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整頓·樹警 | 紙頁泛黃 初心依舊

教育整頓·樹警 | 紙頁泛黃 初心依舊
教育整頓·樹警 | 紙頁泛黃 初心依舊

一張紙經歷多少的歲月會泛黃,一個人12年無悔陪伴群眾會經歷怎樣的風霜?

教育整頓·樹警 | 紙頁泛黃 初心依舊

“遠親不如近鄰,不就是一面牆嗎,多讓個三公分,大家誰也不會有多大損失,和和睦睦才能生財,都別生氣了,中午你們去我家,我做兩個菜,咱們飯桌上好好聊。”初見他時,他正在村委會的協警員辦公室調解一起鄰里糾紛,佇立在門口許久,見證了他整個調解過程。再見他時,他拿著村委會的大喇叭給前來參觀警務室的人員有條不紊地講解著警務室工作,悶熱的夏天,他的激情讓在場的人如沐春風。他就是開魯縣公安局大榆樹派出所榆樹村警務室協警員辛鳳有,一個從2008年警務室誕生便與之相守至今的村級協警員。

教育整頓·樹警 | 紙頁泛黃 初心依舊

“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鎮、矛盾不上交”,是新時期楓橋經驗做法,“兩家相爭、萬事和為貴,鄰里相讓、人和萬事興”是老辛的座右銘。12年來,辛鳳有憑著“知性、理性、感性”,帶著“愛心、真心、誠心”,化解矛盾糾紛500餘起。

教育整頓·樹警 | 紙頁泛黃 初心依舊

90歲老人的每日一“電”

清晨、午夜、隨時隨地接到群眾的電話是老辛的工作常態。在榆樹村有這樣一位老人,他不僅會經常打電話給辛鳳有,還會去派出所找他,更會在他經過的路口等他,你一定會好奇為什麼?老人有8個子女,個個學有所成,是社會精英也都條件不錯,可是卻沒有一個可以安撫老人孤寂的心靈,老人有需要時第一個想到的總是辛鳳有。因為搬家,老人的電飯鍋找不到了,吃不上飯,來到派出所找辛鳳有,辛鳳有二話不說自掏腰包帶老人去買電飯鍋;晚上10點,老人突感不適,拿起電話就打給辛鳳有,辛鳳有帶老人去醫院,醫生告知沒有家屬不能留老人住院,辛鳳有一夜未閤眼的陪在床前。作為一名協警員,他為人民群眾盡到了“兒女”的義務。伴隨著老人年紀越來越大,一個人生活不方便更不安全,考慮到這種情況,辛鳳有經常抽時間去做老人的工作,更是走訪了老人的6個兒女、2個孫子反覆做工作。經過辛鳳有的不懈努力,老人被在通遼生活的二兒子接走,有了好的歸宿,辛鳳有的心也落了地。

教育整頓·樹警 | 紙頁泛黃 初心依舊

高情商完勝“此路不通”的封建迷信

榆樹村村民李某與魏某是前後鄰居,魏某家日常從後門出入,在榆樹村的主街前有一條路通到魏某家,但是這條路在李某家的房屋東側,這條路段是公用路段,魏李兩家都需從此路通過。2018年夏季及2019年春,李某家連續發生兩起車禍,李某至今仍手拄雙柺,這樣不幸的遭遇,讓李某產生了迷信的想法。經“高人”指點被告知自家旁的路很有“說道兒”,於是李某在此處安裝了大門,開啟了“此路不通”模式。他這樣自我的行為嚴重影響了魏某一家的出行,矛盾一觸即發。魏某找到辛鳳有調解此事,可是無論辛鳳有怎麼解釋,李某依舊“執迷不悟”。魏某無奈,想要通過法院起訴解決此事,考慮到鄰里關係的特殊性,辛鳳有讓魏某耐心等待,自己繼續做工作。這次,辛鳳有從李某的妻子入手,曉之以理動之以情,李某的妻子被辛鳳有說動,魏某也主動到李某家串門兒,與其聊起多年來鄰里相處的趣事。經過多番努力,李某終於幡然醒悟,意識到了自己的錯誤,將鐵門拆除。辛鳳有憑藉著高智商、接地氣的不懈努力,完勝封建迷信。

教育整頓·樹警 | 紙頁泛黃 初心依舊

成為一名協警員以來,辛鳳有不僅將便民利民、矛盾排查、命案防控等工作認真落實,更是懷揣著愛民的初心砥礪前行,真正為老百姓辦實事、辦好事,得到了一致好評。

教育整頓·樹警 | 紙頁泛黃 初心依舊

供稿:蒲曉冬

編輯:陳曉雯

審核:張崴

教育整頓·樹警 | 紙頁泛黃 初心依舊

轉載請註明出處

教育整頓·樹警 | 紙頁泛黃 初心依舊


分享到:


相關文章: