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募賺錢現狀大揭露:中小私募VS大型私募,究竟誰會更勝一籌?

2019年,在年初時市場一片暖意之下,私募行業終於迎來了近幾年來表現最好的年份,儘管三季度以來市場震盪回調明顯,不少私募旗下產品業績依舊相對亮眼。但值得注意的是,八大策略中,即便是表現最好的股票策略,依舊跑輸了同期滬深300指數的漲幅,跑輸指數的“魔咒”再次上演。在私募行業中,不僅存在著“指數魔咒”、也存在著“冠軍魔咒”和“規模魔咒”。

在私募江湖中,一直都有著“冠軍魔咒”的說法,據不完全統計,在2008年到2018年這10年間的私募冠軍中,有超過一半的私募機構都出現了不同程度的問題。今年來關於昔日私募冠軍被註銷資格跑路涉嫌違規等消息曾在市場上風傳一時,讓私募行業“冠軍魔咒”的說法有了新的演繹。除了冠軍魔咒之外,市場上還流傳著 “規模魔咒”,說的是伴隨著基金管理規模的逐步增大,基金的業績將會出現大幅下滑。

在目前的私募生態圈中,中小私募數量佔據了大部分,私募排排網根據私募公司管理股票策略的規模總量,分別以50億以上,20-50億,10-20億,1-10億,0-1億作為規模劃分標準,在納入統計並正常更新淨值的838傢俬募機構中,其中10億以下規模的私募就已經佔據82.10%;而管理規模在50億以上的僅有38家,僅僅佔據總數量的4.53%,但他們平均管理股票策略產品數量38.41只,更是管理者八成左右的資金規模。

2019年以來,1億規模以下股票型私募平均收益為21.01%,20-50億與50億私募規模的股票型私募平均收益也分別達到20.56%、23.55%,在平均收益上不同規模私募的表現差距並不大。但從高收益來看,不同規模私募之間的差距則十分明顯,0-1億與1-10億的中小私募最高收益均翻倍,其中1-10億的最高收益超過了300%多,同期50億以上私募的股票型私募最高收益僅為60.73%。

私募賺錢現狀大揭露:中小私募VS大型私募,究竟誰會更勝一籌?

對比2018年的收益情況來看,A股市場呈整體下行趨勢中,私募的業績表現都不盡如人意,業績表現較好的私募也都是產品規模都不大,主要以中小規模的私募產品為主,中小私募頻現黑馬戰績。而在市場普跌之下,受投資者追捧的眾多明星私募不少都錄得負收益,市場上一度出現百億私募虧到清盤,中小私募霸榜前十的局面。

在最高收益方面,2018年規模在10億以下的股票策略私募最高收益達100.36%,而規模在20億元以上的最高收益僅為22.51%。但在虧損上也可以看到,中小私募虧損幅度其實並不小。這充分印證了私募船小好調度的道理,小私募規模小、操作靈活,但他們在獲取高收益同時,由於風控的不完善,有些私募機構的產品回撤也相對比較大。

私募賺錢現狀大揭露:中小私募VS大型私募,究竟誰會更勝一籌?

但在拉長統計週期到近三年後,小型私募劣勢開始凸顯,包括平均收益、正收益佔比、最大跌幅墊底等均比不上大型私募。此前表現並不突出的10億以上私募開始步入上升通道,私募規模在10-20億的私募機構全部都實現了正收益,而50億規模以上的機構正收益佔比則高達86.21%。20-50億規模私募的股票策略平均收益達到35.67%,50億以上的平均收益為38.99%,而同期的0-1億規模私募股票策略平均收益僅僅為12.46%,正收益佔比在不同規模中也排名最後。

私募賺錢現狀大揭露:中小私募VS大型私募,究竟誰會更勝一籌?

從更長的時間五年來看,大型私募的優勢相比中小私募而言則更加明顯。50億以上私募的五年期平均收益達到137.78%,所有納入統計的私募全部都實現賺錢,最高賺了556.00%,最低也有8.77%,還有有47.37%的私募收益都超過了100%。20-50億規模的私募五年期平均收益也高達147.66%,最高收益401.38%,超過六成的機構都獲得了超過100%的收益。而同期1億以下規模私募的五年期平均收益僅為59.49%,僅有21.21%機構收益超100%,最大虧損更是高達-49.46%。可以看到,從長期來看,中小私募不僅在平均收益、正收益佔比都落後於大型私募,而在最高收益上也敗下陣來。

私募賺錢現狀大揭露:中小私募VS大型私募,究竟誰會更勝一籌?

對於短期內中小私募業績相對更優的原因,冬拓投資王春秀表示,百億規模及以上大型私募資產配置比較均衡,從業績表現看,會跟指數走向趨同並略跑贏指數,而中小型私募可以集中倉位配置於某一或某幾個行業從而獲得超出指數表現的收益。就今年情況看,中型私募表現更好,主要原因就是集中配置了上漲幅度遠超指數漲幅的核心資產。

自從資管新規落地以來,在去資金池、去通道、去槓桿、消除多層嵌套等複雜的外部環境下,私募基金行業也受到了不小的影響與衝擊,尤其是在資金端方面,行業頭部效應則進一步加大,資金開始從小私募退出,不斷向百億私募集中。私募排排網研究員劉有華介紹,單純從收益率排名角度來講,靠前的一般都是小規模私募,傾向於集中投資,操作靈活,在市場行情好的時候,收益率飆升。而在規模擴張之後,管理能力卻未能及時跟上來。

大型私募尤其是百億私募常常可以憑藉自身完善的投研體系與團隊取得亮眼的業績,並在此基礎上發售新產品,從而可以快速有效地擴大管理規模,吸引到更多的投資者。但小型私募卻很難做到這樣的正向反饋,相反由於規模較小,很容易陷入“做不出好業績、募不到資金”的負向循環之中。而在銀行代銷方面,也一直都存在著“頭部效應”,更偏好於選擇業績和名氣以及規模都靠前的大私募,這也加劇了中小私募的困境。

從概率的角度看,中小型私募公司的數量是大私募的數百倍,其中出現表現優異的絕對數量當然也會更高,而從長期來看,大私募業績往往較為穩定,中小私募業績波動更大。

結語

不難看出,在震盪市中小私募獲取超額收益的能力略勝一籌,但放到長期來看,無論是在高收益還是平均收益上,中小私募均敵不過大私募。真正的業績能力還需要放在一個更長的週期裡去考察,作為私募行業的風向標,大型私募整體業績仍出色,並未陷入“規模魔咒”的泥濘中。

本文源自私募排排網

更多精彩資訊,請來金融界網站(www.jrj.com.cn)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