谢弼他都派人暗中跟着,这样的心胸有几人能敌?

有人说梁帝这么做是对的,千古帝王虽不多疑,但这就一定是对的吗?难道说只要是这么做的人居多,这件事情就一定是对的吗?

那种海晏河清、政治清明的理想,不仅仅是作者海宴有,很多人都有,而海宴把这种宏大的理想通过故事细节详尽描写出来了,令人惊叹不已!

琅琊榜:三位将军武力值最高,为了梅长苏剑指京城,为何不杀梁帝

如果翻开《琅琊榜》原著小说,我们能感受到的是拳拳赤子之心。

我们理所当然地以为,像梅长苏这样从地狱里回来的人,心中报仇的念头即使不会压过所有别的事情,但一定是很强烈的。

甚至在我看来,到后面梅长苏面对边境战事如果真的不管不顾,大梁也依旧国运鸿昌,没什么大不了。直到我看到那句“我知道自己忠于的是什么,我从来都没想过要背叛”。

即使目的达成,也依然愿意为了国家为了人民燃烧最后的生命,抛洒最后的热血。军人风骨,不外如是。

梅长苏这样的人,不论身体如何,遭遇如何,始终没有忘记自己的初心。汲汲营营十一载,为的不只是洗雪冤屈,他更加渴望的是能够通过自己微弱的力量,将混乱不堪的朝堂稍作整肃,起码不要奸佞当道,杀伐不断。

琅琊榜:三位将军武力值最高,为了梅长苏剑指京城,为何不杀梁帝

记忆犹新的是,沈追拿着太子、誉王早先赈灾的“光荣事迹”,一脸认真地对靖王说“这不是党争,不为夺利,这是社稷之本“的时候,我的眼眶是有点湿润的。

我一直都特别反对将《琅琊榜》说成是男版《甄嬛传》。

因为在我看来,甄嬛传格局太小,争宠夺位,后宫算计,视野太小,大家斗来斗去斗到最后也只是为了情爱,只在深宫。

而《琅琊榜》是在写千秋忠义,那个一开场就要炸梁帝的言侯爷,那个只在赤焰军待了一年却愿意倾其所有相助梅长苏的蒙大统领,那个就算没有任何证据也愿意相信兄长好友十几年的靖王萧景琰,那个受了伤害依然有理智且宅心仁厚的萧景睿。

还有从内到外放浪不羁的言豫津,就连一个诗酒王爷都愿意冒着谋逆的风险,保留祁王在世上的唯一一点儿血脉,这样的原著小说,凭什么拿它当宫斗剧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