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著高鐵看中國:密織通達高鐵網,畫出幸福同心圓

在華夏大地,一條條高鐵線縱橫穿越,見證著國家的發展前行。今年“十一”期間,《新聞聯播》推出【“十三五”成就巡禮·坐著高鐵看中國】系列報道,以高鐵為“媒”,不僅展示了“十三五”規劃成就和中國之美,也在祖國大地上畫出了一個個幸福的同心圓。

高鐵,畫出民族團結的同心圓。近年來,隨著“四縱四橫”高鐵網提前建成運營,“八縱八橫”高鐵網建設加快推進,越來越來多的少數民族地區和邊疆地區實現了高鐵通達,享受到了高鐵發展所帶來的“紅利”。比如這次“坐著高鐵看中國”中的貴廣高鐵,穿越苗、侗、瑤、壯等民族聚集區,而青藏鐵路沿線的藏、回、維吾爾、哈薩克等民族聚集區更是星羅棋佈。這些鐵路的開通運營,讓沿線眾多少數民族地區成功搬開了“交通閉塞”這塊阻礙發展的絆腳石,在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的路上闊步前行。鐵路猶如一條靚麗的“金絲帶”,沿途串起了一串串晶瑩璀璨的明珠,畫出了一個又一個促進民族團結進步的同心圓。

高鐵,畫出脫貧攻堅的同心圓。俗話說“火車一響,黃金萬兩”,其實這句話不僅僅代表鐵路建設投資巨大,更深層次的含義是鐵路助力經濟社會發展,帶來“黃金萬兩”。上個世紀70年代建成通車的成昆鐵路,不僅直接改變了大西南少數民族聚集區對外交通不便的現狀,科技、人才、資金等資源也陸續走進大山,促進了西南地區的經濟社會發展,也見證了沿線人民的脫貧致富。2014年12月,貴廣高鐵全線開通運營,高鐵拉動區域經濟協同發展的效應立即顯現,以廣西柳州三江侗族自治縣為例,這個國家級貧困縣乘著貴廣高鐵的東風,打響“旅遊牌”、帶“香”百家宴,僅2019年就接待遊客達1000.55萬人次,旅遊總收入80.59億元,實現8381戶36709名貧困人口脫貧、貧困發生率由2018年底的12.65%下降到1.99%,見證了“高鐵+旅遊”對沿線地區經濟的巨大拉動作用。

高鐵,畫出美好生活的同心圓。截至2020年7月底,我國高鐵里程已達3.6萬公里。隨著高鐵網越織越密,人們的出行已經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高鐵公交化”趨勢愈加明顯,“同城效應”、“雙城生活”由夢想成為現實,人們的出行從原來的“走得了”向“走得好”轉變。當然,變化的背後肯定與這些年鐵路部門服務民生的各種舉措息息相關。刷臉進站、電子客票、站車WIFI等技術的升級優化讓乘車更加高效、便捷,也讓人們在旅途生活中有了更多美好體驗。比如像江西婺源的賞花專列讓踏青賞花更愜意,廣西的詩歌文化專列還可以在旅途中陶冶情操,而各地春節期間的務工專列則讓冬天更溫暖,這些都是讓人們生活更美好的有力舉措,也給人們在“生活奔小康”的路上增添了幾分幸福和期盼。

坐著高鐵看中國,感受不一樣的流動美。這些年,隨著高鐵的飛速發展,不僅讓說走就走的旅行變為現實,“詩和遠方”也變得觸手可及。通達的高鐵,不僅縮短了祖國廣袤大地的時空距離,也畫出了一個又一個幸福的同心圓,讓生活變得更美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